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關燈
小
中
大
盧克忠 牛德昌 範承吉 王政 張奕 李瞻 劉敏行 傅慎微 劉煥 高昌福 孫德淵 趙鑑 蒲察鄭留 女奚烈守愚 石抹元 張彀 趙重福 武都 紇石烈德 張特立 王浩
金自穆宗號令諸部不得稱都孛菫,於是諸部始列於統屬。
太祖命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一如郡縣置吏之法。
太宗旣有中原,申畫封疆,分建守令。
熈宗遣廉察之使循行四方。
世宗承海陵彫攰之餘,休養生息,迄于明昌、承安之間,民物滋殖,循吏疊出焉。
泰和用兵,郡縣多故,吏治衰矣。
宣宗尚刀筆之習,嚴考核之法,能吏不乏,而豈弟之政罕見稱述焉。
金百餘年吏治始終可考,於是作循吏傳。
盧克忠,貴德州奉集人。
高永昌據遼陽,克忠走詣金源郡王斡魯營降,遂以撒屋出為鄉導。
斡魯克東京,永昌走長松島,克忠與渤海人撻不也追獲之。
收國二年,授世襲謀克。
其後,定燕伐宋皆與有功,除登州刺史,改刺澶州。
天德間,同知保大軍節度使。
綏德州軍卒數人道過鄜城,求宿民家,是夜有賊剽主人財而去。
有司執假宿之卒,繫獄榜掠誣服。
克忠察其冤,獨不肯署,未幾果得賊,假宿之卒遂釋。
大定二年,除北京副留守,會民艱食,克忠下令凡民有蓄積者計留一歲,悉平其價糴之,由是無捐瘠之患。
轉陳州防禦使,後以靜難軍節度使緻仕,卒。
牛德昌字彥欽,蔚州定安人。
父鐸,遼將作大監。
德昌少孤,其母教之學,有勸以就蔭者,其母曰:「大監遺命不使作承奉也。
」中皇統二年進士第,調礬山簿。
遷萬泉令。
屬蒲、陝薦饑,群盜充斥,州縣城門晝閉。
德昌到官,即日開城門縱百姓出入,牓曰:「民苦飢寒,剽掠鄉聚以偷旦夕之命,甚可憐也。
能自新者一不問。
」賊皆感激解散,縣境以安。
府尹王伯龍嘉之,禮待甚厚。
累官刑部、吏部侍郎,中都路都轉運使,廣寧、太原尹。
卒,贈中奉大夫。
範承吉字寵之。
好學問,屬遼季盜賊起,雖避地未嘗廢書。
天慶八年中進士丙科,授祕書省校書郎,至大定府金源令。
歸朝為禦前承應文字。
天會初,遷殿中少監。
四年,從攻太原,遷少府監。
五年,宗翰克宋,所得金珠承吉司其出入,無毫髮欺,及還,犢車載書史而已。
尋遷昭文館直學士,知絳州。
先是,軍興,民有為將士所掠而逃歸者,承吉使吏遍諭,俾其自實,凡數千人,具白元帥府,許自贖為良,或貧無貲者以公廚代輸。
六年,改河東北路轉運使。
時承宋季之弊,民賦繁重失當,承吉乃為經畫,立法簡便,所入增十數萬斛,官旣足而民有餘。
歷同知平陽尹、西京副留守,遷河東南路轉運使,改同簽燕京留守事、順天軍節度使。
屬地震壞民廬舍,有欲爭先營葺者,工匠過取其直,承吉命官屬董其役,先後以次,不間貧富,民賴以省費。
歷鎮西軍節度使、行臺禮部尚書、泰寧軍節度使,復鎮順天。
奚卒散居境內,率數千人為盜,承吉繩以法不少貸,懼而不敢犯。
貞元二年以光祿大夫緻仕,卒年六十六。
王政,辰州熊嶽人也。
其先仕渤海及遼,皆有顯者。
政當遼季亂,浮沈州裡。
高永昌據遼東,知政材略,欲用之。
政度其無成,辭謝不就。
永昌敗,渤海人爭縛永昌以為功,政獨逡巡引退。
吳王闍母聞而異之,言於太祖,授盧州渤海軍謀克。
從破白霫,下燕雲。
及金兵伐宋,滑州降,留政為安撫使。
前此,數州旣降,復殺守將反為宋守。
及是,人以為政憂,政曰:「苟利國家,雖死何避。
」宋王宗望壯之,曰:「身沒王事,利及子孫,汝言是也。
」政從數騎入州。
是時,民多以饑為盜,坐繫。
政皆釋之,發倉廩以賑貧乏,於是州民皆悅,不復叛。
傍郡聞之,亦多降者。
宋王召政至轅門,撫其背曰:「吾以汝為死矣,乃復成功耶。
」慰諭者久之。
天會四年,為燕京都麴院同監。
未幾,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事。
改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兼掌軍資。
是時,軍旅始定,筦庫紀綱未立,掌吏皆因緣為姦。
政獨明會計,嚴扃鐍,金帛山積而出納無錙銖之失。
吳王闍母戲之曰:「汝為官久矣,而貧不加富何也?」對曰「政以楊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貧。
」吳王笑曰:「前言戲之耳。
」以黃金百兩、銀五百兩及所乘馬遺之。
六年,授左監門將軍,歷安州刺史、檀州軍州事、戶吏房主事。
天眷元年,遷保靜軍節度使,緻仕卒,年六十六。
政本名南撒裡,嘗使高麗,因改名政。
子遵仁、遵義、
太祖命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一如郡縣置吏之法。
太宗旣有中原,申畫封疆,分建守令。
熈宗遣廉察之使循行四方。
世宗承海陵彫攰之餘,休養生息,迄于明昌、承安之間,民物滋殖,循吏疊出焉。
泰和用兵,郡縣多故,吏治衰矣。
宣宗尚刀筆之習,嚴考核之法,能吏不乏,而豈弟之政罕見稱述焉。
金百餘年吏治始終可考,於是作循吏傳。
盧克忠,貴德州奉集人。
高永昌據遼陽,克忠走詣金源郡王斡魯營降,遂以撒屋出為鄉導。
斡魯克東京,永昌走長松島,克忠與渤海人撻不也追獲之。
收國二年,授世襲謀克。
其後,定燕伐宋皆與有功,除登州刺史,改刺澶州。
天德間,同知保大軍節度使。
綏德州軍卒數人道過鄜城,求宿民家,是夜有賊剽主人財而去。
有司執假宿之卒,繫獄榜掠誣服。
克忠察其冤,獨不肯署,未幾果得賊,假宿之卒遂釋。
大定二年,除北京副留守,會民艱食,克忠下令凡民有蓄積者計留一歲,悉平其價糴之,由是無捐瘠之患。
轉陳州防禦使,後以靜難軍節度使緻仕,卒。
牛德昌字彥欽,蔚州定安人。
父鐸,遼將作大監。
德昌少孤,其母教之學,有勸以就蔭者,其母曰:「大監遺命不使作承奉也。
」中皇統二年進士第,調礬山簿。
遷萬泉令。
屬蒲、陝薦饑,群盜充斥,州縣城門晝閉。
德昌到官,即日開城門縱百姓出入,牓曰:「民苦飢寒,剽掠鄉聚以偷旦夕之命,甚可憐也。
能自新者一不問。
」賊皆感激解散,縣境以安。
府尹王伯龍嘉之,禮待甚厚。
累官刑部、吏部侍郎,中都路都轉運使,廣寧、太原尹。
卒,贈中奉大夫。
範承吉字寵之。
好學問,屬遼季盜賊起,雖避地未嘗廢書。
天慶八年中進士丙科,授祕書省校書郎,至大定府金源令。
歸朝為禦前承應文字。
天會初,遷殿中少監。
四年,從攻太原,遷少府監。
五年,宗翰克宋,所得金珠承吉司其出入,無毫髮欺,及還,犢車載書史而已。
尋遷昭文館直學士,知絳州。
先是,軍興,民有為將士所掠而逃歸者,承吉使吏遍諭,俾其自實,凡數千人,具白元帥府,許自贖為良,或貧無貲者以公廚代輸。
六年,改河東北路轉運使。
時承宋季之弊,民賦繁重失當,承吉乃為經畫,立法簡便,所入增十數萬斛,官旣足而民有餘。
歷同知平陽尹、西京副留守,遷河東南路轉運使,改同簽燕京留守事、順天軍節度使。
屬地震壞民廬舍,有欲爭先營葺者,工匠過取其直,承吉命官屬董其役,先後以次,不間貧富,民賴以省費。
歷鎮西軍節度使、行臺禮部尚書、泰寧軍節度使,復鎮順天。
奚卒散居境內,率數千人為盜,承吉繩以法不少貸,懼而不敢犯。
貞元二年以光祿大夫緻仕,卒年六十六。
王政,辰州熊嶽人也。
其先仕渤海及遼,皆有顯者。
政當遼季亂,浮沈州裡。
高永昌據遼東,知政材略,欲用之。
政度其無成,辭謝不就。
永昌敗,渤海人爭縛永昌以為功,政獨逡巡引退。
吳王闍母聞而異之,言於太祖,授盧州渤海軍謀克。
從破白霫,下燕雲。
及金兵伐宋,滑州降,留政為安撫使。
前此,數州旣降,復殺守將反為宋守。
及是,人以為政憂,政曰:「苟利國家,雖死何避。
」宋王宗望壯之,曰:「身沒王事,利及子孫,汝言是也。
」政從數騎入州。
是時,民多以饑為盜,坐繫。
政皆釋之,發倉廩以賑貧乏,於是州民皆悅,不復叛。
傍郡聞之,亦多降者。
宋王召政至轅門,撫其背曰:「吾以汝為死矣,乃復成功耶。
」慰諭者久之。
天會四年,為燕京都麴院同監。
未幾,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事。
改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兼掌軍資。
是時,軍旅始定,筦庫紀綱未立,掌吏皆因緣為姦。
政獨明會計,嚴扃鐍,金帛山積而出納無錙銖之失。
吳王闍母戲之曰:「汝為官久矣,而貧不加富何也?」對曰「政以楊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貧。
」吳王笑曰:「前言戲之耳。
」以黃金百兩、銀五百兩及所乘馬遺之。
六年,授左監門將軍,歷安州刺史、檀州軍州事、戶吏房主事。
天眷元年,遷保靜軍節度使,緻仕卒,年六十六。
政本名南撒裡,嘗使高麗,因改名政。
子遵仁、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