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術,非王者之事也。
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緻討者,誠以百姓疲勞故也。
且淵生長海表,相承三世,外撫戎夷,內脩戰射,而儉欲以偏軍長驅,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儉行軍遂不利。
臻遷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進爵長垣侯,邑千戶,封一子列侯。
初,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方奇貴臨菑侯。
丁儀等為之羽翼,勸臻自結,臻以大義拒之。
及文帝即位,東海王霖有寵,帝問臻:「平原侯何如?」臻稱明德美而終不言。
曹爽輔政,使夏侯玄宣指,欲引臻入守尚書令,及為弟求婚,皆不許。
固乞遜位。
詔曰:「昔幹木偃息,義壓彊秦;留侯頤神,不忘楚事。
讜言嘉謀,望不吝焉。
」賜宅一區,位特進,秩如三司。
薨,追贈太尉,諡曰敬侯。
子烈嗣,鹹熙中為光祿勳。
〔一〕 〔一〕 臣松之案舊事及傅鹹集,烈終於光祿勳。
烈二弟京、楷,皆二千石。
楷子權,字伯輿。
晉大司馬汝南王亮輔政,以權為尚書郎。
傅鹹與亮牋曰:「衛伯輿貴妃兄子,誠有才章,應作臺郎,然未得東宮官屬。
東宮官屬,前患楊駿,親理塞路,今有伯輿,復越某作郎。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於群吠,遂至回聽。
」權作左思吳都賦敘及注,敘粗有文辭,至於為注,了無所發明,直為塵穢紙墨,不合傳寫也。
盧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
父植,有名於世。
〔二〕毓十歲而孤,遇本州亂,二兄死難。
當袁紹、公孫瓚交兵,幽冀饑荒,養寡嫂孤兄子,以學行見稱。
文帝為五官將,召毓署門下賊曹。
崔琰舉為冀州主簿。
時天下草創,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
亡士妻白等,始適夫家數日,未與夫相見,大理奏棄巿。
毓駁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見而恩生,成婦而義重。
故詩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我心則夷』。
又禮『未廟見之婦而死,歸葬女氏之黨,以未成婦也』。
今白等生有未見之悲,死有非婦之痛,而吏議欲肆之大辟,則若同牢合卺之後,罪何所加?且記曰『附從輕』,言附人之罪,以輕者為比也。
又書雲『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恐過重也。
苟以白等皆受禮聘,已入門庭,刑之為可,殺之為重。
」太祖曰:「毓執之是也。
又引經典有意,使孤歎息。
」由是為丞相法曹議令史,轉西曹議令史。
〔一〕 續漢書曰:植字子幹。
少事馬融,與鄭玄同門相友。
植剛毅有大節,常喟然有濟世之志,不苟合取容,不應州郡命召。
建寧中,徵博士,出補九江太守,以病去官。
作尚書章句、禮記解詁。
稍遷侍中、尚書。
張角起,以植為北中郎將征角,失利抵罪。
頃之,復以為尚書。
張讓劫少帝奔小平津,植手劍責數讓等,讓等皆放兵,垂泣謝罪,遂自殺。
董卓議欲廢帝,眾莫敢對,植獨正言,語在卓傳。
植以老病去位,隱居上谷軍都山,初平三年卒。
太祖北征柳城,過涿郡,令告太守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乃國之楨幹也。
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鄭喪子產而仲尼隕涕。
孤到此州,嘉其餘風。
春秋之義,賢者之後,有異於人。
敬遣丞掾脩墳墓,并緻薄醊,以彰厥德。
」植有四子,毓最小。
魏國既建,為吏部郎。
文帝踐阼,徙黃門侍郎,出為濟陰相,梁、譙二郡太守。
帝以譙舊鄉,故大徙民充之,以為屯田。
而譙土地墝瘠,百姓窮困,毓愍之,上表徙民於梁國就沃衍,失帝意。
雖聽毓所表,心猶恨之,遂左遷毓,使將徙民為睢陽典農校尉。
毓心在利民,躬自臨視,擇居美田,百姓賴之。
遷安平、廣平太守,所在有惠化。
青龍二年,入為侍中。
先是,散騎常侍劉劭受詔定律,未就。
毓上論古今科律之意,以為法宜一正,不宜有兩端,使姦吏得容情。
及侍中高堂隆數以宮室事切諫,帝不悅,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恐不聞其過,故有敢諫之鼓。
近臣盡規,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
隆諸生,名為狂直,陛下宜容之。
」在職三年,多所駁爭。
詔曰:「官人秩才,聖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
侍中毓稟性貞固,心平體正,可謂明試有功,不懈于位者也。
其以毓為吏部尚書。
」使毓自選代,曰:「得如卿者乃可。
」毓舉常侍鄭沖,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舉吾所未聞者。
」乃舉阮武、孫邕,帝於是用邕。
前此諸葛誕、鄧颺等馳名譽,有四(窗)〔聰〕八達之誚,帝疾之。
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
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毓對曰:「名不足以緻異人,而可以得常士。
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
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
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
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
」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會司徒缺,毓舉處士管寧,帝不能用。
更問其次,毓對曰:「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亮直清方,則司隸校尉崔林;貞固純粹,則太常常林。
」帝乃用暨。
毓於人及選舉,先舉性行,而後言才。
黃門李豐嘗以問毓,毓曰:「才所以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今稱之有才而不能為善,是才不中器也。
」豐等服其言。
齊王即位,賜爵關內侯。
時曹爽秉權,將樹其黨,徙毓僕射,以侍中何晏代毓。
頃之,出毓為廷尉,司隸畢軌又枉奏免官,眾論多訟之,乃以毓為光祿勳。
爽等見收,太傅司馬宣王使毓行司隸校尉,治其獄。
復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封高樂亭侯,轉為僕射,故典選舉,加光祿大夫。
高貴鄉公即位,進封大梁鄉侯。
封一子(高)亭侯。
毌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出征,毓綱紀後事,加侍中。
正元三年,疾病,遜位。
遷為司空,固推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司隸校尉王祥。
詔使使者即授印綬,進爵封容城侯,邑二千三百戶。
甘露二年薨,諡曰成侯。
孫藩嗣。
毓子欽、珽,鹹熙中欽為尚書,珽泰山太守。
〔一〕 〔一〕 世語曰:欽字子若,珽字子笏。
欽泰始中為尚書僕射,領選,鹹寧四年卒,追贈衛將軍,開府。
虞預晉書曰:欽少居名位,不顧財利,清虛淡泊,動脩禮典。
同郡張華,家單少孤,不為鄉邑所知,惟欽貴異焉。
欽子浮,字子雲。
晉諸公贊曰:張華博識多聞,無物不知。
浮高朗經博,有美於華,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廢。
朝廷器重之,就家以為國子博士,遷祭酒。
永平中為祕書監。
珽及子皓、志並至尚書。
志子諶,字子諒。
溫嶠表稱諶清出有文思。
諶別傳曰:諶善著文章。
洛陽傾覆,北投劉琨,琨以為司空從事中郎。
琨敗,諶歸段末波。
元帝之初,累召為散騎中書侍郎,不得南赴。
永和六年,卒於胡(胡)中,子孫過江。
妖賊帥盧循,諶之曾孫。
評曰:桓階識睹成敗,才周當世。
陳群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泰弘濟簡至,允克堂構矣。
魏世事統臺閣,重內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
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鑒清理,鹹不忝厥職雲。
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緻討者,誠以百姓疲勞故也。
且淵生長海表,相承三世,外撫戎夷,內脩戰射,而儉欲以偏軍長驅,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儉行軍遂不利。
臻遷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進爵長垣侯,邑千戶,封一子列侯。
初,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方奇貴臨菑侯。
丁儀等為之羽翼,勸臻自結,臻以大義拒之。
及文帝即位,東海王霖有寵,帝問臻:「平原侯何如?」臻稱明德美而終不言。
曹爽輔政,使夏侯玄宣指,欲引臻入守尚書令,及為弟求婚,皆不許。
固乞遜位。
詔曰:「昔幹木偃息,義壓彊秦;留侯頤神,不忘楚事。
讜言嘉謀,望不吝焉。
」賜宅一區,位特進,秩如三司。
薨,追贈太尉,諡曰敬侯。
子烈嗣,鹹熙中為光祿勳。
〔一〕 〔一〕 臣松之案舊事及傅鹹集,烈終於光祿勳。
烈二弟京、楷,皆二千石。
楷子權,字伯輿。
晉大司馬汝南王亮輔政,以權為尚書郎。
傅鹹與亮牋曰:「衛伯輿貴妃兄子,誠有才章,應作臺郎,然未得東宮官屬。
東宮官屬,前患楊駿,親理塞路,今有伯輿,復越某作郎。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於群吠,遂至回聽。
」權作左思吳都賦敘及注,敘粗有文辭,至於為注,了無所發明,直為塵穢紙墨,不合傳寫也。
盧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
父植,有名於世。
〔二〕毓十歲而孤,遇本州亂,二兄死難。
當袁紹、公孫瓚交兵,幽冀饑荒,養寡嫂孤兄子,以學行見稱。
文帝為五官將,召毓署門下賊曹。
崔琰舉為冀州主簿。
時天下草創,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
亡士妻白等,始適夫家數日,未與夫相見,大理奏棄巿。
毓駁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見而恩生,成婦而義重。
故詩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我心則夷』。
又禮『未廟見之婦而死,歸葬女氏之黨,以未成婦也』。
今白等生有未見之悲,死有非婦之痛,而吏議欲肆之大辟,則若同牢合卺之後,罪何所加?且記曰『附從輕』,言附人之罪,以輕者為比也。
又書雲『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恐過重也。
苟以白等皆受禮聘,已入門庭,刑之為可,殺之為重。
」太祖曰:「毓執之是也。
又引經典有意,使孤歎息。
」由是為丞相法曹議令史,轉西曹議令史。
〔一〕 續漢書曰:植字子幹。
少事馬融,與鄭玄同門相友。
植剛毅有大節,常喟然有濟世之志,不苟合取容,不應州郡命召。
建寧中,徵博士,出補九江太守,以病去官。
作尚書章句、禮記解詁。
稍遷侍中、尚書。
張角起,以植為北中郎將征角,失利抵罪。
頃之,復以為尚書。
張讓劫少帝奔小平津,植手劍責數讓等,讓等皆放兵,垂泣謝罪,遂自殺。
董卓議欲廢帝,眾莫敢對,植獨正言,語在卓傳。
植以老病去位,隱居上谷軍都山,初平三年卒。
太祖北征柳城,過涿郡,令告太守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乃國之楨幹也。
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鄭喪子產而仲尼隕涕。
孤到此州,嘉其餘風。
春秋之義,賢者之後,有異於人。
敬遣丞掾脩墳墓,并緻薄醊,以彰厥德。
」植有四子,毓最小。
魏國既建,為吏部郎。
文帝踐阼,徙黃門侍郎,出為濟陰相,梁、譙二郡太守。
帝以譙舊鄉,故大徙民充之,以為屯田。
而譙土地墝瘠,百姓窮困,毓愍之,上表徙民於梁國就沃衍,失帝意。
雖聽毓所表,心猶恨之,遂左遷毓,使將徙民為睢陽典農校尉。
毓心在利民,躬自臨視,擇居美田,百姓賴之。
遷安平、廣平太守,所在有惠化。
青龍二年,入為侍中。
先是,散騎常侍劉劭受詔定律,未就。
毓上論古今科律之意,以為法宜一正,不宜有兩端,使姦吏得容情。
及侍中高堂隆數以宮室事切諫,帝不悅,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恐不聞其過,故有敢諫之鼓。
近臣盡規,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
隆諸生,名為狂直,陛下宜容之。
」在職三年,多所駁爭。
詔曰:「官人秩才,聖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
侍中毓稟性貞固,心平體正,可謂明試有功,不懈于位者也。
其以毓為吏部尚書。
」使毓自選代,曰:「得如卿者乃可。
」毓舉常侍鄭沖,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舉吾所未聞者。
」乃舉阮武、孫邕,帝於是用邕。
前此諸葛誕、鄧颺等馳名譽,有四(窗)〔聰〕八達之誚,帝疾之。
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
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毓對曰:「名不足以緻異人,而可以得常士。
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
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
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
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
」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會司徒缺,毓舉處士管寧,帝不能用。
更問其次,毓對曰:「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亮直清方,則司隸校尉崔林;貞固純粹,則太常常林。
」帝乃用暨。
毓於人及選舉,先舉性行,而後言才。
黃門李豐嘗以問毓,毓曰:「才所以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今稱之有才而不能為善,是才不中器也。
」豐等服其言。
齊王即位,賜爵關內侯。
時曹爽秉權,將樹其黨,徙毓僕射,以侍中何晏代毓。
頃之,出毓為廷尉,司隸畢軌又枉奏免官,眾論多訟之,乃以毓為光祿勳。
爽等見收,太傅司馬宣王使毓行司隸校尉,治其獄。
復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封高樂亭侯,轉為僕射,故典選舉,加光祿大夫。
高貴鄉公即位,進封大梁鄉侯。
封一子(高)亭侯。
毌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出征,毓綱紀後事,加侍中。
正元三年,疾病,遜位。
遷為司空,固推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司隸校尉王祥。
詔使使者即授印綬,進爵封容城侯,邑二千三百戶。
甘露二年薨,諡曰成侯。
孫藩嗣。
毓子欽、珽,鹹熙中欽為尚書,珽泰山太守。
〔一〕 〔一〕 世語曰:欽字子若,珽字子笏。
欽泰始中為尚書僕射,領選,鹹寧四年卒,追贈衛將軍,開府。
虞預晉書曰:欽少居名位,不顧財利,清虛淡泊,動脩禮典。
同郡張華,家單少孤,不為鄉邑所知,惟欽貴異焉。
欽子浮,字子雲。
晉諸公贊曰:張華博識多聞,無物不知。
浮高朗經博,有美於華,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廢。
朝廷器重之,就家以為國子博士,遷祭酒。
永平中為祕書監。
珽及子皓、志並至尚書。
志子諶,字子諒。
溫嶠表稱諶清出有文思。
諶別傳曰:諶善著文章。
洛陽傾覆,北投劉琨,琨以為司空從事中郎。
琨敗,諶歸段末波。
元帝之初,累召為散騎中書侍郎,不得南赴。
永和六年,卒於胡(胡)中,子孫過江。
妖賊帥盧循,諶之曾孫。
評曰:桓階識睹成敗,才周當世。
陳群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泰弘濟簡至,允克堂構矣。
魏世事統臺閣,重內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
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鑒清理,鹹不忝厥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