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 魏書五 後妃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
」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帝思念舅氏不已。
暢尚幼,景初末,以暢為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之。
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裡曰渭陽裡,以追思母氏也。
嘉平三年正月,暢薨,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恭侯;子紹嗣。
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諡淑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
取後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德為之後,承甄氏姓,封德為平原侯,襲公主爵。
〔一〕青龍中,又封後從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為列侯。
毅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尉。
嘉平中,復封暢子二人為列侯。
後兄儼孫女為齊王皇後,後父已沒,封後母為廣樂鄉君。
〔一〕 孫盛曰:於禮,婦人既無封爵之典,況于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德自異族,援繼非類,匪功匪親,而襲母爵,違情背典,於此為甚。
陳群雖抗言,楊阜引事比並,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明封建繼嗣之義,忠至之辭,猶有闕乎!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宰輔之職,其可略哉!晉諸公贊曰:德字彥孫。
司馬景王輔政,以女妻德。
妻早亡,文王復以女繼室,即京兆長公主。
景、文二王欲自結于郭後,是以頻繁為婚。
德雖無才學,而恭謹謙順。
甄溫字仲舒,與郭建及德等皆後族,以事宜見寵。
鹹熙初,封郭建為臨渭縣公,德廣安縣公,邑皆千八百戶。
溫本國侯,進為輔國大將軍,加侍中,領射聲校尉,德鎮軍大將軍。
泰始元年,晉受禪,加建、德、溫三人位特進。
德為人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貴當世。
德暮年官更轉為宗正,遷侍中。
太康中,大司馬齊王攸當之藩,德與左衛將軍王濟共諫請,時人嘉之。
世祖以此望德,由此出德為大鴻臚,加侍中、光祿大夫,尋疾薨,贈中軍大將軍,開府侍中如故,諡恭公,子喜嗣。
喜精粹有器美,歷中書郎、右衛將軍、侍中,位至輔國大將軍,加散騎常侍。
喜與國姻親,而經趙王倫、齊王冏事故,能不豫際會,良由其才短,然亦以退靜免之。
文德郭皇後,安平廣宗人也。
祖世長吏。
〔一〕後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
」遂以女王為字。
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
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
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阼,為貴嬪。
甄後之死,由後之寵也。
黃初三年,將登後位,文帝欲立為後,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
故西陵配黃,英娥降媯,並以賢明,流芳上世。
桀奔南巢,禍階末喜;紂以炮烙,怡悅妲己。
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虔奉宗廟,陰教聿修。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
』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
春秋書宗人釁夏雲,無以妾為夫人之禮。
齊桓誓命于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
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
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
」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後。
〔二〕 〔一〕 魏書曰: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諡敬侯。
母姓董氏,即堂陽君,生三男二女:長男浮,高唐令,次女昱,次即後,後弟都,弟成。
後以漢中平元年三月乙卯生,生而有異常。
〔二〕 魏書曰:後上表謝曰:「妾無皇、英釐降之節,又非姜、任思齊之倫,誠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處中饋之重任。
」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永壽宮,以孝聞。
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後教訓獎導之。
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性儉約,不好音樂,常慕漢明德馬後之為人。
後早喪兄弟,以從兄表繼永後,拜奉車都尉。
後外親劉斐與他國為婚,後聞之,敕曰:「諸親戚嫁娶,自當與鄉裡門戶匹敵者,不得因勢,彊與他方人婚也。
」後姊子孟武還鄉裡,求小妻,後止之。
遂敕諸家曰:「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
宜各自慎,無為罰首。
」〔一〕 〔一〕 魏書曰:後常敕戒表、武等曰:「漢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驕奢,可不慎乎!」 五年,帝東征,後留許昌永始臺。
時霖雨百餘日,城樓多壞,有司奏請移止。
後曰:「昔楚昭王出遊,貞姜留漸臺,江水至,使者迎而無符,不去,卒沒。
今帝在遠,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群臣莫敢復言。
六年,帝東征吳,至廣陵,後留譙宮。
時表留宿衛,欲遏水取魚。
後曰:「水當通運漕
」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帝思念舅氏不已。
暢尚幼,景初末,以暢為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之。
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裡曰渭陽裡,以追思母氏也。
嘉平三年正月,暢薨,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恭侯;子紹嗣。
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諡淑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
取後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德為之後,承甄氏姓,封德為平原侯,襲公主爵。
〔一〕青龍中,又封後從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為列侯。
毅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尉。
嘉平中,復封暢子二人為列侯。
後兄儼孫女為齊王皇後,後父已沒,封後母為廣樂鄉君。
〔一〕 孫盛曰:於禮,婦人既無封爵之典,況于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德自異族,援繼非類,匪功匪親,而襲母爵,違情背典,於此為甚。
陳群雖抗言,楊阜引事比並,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明封建繼嗣之義,忠至之辭,猶有闕乎!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宰輔之職,其可略哉!晉諸公贊曰:德字彥孫。
司馬景王輔政,以女妻德。
妻早亡,文王復以女繼室,即京兆長公主。
景、文二王欲自結于郭後,是以頻繁為婚。
德雖無才學,而恭謹謙順。
甄溫字仲舒,與郭建及德等皆後族,以事宜見寵。
鹹熙初,封郭建為臨渭縣公,德廣安縣公,邑皆千八百戶。
溫本國侯,進為輔國大將軍,加侍中,領射聲校尉,德鎮軍大將軍。
泰始元年,晉受禪,加建、德、溫三人位特進。
德為人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貴當世。
德暮年官更轉為宗正,遷侍中。
太康中,大司馬齊王攸當之藩,德與左衛將軍王濟共諫請,時人嘉之。
世祖以此望德,由此出德為大鴻臚,加侍中、光祿大夫,尋疾薨,贈中軍大將軍,開府侍中如故,諡恭公,子喜嗣。
喜精粹有器美,歷中書郎、右衛將軍、侍中,位至輔國大將軍,加散騎常侍。
喜與國姻親,而經趙王倫、齊王冏事故,能不豫際會,良由其才短,然亦以退靜免之。
文德郭皇後,安平廣宗人也。
祖世長吏。
〔一〕後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
」遂以女王為字。
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
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
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阼,為貴嬪。
甄後之死,由後之寵也。
黃初三年,將登後位,文帝欲立為後,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
故西陵配黃,英娥降媯,並以賢明,流芳上世。
桀奔南巢,禍階末喜;紂以炮烙,怡悅妲己。
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虔奉宗廟,陰教聿修。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
』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
春秋書宗人釁夏雲,無以妾為夫人之禮。
齊桓誓命于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
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
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
」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後。
〔二〕 〔一〕 魏書曰: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諡敬侯。
母姓董氏,即堂陽君,生三男二女:長男浮,高唐令,次女昱,次即後,後弟都,弟成。
後以漢中平元年三月乙卯生,生而有異常。
〔二〕 魏書曰:後上表謝曰:「妾無皇、英釐降之節,又非姜、任思齊之倫,誠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處中饋之重任。
」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永壽宮,以孝聞。
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後教訓獎導之。
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性儉約,不好音樂,常慕漢明德馬後之為人。
後早喪兄弟,以從兄表繼永後,拜奉車都尉。
後外親劉斐與他國為婚,後聞之,敕曰:「諸親戚嫁娶,自當與鄉裡門戶匹敵者,不得因勢,彊與他方人婚也。
」後姊子孟武還鄉裡,求小妻,後止之。
遂敕諸家曰:「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
宜各自慎,無為罰首。
」〔一〕 〔一〕 魏書曰:後常敕戒表、武等曰:「漢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驕奢,可不慎乎!」 五年,帝東征,後留許昌永始臺。
時霖雨百餘日,城樓多壞,有司奏請移止。
後曰:「昔楚昭王出遊,貞姜留漸臺,江水至,使者迎而無符,不去,卒沒。
今帝在遠,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群臣莫敢復言。
六年,帝東征吳,至廣陵,後留譙宮。
時表留宿衛,欲遏水取魚。
後曰:「水當通運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