三國志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關燈
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

    〔一〕同縣豪右陳茂,譖暨父兄,畿至大辟。

    暨陽不以為言,庸賃積資,陰結死士,遂追呼尋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顯名。

    舉孝廉,司空辟,皆不就。

    乃變名姓,隱居避亂魯陽山中。

    山民合黨,欲行寇掠。

    暨散家財以供牛酒,請其渠帥,為陳安危。

    山民化之,終不為害。

    避袁術命召,徙居山都之山。

    荊州牧劉表禮辟,遂遁逃,南居孱陵界,所在見敬愛,而表深恨之。

    暨懼,應命,除宜城長。

     〔一〕 楚國先賢傳曰:暨,韓王信之後。

    祖術,河東太守。

    父純,南郡太守。

    
太祖平荊州,辟為丞相士曹屬。

    後選樂陵太守,徙監冶謁者。

    舊時冶,作馬排,蒲拜反。

    為排以吹炭。

    
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因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

    在職七年,器用充實。

    制書褒歎,就加司金都尉,班亞九卿。

    文帝踐阼,封宜城亭侯。

    黃初七年,遷太常,進封南鄉亭侯,邑二百戶。

     時新都洛陽,制度未備,而宗廟主祏音石。

    
〔一〕皆在鄴都。

    暨奏請迎鄴四廟神主,建立洛陽廟,四時蒸嘗,親奉粢盛。

    崇明正禮,廢去淫祀,多所匡正。

    在官八年,以疾遜位。

    景初二年春,詔曰:「太中大夫韓暨,澡身浴德,志節高絜,年踰八十,守道彌固,可謂純篤,老而益劭者也。

    其以暨為司徒。

    」夏四月薨,遺令斂以時服,葬為土藏。

    諡曰恭侯。

    〔二〕子肇嗣。

    肇薨,子邦嗣。

    〔三〕 〔一〕 春秋傳曰: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注曰:「宗廟所以藏主石室者。

    」 〔二〕 楚國先賢傳曰:暨臨終遺言曰:「夫俗奢者,示之以儉,儉則節之以禮。

    歷見前代送終過制,失之甚矣。

    若爾曹敬聽吾言,斂以時服,葬以土藏,穿畢便葬,送以瓦器,慎勿有增益。

    」又上疏曰:「生有益於民,死猶不害於民。

    況臣備位台司,在職日淺,未能宣揚聖德以廣益黎庶。

    寢疾彌留,奄即幽冥。

    方今百姓農務,不宜勞役,乞不令洛陽吏民供設喪具。

    懼國典有常,使臣私願不得展從,謹冒以聞,惟蒙哀許。

    」帝得表嗟歎,乃詔曰:「故司徒韓暨,積德履行,忠以立朝,至於黃髮,直亮不虧。

    既登三事,望獲毗輔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曾參臨沒,易簀以禮;晏嬰尚儉,遣車降制。

    今司徒知命,遺言卹民,必欲崇約,可謂善始令終者也。

    其喪禮所設,皆如故事,勿有所闕。

    特賜溫明祕器,衣一稱,五時朝服,玉具劍佩。

    」 〔三〕 楚國先賢傳曰:邦字長林。

    少有才學。

    晉武帝時為野王令,有稱績。

    為新城太守,坐舉野王故吏為新城計吏,武帝大怒,遂殺邦。

    暨次子繇,高陽太守。

    繇子洪,侍禦史。

    洪子壽,字德貞。

    晉諸公贊曰:自暨已下,世治素業,壽能敦尚家風,性尤忠厚。

    早歷清職,惠帝踐阼,為散騎常侍,遷守河南尹。

    病卒,贈驃騎將軍。

    壽妻賈充女。

    充無後,以壽子謐為嗣,弱冠為祕書監侍中,性驕佚而才出眾。

    少子蔚,亦有器望,並為趙王倫所誅。

    韓氏遂滅。

    
崔林字德儒,清河東武城人也。

    少時晚成,宗族莫知,惟從兄琰異之。

    太祖定冀州,召除鄔長,貧無車馬,單步之官。

    太祖征壺關,問長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張陟以林對,於是擢為冀州主簿,徙署別駕、丞相掾屬。

    魏國既建,稍遷禦史中丞。

     文帝踐阼,拜尚書,出為幽州刺史。

    北中郎將吳質統河北軍事,涿郡太守王雄謂林別駕曰:「吳中郎將,上所親重,國之貴臣也。

    仗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牋緻敬,而崔使君初不與相聞。

    若以邊塞不脩斬卿,使君寧能護卿邪?」別駕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視去此州如脫屣,寧當相累邪?此州與胡虜接,宜鎮之以靜,擾之則動其逆心,特為國家生北顧憂,以此為寄。

    」在官一期,寇竊寢息;〔一〕猶以不事上司,左遷河閒太守,清論多為林怨也。

    〔二〕 〔一〕 案王氏譜:雄字元伯,太保祥之宗也。

    魏名臣奏載安定太守孟達薦雄曰:「臣聞明君以求賢為業,忠臣以進善為效,故易稱『拔茅連茹』,傳曰『舉爾所知』。

    臣不自量,竊慕其義。

    臣昔以人乏,謬充備部職。

    時涿郡太守王雄為西部從事,與臣同僚。

    雄天性良固,果而有謀。

    歷試三縣,政成人和。

    及在近職,奉宣威恩,懷柔有術,清慎持法。

    臣往年出使,經過雄郡。

    自說特受陛下拔擢之恩,常勵節精心,思投命為效。

    言辭激揚,情趣款惻。

    臣雖愚闇,不識真偽,以謂雄才兼資文武,忠烈之性,踰越倫輩。

    今涿郡領戶三千,孤寡之家,參居其半,北有守兵藩衛之固,誠不足舒雄智力,展其勤幹也。

    臣受恩深厚,無以報國,不勝慺慺淺見之情,謹冒陳聞。

    」詔曰:「昔蕭何薦韓信,鄧禹進吳漢,惟賢知賢也。

    雄有膽智技能文武之姿,吾宿知之。

    今便以參散騎之選,方使少在吾門下知指歸,便大用之矣。

    天下之士,欲使皆先歷散騎,然後出據州郡,是吾本意也。

    」雄後為幽州刺史。

    子渾,涼州刺史。

    次乂,平北將軍。

    司徒安豐侯戎,渾之子。

    太尉武陵侯衍、荊州刺史澄,皆乂之子。

     〔二〕 魏名臣奏載侍中辛毗奏曰:「昔桓階為尚書令,以崔林非尚書才,遷以為河閒太守。

    」與此傳不同。

    
遷大鴻臚。

    龜茲王遣侍子來朝,朝廷嘉其遠至,褒賞其王甚厚。

    餘國各遣子來朝,閒使連屬,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權取疏屬賈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綬,而道路護送,所損滋多。

    勞所養之民,資無益之事,為夷狄所笑,此曩時之所患也。

    乃移書燉煌喻指,并錄前世待遇諸國豐約故事,使有恆常。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