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關燈
綿絹。

    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

    所下新科,皆以明罰敕法,齊一大化也。

    所領六縣,疆域初定,加以饑饉,若一切齊以科禁,恐或有不從教者。

    有不從教者不得不誅,則非觀民設教隨時之意也。

    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愚以為此郡宜依遠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順百姓之心。

    比及三年,民安其業,然後齊之以法,則無所不至矣。

    」太祖從其言。

    徵還,參丞相軍事。

    海賊郭祖寇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

    太祖以夔前在長廣有威信,拜樂安太守。

    到官數月,諸城悉平。

     入為丞相東曹掾。

    夔言於太祖曰:「自軍興以來,制度草創,用人未詳其本,是以各引其類,時忘道德。

    夔聞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以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鄉閭,使長幼順敘,無相踰越。

    顯忠直之賞,明公實之報,則賢不肖之分,居然別矣。

    又可脩保舉故不以實之令,使有司別受其負。

    在朝之臣,時受教與曹並選者,各任其責。

    上以觀朝臣之節,下以塞爭競之源,以督群下,以率萬民,如是則天下幸甚。

    」太祖稱善。

    魏國既建,拜尚書僕射〔一〕。

    文帝為太子,以涼茂為太傅,夔為少傅;特命二傅與尚書東曹並選太子諸侯官屬。

    茂卒,以夔代茂。

    每月朔,太傅入見太子,太子正法服而禮焉;他日無會儀。

    夔遷太僕,太子欲與辭,宿戒供,夔無往意;乃與書請之,夔以國有常制,遂不往。

    其履正如此。

    然於節儉之世,最為豪汰。

    文帝踐阼,封成陽亭侯,邑三百戶。

    疾病,屢乞遜位。

    詔報曰:「蓋禮賢親舊,帝王之常務也。

    以親則君有輔弼之勳焉,以賢則君有醇固之茂焉。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今君疾雖未瘳,神明聽之矣。

    君其即安,以順朕意。

    」薨,諡曰靖侯。

    子曾嗣,鹹熙中為司徒。

    〔二〕 〔一〕 魏書曰:時丁儀兄弟方進寵,儀與夔不合。

    尚書傅巽謂夔曰:「儀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儀已害之矣。

    子宜少下之!」夔曰:「為不義適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懷姦佞之心,立於明朝,其得久乎!」夔終不屈志,儀後果以兇偽敗。

     〔二〕 幹寶晉紀曰:曾字穎考。

    正元中為司隸校尉。

    時毌丘儉孫女適劉氏,以孕繫廷尉。

    女母荀,為武衛將軍荀顗所表活,既免,辭詣廷尉,乞為官婢以贖女命。

    曾使主簿程鹹為議,議曰:「大魏承奏、漢之弊,未及革制。

    所以追戮已出之女,誠欲殄醜類之族也。

    若已產育,則成他家之母。

    於防則不足懲奸亂之源,於情則傷孝子之思,男不禦罪於他族,而女獨嬰戮於二門,非所以哀矜女弱,均法制之大分也。

    臣以為在室之女,可從父母之刑,既醮之婦,使從夫家之戮。

    」朝廷從之,乃定律令。

    晉諸公贊曰:曾以高雅稱,加性純孝,位至太宰,封朗陵縣公。

    年八十餘薨,諡曰元公。

    子邵嗣。

    邵字敬祖,才識深博,有經國體儀。

    位亦至太宰,諡康公。

    子蕤嗣。

    邵庶兄遵,字思祖,有幹能。

    少經清職,終於太僕。

    遵子綏,字伯蔚,亦以幹事稱。

    永嘉中為尚書,為司馬越所殺。

    傅子稱曾及荀顗曰:「以文王之道事其親者,其潁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稱曾、閔,今曰荀、何。

    內盡其心以事其親,外崇禮讓以接天下。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令也。

    有能行仁孝之道者,君子之儀表矣。

    」
邢顒、字子昂,河間鄚人也。

    舉孝廉,司徒辟,皆不就。

    易姓字,適右北平,從田疇遊。

    積五年,而太祖定冀州。

    顒謂疇曰:「黃巾起來二十餘年,海內鼎沸,百姓流離。

    今聞曹公法令嚴。

    民厭亂矣,亂極則平。

    請以身先。

    」遂裝還鄉裡。

    田疇曰:「邢顒,民之先覺也。

    」乃見太祖,求為鄉導以克柳城。

     太祖辟顒為冀州從事,時人稱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

    」除廣宗長,以故將喪棄官。

    有司舉正,太祖曰:「顒篤於舊君,有一緻之節。

    」勿問也。

    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勸民農桑,風化大行。

    入為丞相門下督,遷左馮翊,病,去官。

    是時,太祖諸子高選官屬,令曰:「侯家吏,宜得淵深法度如邢顒輩。

    」遂以為平原侯植家丞。

    顒防閑以禮,無所屈撓,由是不合。

    庶子劉楨書諫植曰:「家丞邢顒,北土之彥,少秉高節,玄靜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

    楨誠不足同貫斯人,並列左右。

    而楨禮遇殊特,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為上招謗,其罪不小,以此反側。

    」後參丞相軍事,轉東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丁儀等並贊翼其美。

    太祖問顒,顒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願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識其意,後遂以為太子少傅,遷太傅。

    文帝踐阼,為侍中尚書僕射,賜爵關內侯,出為司隸校尉,徙太常。

    黃初四年薨。

    子友嗣。

    〔一〕 〔一〕 晉諸公贊曰:顒曾孫喬,字曾伯。

    有體量局幹,美於當世。

    歷清職。

    元康中,與劉渙俱為尚書吏部郎,稍遷至司隸校尉。

    
鮑勛字叔業,泰山平陽人也,漢司隸校尉鮑宣九世孫。

    宣後嗣有從上黨徙泰山者,遂家焉。

    勛父信,靈帝時為騎都尉,大將軍何進遣東募兵。

    後為濟北相,協規太祖,身以遇害。

    語在董卓傳、武帝紀。

    〔一〕建安十七年,太祖追錄信功,表封勛兄邵新都亭侯。

    〔二〕辟勛丞相掾。

    〔三〕 〔一〕 魏書曰:信父丹,官至少府侍中,世以儒雅顯。

    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

    大將軍何進辟拜騎都尉,遣歸募兵,得千餘人,還到成臯而進已遇害。

    信至京師,董卓亦始到。

    信知卓必為亂,勸袁紹襲卓,紹畏卓不敢發。

    語在紹傳。

    信乃引軍還鄉裡,收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

    是歲,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與弟韜以兵應太祖。

    太祖與袁紹表信行破虜將軍,韜裨將軍。

    時紹眾最盛,豪傑多向之。

    信獨謂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苟非其人,雖彊必斃。

    君殆天之所啟!」遂深自結納,太祖亦親異焉。

    汴水之敗,信被瘡,韜在陳戰亡。

    紹劫奪韓馥位,遂據冀州。

    信言於太祖曰:「奸臣乘釁,蕩覆王室,英雄奮節,天下嚮應者,義也。

    今紹為盟主,因權專利,將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

    若抑之,則力不能制,祗以遘難,又何能濟?且可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

    」太祖善之。

    太祖為東郡太守,表信為濟北相。

    會黃巾大眾入州界,劉岱欲與戰,信止之,岱不從,遂敗。

    語在武紀。

    太祖以賊恃勝而驕,欲設奇兵挑擊之於壽張。

    先與信出行戰地,後步軍未至,而卒與賊遇,遂接戰。

    信殊死戰,以救太祖,太祖僅得潰圍出,信遂沒,時年四十一。

    雖遭亂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儉,而厚養將士,居無餘財,士以此歸之。

     〔二〕 魏書曰:邵有父風,太祖嘉之,加拜騎都尉,使持節。

    邵薨,子融嗣。

     〔三〕 魏書曰:勛清白有高節,知名於世。

    
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

    徙黃門侍郎,出為魏郡西部都尉。

    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斷盜官布,法應棄市。

    太祖時在譙,太子留鄴,數手書為之請罪。

    勛不敢擅縱,具列上。

    勛前在東宮,守正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

    會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勛官。

    久之,拜侍禦史。

    延康元年,太祖崩,太子即王位,勛以駙馬都尉兼侍中。

     文帝受禪,勛每陳「今之所急,唯在軍農,寬惠百姓。

    臺榭苑囿,宜以為後。

    」文帝將出遊獵,勛停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