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關燈
於穰,禽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

    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

    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太祖復使禁別將屯原武,擊紹別營於杜氏津,破之。

    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

    太祖與紹連營,起土山相對。

    紹射營中,士卒多死傷,軍中懼。

    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

    紹破,遷偏將軍。

    冀州平。

    昌豨復叛,遣禁征之。

    禁急進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

    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

    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

    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

    是時太祖軍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益重禁。

    〔一〕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

    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

    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

    既降復叛,其眾奔蘭。

    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禁運糧前後相屬,遼遂斬蘭、成。

    增邑二百戶,并前千二百戶。

    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

    然以法禦下,不甚得士眾心。

    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一〕 臣松之以為圍而後降,法雖不赦;囚而送之,未為違命。

    禁曾不為舊交希冀萬一,而肆其好殺之心,以戾眾人之議,所以卒為降虜,死加惡諡,宜哉。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太祖聞之,哀歎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會孫權禽羽,獲其眾,禁復在吳。

    文帝踐阼,權稱藩,遣禁還。

    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

    帝慰諭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一〕拜為安遠將軍。

    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

    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

    禁見,慚恚發病薨。

    子圭嗣封益壽亭侯。

    諡禁曰厲侯。

     〔一〕 魏書載制曰:「昔荀林父敗績于邲,孟明喪師於殽,秦、晉不替,使復其位。

    其後晉獲狄土,秦霸西戎,區區小國,猶尚若斯,而況萬乘乎?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其復禁等官。

    」
張郃字雋乂,河間鄚人也。

    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

    馥敗,以兵歸袁紹。

    紹以郃為校尉,使拒公孫瓚。

    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一〕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

    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郭圖曰:「郃計非也。

    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

    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郃懼,乃歸太祖。

    〔二〕 〔一〕 漢晉春秋曰:郃說紹曰:「公雖連勝,然勿與曹公戰也,密遣輕騎鈔絕其南,則兵自敗矣。

    」紹不從之。

     〔二〕 臣松之案武紀及袁紹傳並雲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于瓊破,遂來降,紹眾於是大潰。

    是則緣郃等降而後紹軍壞也。

    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後歸太祖,為參錯不同矣。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授以眾,從攻鄴,拔之。

    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

    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

    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

    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