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關燈
小
中
大
遵古。
遵古子庭筠有傳。
張奕字彥微,其先澤州高平人。
以廕補官,仕齊為歸德府通判。
齊國廢,齊兵之在郡者二萬人謀為亂,約夜半舉燎相應。
奕知之,選市人丁壯授以兵,結陣扼其要巷,開小南門以示生路,亂不得作,比明亡匿略盡,擒其首惡誅之。
後五日,都統完顏阿魯補以軍至歸德,欲根株餘黨,奕以闔門保郡人無他,遂止。
行臺承制除同知歸德尹。
天眷元年,以河南與宋,改同知沂州防禦使事。
三年,宗弼復取河南,徵奕赴行省,旣定汴京,授汴京副留守。
歷陳、秦州防禦使,同知太原尹。
晉寧軍報夏人侵界,詔奕往征之。
奕至境上,按籍各歸所侵土,還奏曰:「折氏世守麟府,以抗夏人。
本朝有其地遂以與夏。
夏人夷折氏墳壟而戮其屍,折氏怨入骨髓而不得報也。
今復使守晉寧,故激怒夏人使為鼠侵,而條上其罪,苟欲開邊釁以雪私讎耳。
獨可徙折氏他郡,則夏人自安。
」朝廷從之,遂移折氏守青州。
正隆間,同知西京留守事,遷河東北路轉運使。
大定二年,徵為戶部尚書,甫視事,得疾卒。
李瞻,薊州玉田人。
遼天慶二年進士,為平州望雲令。
張覺據平州叛,以瞻從事。
宗望復平州,覺亡去,城中復叛,瞻踰城出降,其子不能出,為賊所害。
宋王宗望嘉之,承制以為興平府判官。
天會三年,遷大理少卿,從宗望南伐,為漢軍糧料使。
四年,金兵圍汴,宋人請割河北三鎮,瞻與禮部侍郎李天翼安撫河北東、西兩路,略定懷、濬、衛等州,衛、湯陰等縣。
七年,知寧州,累遷德州防禦使。
為政寬平,民懷其惠,相率詣京師請留者數百千人。
貞元三年,遷濟州路轉運使,改忠順軍節度使。
正隆末,盜賊蜂起,瞻增築城壘為備,蔚人賴之以安。
大定初,卒于官。
劉敏行,平州人。
登天會三年進士。
除太子校書郎,累遷肥鄉令。
歲大饑,盜賊掠人為食。
諸縣老弱入保郡城,不敢耕種,農事廢,畎畝荒蕪。
敏行白州,借軍士三十護縣民出耕,多張旗幟為疑兵,敏行率軍巡邏,日暮則閱民入城,由是盜不敢犯而耕稼滋殖。
轉高平令。
縣城圮壞久不修,大盜橫恣,掠縣鎮不能禦。
敏行出己俸,率僚吏出錢顧役繕治,百姓欣然從之,凡用二千人,版築遂完。
鄉村百姓入保,賊至不能犯。
凡九遷,為河北東路轉運使。
緻仕,卒。
傅慎微字幾先。
其先秦州沙溪人,後徙建昌。
慎微遷居長安。
宋末登進士,累官河東路經制使。
宗翰已克汴京,使婁室定陝西,慎微率衆迎戰,兵敗被獲,送至元帥府。
元帥宗翰愛其才學,弗殺,羈置歸化州,希尹收置門下。
宗弼復取河南地,起為陝西經略使,尋權同州節度使事。
明年,陝西大旱,饑死者十七八,以慎微為京兆、鄜延、環慶三路經濟使,許以便宜。
慎微募民入粟,得二十餘萬石,立養濟院飼餓者,全活甚衆。
改同知京兆尹,權陝西諸路轉運使。
復修三白、龍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種,貸牛及種子以濟之,民賴其利。
轉中京副留守,用廉改忻州刺史,累遷太常卿,除定武軍節度使,移靜難軍,忤用事者,蘇保衡救之得免。
大定初,復為太常卿,遷禮部尚書,與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翰林待制移剌熈載俱兼同修國史。
卒官,年七十六。
慎微博學喜著書,嘗奏興亡金鏡錄一百卷。
性純質,篤古喜談兵,時人以為迂闊雲。
劉煥字德文,中山人。
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煥尚幼,煮糠覈而食之,自飲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鄉裡異之。
稍長就學,天寒擁糞火讀書不怠。
登天德元年進士。
調任丘尉。
縣令貪汙,煥每規正之,秩滿,令持盃酒謝曰「尉廉慎,使我獲考。
」調中都市令。
樞密使僕散忽土家有絛結工,牟利於市,不肯從市籍役,煥繫之。
忽土召煥,煥不往,暴工罪而笞之。
煥初除市令,過謝鄉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悅曰:「京師浩穰,不與外郡同,棄簡就煩,吾所不曉也。
」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遷北京警巡使。
捕二惡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則為君子。
暴戾隱賊,則為小人。
自今以往,毋狃于故習,國有明罰,吾不得私也。
」自是,衆皆畏憚,毋敢犯者。
召為監察禦史,父老數百人或臥車下,或挽其靴鐙,曰:「我欲復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 以本官攝戶部員外郎。
代州錢監雜青銅鑄錢,錢色惡,類鐵錢。
民間盜鑄,抵罪者衆,朝廷患之,下尚書省議。
煥奏曰:
遵古子庭筠有傳。
張奕字彥微,其先澤州高平人。
以廕補官,仕齊為歸德府通判。
齊國廢,齊兵之在郡者二萬人謀為亂,約夜半舉燎相應。
奕知之,選市人丁壯授以兵,結陣扼其要巷,開小南門以示生路,亂不得作,比明亡匿略盡,擒其首惡誅之。
後五日,都統完顏阿魯補以軍至歸德,欲根株餘黨,奕以闔門保郡人無他,遂止。
行臺承制除同知歸德尹。
天眷元年,以河南與宋,改同知沂州防禦使事。
三年,宗弼復取河南,徵奕赴行省,旣定汴京,授汴京副留守。
歷陳、秦州防禦使,同知太原尹。
晉寧軍報夏人侵界,詔奕往征之。
奕至境上,按籍各歸所侵土,還奏曰:「折氏世守麟府,以抗夏人。
本朝有其地遂以與夏。
夏人夷折氏墳壟而戮其屍,折氏怨入骨髓而不得報也。
今復使守晉寧,故激怒夏人使為鼠侵,而條上其罪,苟欲開邊釁以雪私讎耳。
獨可徙折氏他郡,則夏人自安。
」朝廷從之,遂移折氏守青州。
正隆間,同知西京留守事,遷河東北路轉運使。
大定二年,徵為戶部尚書,甫視事,得疾卒。
李瞻,薊州玉田人。
遼天慶二年進士,為平州望雲令。
張覺據平州叛,以瞻從事。
宗望復平州,覺亡去,城中復叛,瞻踰城出降,其子不能出,為賊所害。
宋王宗望嘉之,承制以為興平府判官。
天會三年,遷大理少卿,從宗望南伐,為漢軍糧料使。
四年,金兵圍汴,宋人請割河北三鎮,瞻與禮部侍郎李天翼安撫河北東、西兩路,略定懷、濬、衛等州,衛、湯陰等縣。
七年,知寧州,累遷德州防禦使。
為政寬平,民懷其惠,相率詣京師請留者數百千人。
貞元三年,遷濟州路轉運使,改忠順軍節度使。
正隆末,盜賊蜂起,瞻增築城壘為備,蔚人賴之以安。
大定初,卒于官。
劉敏行,平州人。
登天會三年進士。
除太子校書郎,累遷肥鄉令。
歲大饑,盜賊掠人為食。
諸縣老弱入保郡城,不敢耕種,農事廢,畎畝荒蕪。
敏行白州,借軍士三十護縣民出耕,多張旗幟為疑兵,敏行率軍巡邏,日暮則閱民入城,由是盜不敢犯而耕稼滋殖。
轉高平令。
縣城圮壞久不修,大盜橫恣,掠縣鎮不能禦。
敏行出己俸,率僚吏出錢顧役繕治,百姓欣然從之,凡用二千人,版築遂完。
鄉村百姓入保,賊至不能犯。
凡九遷,為河北東路轉運使。
緻仕,卒。
傅慎微字幾先。
其先秦州沙溪人,後徙建昌。
慎微遷居長安。
宋末登進士,累官河東路經制使。
宗翰已克汴京,使婁室定陝西,慎微率衆迎戰,兵敗被獲,送至元帥府。
元帥宗翰愛其才學,弗殺,羈置歸化州,希尹收置門下。
宗弼復取河南地,起為陝西經略使,尋權同州節度使事。
明年,陝西大旱,饑死者十七八,以慎微為京兆、鄜延、環慶三路經濟使,許以便宜。
慎微募民入粟,得二十餘萬石,立養濟院飼餓者,全活甚衆。
改同知京兆尹,權陝西諸路轉運使。
復修三白、龍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種,貸牛及種子以濟之,民賴其利。
轉中京副留守,用廉改忻州刺史,累遷太常卿,除定武軍節度使,移靜難軍,忤用事者,蘇保衡救之得免。
大定初,復為太常卿,遷禮部尚書,與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翰林待制移剌熈載俱兼同修國史。
卒官,年七十六。
慎微博學喜著書,嘗奏興亡金鏡錄一百卷。
性純質,篤古喜談兵,時人以為迂闊雲。
劉煥字德文,中山人。
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煥尚幼,煮糠覈而食之,自飲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鄉裡異之。
稍長就學,天寒擁糞火讀書不怠。
登天德元年進士。
調任丘尉。
縣令貪汙,煥每規正之,秩滿,令持盃酒謝曰「尉廉慎,使我獲考。
」調中都市令。
樞密使僕散忽土家有絛結工,牟利於市,不肯從市籍役,煥繫之。
忽土召煥,煥不往,暴工罪而笞之。
煥初除市令,過謝鄉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悅曰:「京師浩穰,不與外郡同,棄簡就煩,吾所不曉也。
」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遷北京警巡使。
捕二惡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則為君子。
暴戾隱賊,則為小人。
自今以往,毋狃于故習,國有明罰,吾不得私也。
」自是,衆皆畏憚,毋敢犯者。
召為監察禦史,父老數百人或臥車下,或挽其靴鐙,曰:「我欲復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 以本官攝戶部員外郎。
代州錢監雜青銅鑄錢,錢色惡,類鐵錢。
民間盜鑄,抵罪者衆,朝廷患之,下尚書省議。
煥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