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乎。

    」乃出素所書取一戎衣天下大定改元事,以示群臣。

    遂召諸將帥謀北歸,且分兵渡江。

     議定,通復入奏曰:「陛下親師深入異境,無功而還,若衆散於前,敵乘於後,非萬全計。

    若留兵渡江,車駕北還,諸將亦將解體。

    今燕北諸軍近遼陽者恐有異志,宜先發兵渡江,歛舟焚之,絕其歸望。

    然後陛下北還,南北皆指日而定矣。

    」海陵然之,明日遂趨揚州。

    過烏江縣,觀項羽祠,嘆曰:「如此英雄不得天下,誠可惜也。

    」 海陵至揚州,使符寶耶律沒荅護神果軍扼淮渡,凡自軍中還至淮上,無都督府文字皆殺之。

    乃出內箭飾以金龍,題曰禦箭,繫帛書其上,使人乘舟射之南岸,其書言「宋國遣人焚毀南京宮室、及沿邊買馬、招誘軍民,今興師問罪,義在弔伐,大軍所至,必無秋毫之犯」。

    以此招諭宋人。

    於是,宋將王權亦縱所獲金軍士三人,齎書數海陵罪,通奏其書,即命焚之。

     海陵怒,亟欲渡江。

    驍騎高僧欲誘其黨以亡,事覺,命衆刃剉之。

    乃下令,軍士亡者殺其蒲裡衍,蒲裡衍亡者殺其謀克,謀克亡者殺其猛安,猛安亡者殺其緫管,由是軍士益危懼。

    甲午,令軍中運鴉鶻船及糧船於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敢後者死。

     乙未,完顏元宜等以兵犯禦營,海陵遇弒。

    都督府以南伐之計皆通等贊成之,徒單永年乃其姻戚,郭安國衆所共惡,皆殺之。

    大定二年,詔削通官爵,人心始快。

     馬欽,幼名韓哥,嘗仕江南,故能知江南道路。

    正隆三年,海陵將南伐,遂召用欽,自貴德縣令為右補闕。

    欽為人輕脫不識大體,海陵每召見與語,欽出宮輒以語人曰:「上與我論某事,將行之矣。

    」其視海陵如僚友然。

    累遷國子司業。

     海陵至和州,欲遣蒲盧渾渡江,蒲盧渾言舟小不可濟,海陵使人召欽,先戒左右曰:「欽若言舟小不可渡江,即殺之。

    」欽至,問曰:「此舟可渡江否?」欽曰:「臣得栰亦可渡也。

    」 大定二年,除名。

    是日,起前翰林待制大穎為祕書丞。

    穎在正隆間嘗言山東盜賊,海陵惡其言,杖之除名。

    世宗嘉穎忠直,惡欽巧佞,故復用穎而放欽焉。

     高懷貞,為尚書省令史,素與海陵狎昵。

    海陵久蓄不臣之心,嘗與懷貞各言所志,海陵曰:「吾志有三:國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

    帥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二也。

    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

    」由是小人佞夫皆知其志,爭進諛說。

    大定縣丞張忠輔謂海陵言:「夢公與帝擊毬,公乘馬衝過之,帝墜馬下。

    」海陵聞之大喜。

    會熈宗在位久,委政大臣,海陵以近屬為宰相,專威福柄,遂成弒逆之計,皆懷貞輩小人從臾導之。

     海陵篡立,以懷貞為修起居注,懷貞故父濵州刺史贈中奉大夫。

    懷貞累遷禮部侍郎。

     大定二年,降奉政大夫,放歸田裡。

    五年,與許霖俱賜起復,懷貞為定國軍節度使,上戒之曰:「汝等在正隆時,姦佞貪私,物論鄙之。

    朕念沒身不齒則無以自新。

    若怙舊不悛,必不貸汝矣。

    」 蕭裕,本名遙折,奚人。

    初以猛安居中京,海陵為中京留守,與裕相結,每與論天下事。

    裕揣海陵有覬覦心,密謂海陵曰:「留守先太師,太祖長子。

    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屬,誠有志舉大事,願竭力以從。

    」海陵喜受之,遂與謀議。

    海陵竟成弒逆之謀者,裕啟之也。

     海陵為左丞,除裕兵部侍郎,改同知南京留守事,改北京。

    海陵領行臺尚書省事,道過北京,謂裕曰:「我欲就河南兵建立位號,先定兩河,舉兵而北。

    君為我結諸猛安以應我。

    」定約而去。

    海陵雖自良鄉召還,不能如約,遂弒熈宗篡立,以裕為祕書監。

     海陵心忌太宗諸子,欲除之,與裕密謀。

    裕傾險巧詐,因構緻太傅宗本、秉德等反狀,海陵殺宗本,唐括辯遣使殺秉德、宗懿及太宗子孫七十餘人、秦王宗翰子孫三十餘人。

    宗本已死,裕乃求宗本門客蕭玉,教以具款反狀,令作主名上變。

    海陵旣詔天下,天下冤之。

    海陵賞誅宗本功,以裕為尚書左丞,加儀同三司,授猛安,賜錢二千萬、馬四百匹、牛四百頭、羊四千口。

    再閱月,為平章政事、監修國史。

    舊制,首相監修國史,海陵以命裕,謂裕曰:「太祖以神武受命,豐功茂烈光於四海,恐史官有遺逸,故以命卿。

    」久之,裕為右丞相、兼中書令。

    裕在相位,任職用事頗專恣,威福在己,勢傾朝廷。

    海陵倚信之,他相仰成而已。

     裕與高藥師善,嘗以海陵密語告藥師,藥師以其言奏海陵,且曰:「裕有怨望心。

    」海陵召裕戒諭之,而不以為罪也。

    或有言裕擅權者,海陵以為忌裕者衆,不之信。

    又以為人見裕弟蕭祚為左副點檢,妹夫耶律闢離剌為左衛將軍,勢位相憑藉,遂生忌嫉,乃出祚為益都尹,闢離剌為寧昌軍節度使,以絕衆疑。

     裕不知海陵意,遽見出其親表補外,不令己知之,自是深念恐海陵疑己。

    海陵弟太師兗領三省事,共在相位,以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