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關燈
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

    〔一〕仕郡功曹。

    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

    父喪還鄉裡。

    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詣表乞堅喪,表義而與之。

    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

    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

    故齊桓率諸候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

    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

    」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

    太祖大悅。

    會紹與太祖連戰,軍未得南。

    而表急攻羨,羨病死。

    城陷,階遂自匿。

    久之,劉表辟為從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階自陳已結緍,拒而不受,因辭疾告退。

     〔一〕 魏書曰:階祖父超,父勝,皆歷典州郡。

    勝為尚書,著名南方。

    
太祖定荊州,聞其為張羨謀也,異之,辟為丞相掾主簿,遷趙郡太守。

    魏國初建,為虎賁中郎將侍中。

    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

    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後懇至。

    〔一〕又毛玠、徐奕以剛蹇少黨,而為西曹掾丁儀所不善,儀屢言其短,賴階左右以自全保。

    其將順匡救,多此類也。

    遷尚書,典選舉。

    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

    太祖欲自南征,以問群下。

    群下皆謂:「王不亟行,今敗矣。

    」階獨曰:「大王以仁等為足以料事勢不也?」曰:「能。

    」「大王恐二人遺力邪?」曰:「不。

    」「然則何為自往?」曰:「吾恐虜眾多,而晃等勢不便耳。

    」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

    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彊救,大王案六軍以示餘力,何憂於敗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駐軍於摩陂。

    賊遂退。

     〔一〕 魏書稱階諫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內,仁聖達節,天下莫不聞;而大王甫以植而問臣,臣誠惑之。

    」於是太祖知階篤於守正,深益重焉。

    
文帝踐阼,遷尚書令,封高鄉亭侯,加侍中。

    階疾病,帝自臨省,謂曰:「吾方託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於卿。

    勉之!」徙封安樂鄉侯,邑六百戶,又賜階三子爵關內侯,祐以嗣子不封,病卒,又追贈關內侯。

    後階疾篤,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為之流涕,諡曰貞侯。

    子嘉嗣。

    以階弟纂為散騎侍郎,賜爵關內侯。

    嘉尚升遷亭公主,會嘉平中,以樂安太守與吳戰於東關,軍敗,沒,諡曰壯侯。

    子翊嗣〔一〕。

     〔一〕世說曰:階孫陵,字元徽,有名於晉武帝世,至滎陽太守,卒。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也。

    祖父寔,父紀,叔父諶,皆有盛名。

    〔一〕群為兒時,寔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

    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彊,今東,必與之爭。

    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

    」備遂東,與袁術戰。

    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

    舉茂才,除柘令,不行,隨紀避難徐州。

    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西曹掾屬。

    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

    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

    後模、逵皆坐姦宄誅,太祖以謝群。

    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

    後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

    除蕭、贊、長平令,父卒去官。

    後以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禦史,轉參丞相軍事。

    魏國既建,遷為禦史中丞。

     〔一〕 寔字仲弓、紀字元方,諶字季方。

    魏書曰:寔德冠當時,紀、諶並名重於世。

    寔為太丘長,遭黨錮,隱居荊山,遠近宗師之。

    靈帝崩,何進輔政,引用天下名士,徵寔,欲以為參軍,以老病,遂不屈節,諶為司空掾,早卒。

    紀歷位平原相、侍中、大鴻臚,著書數十篇,世謂之陳子。

    寔之亡也,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並制緦麻,執子孫禮。

    四方至者車數千乘,自太原郭泰等無不造門。

    傅子曰:寔亡,天下緻弔,會其葬者三萬人,制縗麻者以百數。

    先賢行狀曰:大將軍何進遣屬弔祠,諡曰文範先生。

    于時,寔、紀高名並著,而諶又配之,世號曰三君。

    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時,羔鴈成群,丞掾交至。

    豫州百姓皆圖畫寔、紀、諶之形象。

    
時太祖議復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正謂此也。

    禦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

    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書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易著劓、刖、滅趾之法,所以輔政助教,懲惡息殺也。

    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翦毛髮,非其理也。

    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窬之姦矣。

    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

    漢律所殺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以刑殺。

    如此,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

    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支體而輕人軀命也。

    」時鍾繇與群議同,王朗及議者多以為未可行。

    太祖深善繇、群言,以軍事未罷,顧眾議,故且寢。

     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

    在朝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

    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禮,常歎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

    」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及踐阼,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

    帝征孫權,至廣陵,使群領中領軍。

    帝還,假節,都督水軍。

    還許昌,以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

    帝寢疾,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

    明帝即位,進封潁陰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

    頃之,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是時,帝初蒞政,群上疏曰:「詩稱『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道自近始,而化洽於天下。

    自喪亂已來,幹戈未戢,百姓不識王教之本,懼其陵遲巳甚。

    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之業,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

    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國之大患也。

    若不和睦則有讎黨,有讎黨則毀譽無端,毀譽無端則真偽失實,不可不深防備,有以絕其源流。

    」太和中,曹真表欲數道伐蜀,從斜谷入。

    群以為「太祖昔到陽平攻張魯,多收豆麥以益軍糧,魯未下而食猶乏。

    今既無所因,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必見鈔截,多留兵守要,則損戰士,不可不熟慮也」。

    帝從群議。

    真復表從子午道。

    群又陳其不便,并言軍事用度之計。

    詔以群議下真,真據之遂行。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