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持歸訪其主還之。
裡有兄弟分財者,其弟曰:「我家如此,獨不畏張先生知耶。
」遂如初。
天興間,潛挈家避兵少室,乃不食七日死,孫氏亦投絕澗死焉。
王汝梅字大用,大名人。
始由律學為伊陽簿,秩滿,遂隱居不仕。
性嗜書,動有禮法。
生徒以法經就學者,兼授以經學。
諸生服其教,無敢為非義者。
同業嘗憫其貧,時周之,皆謝不受。
後不知所終。
宋可字予之,武陟人。
其姑適大族槁氏,貞祐之兵,夫及子皆死於難。
姑以白金五十笏遺可,可受不辭。
其後姑得槁氏踈族立為後,挈之省外家。
可乃置酒會鄉鄰,謂姑曰:「姑往時遺可以金,可以槁氏無子故受之。
今有子矣,此金槁氏物,非姑物也,可何名取之。
」因呼妻子舁金歸之,鄉裡用是重之。
未幾,北兵駐山陽,軍中有聞可名者,訪知所在,質其子,使人招之曰:「從我者禍福共之,不然,汝子死矣。
」親舊競勸之往,可皆謝不從,曰:「吾有子無子,與吾兒死生,皆有命焉。
豈以一子故,併平生所守者亡之。
」後竟以無子。
辛願字敬之,福昌人。
年二十五始知讀書,取白氏諷諫集自試,一日便能背誦。
乃聚書環堵中讀之,至書伊訓、詩河廣頗若有所省,欲罷不能,因更緻力焉。
由是博極書史,作文有繩尺,詩律精嚴有自得之趣。
性野逸不修威儀,貴人延客,麻衣草屨、足脛赤露坦然於其間,劇談豪飲,傍若無人。
嘗謂王鬱曰:「王侯將相,世所共嗜者,聖人有以得之亦不避。
得之不以道,與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於廁也。
是難與他人道,子宜保之。
」其志趣如此。
後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
廷玉為府尹溫迪罕福興所誣,願亦被訊掠,幾不得免,自是生事益狼狽。
願雅負高氣,不能從俗俯仰,迫以飢凍流離,往往見之于詩。
有詩數千首,常貯竹橐中。
正大末,歿洛下。
其詩有雲:「黃、綺暫來為漢友,巢、由終不是唐臣。
」真處士語也。
王予可字南雲,河東吉州人。
父本軍校,予可亦嘗隸籍。
年三十許,大病後忽發狂,久之能把筆作詩文,及說世外恍惚事。
南渡後,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間,遇文士則稱「大成將軍」,於佛前則稱「 諦摩龍什」,於道則稱「騶天玄俊」,於貴遊則稱「威錦堂主人」。
為人軀幹雄偉,貌奇古,戴青葛巾,項後垂雙帶若牛耳,一金鏤環在頂額之間。
兩頰以青涅之為翠靨。
衣長不能掩脛。
落魄嗜酒,每入城,市人爭以酒食遺之。
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屍穢在傍、蛆蟲狼藉不恤也。
人與之紙,落筆數百言,或詩或文,散漫碎雜,無句讀、無首尾,多六經中語及韻學家古文奇字,字畫峭勁,遇宋諱亦時避之。
或問以故事,其應如響,諸所引書皆世所未見。
談說之際稍若有條貫,則又以誕幻語亂之。
麻九疇、張〈觳,角改王〉與之遊最狎,言其詩以百分為率,可曉者才二三耳。
壬辰兵亂,為順天將領所得,知其名,竊議欲挈之北歸,館於州之瑞雲觀。
予可明日見將領自言曰:「我不能住君家瑞雲觀也。
」不數日卒。
後復有見於淮上者。
贊曰:金世隱逸不多見,今於簡冊所有,得十有二人焉。
其卓爾不群者三人。
褚承亮宋人,勒試進士,主司發策問宋徽、欽之罪,承亮長揖而去之。
方金人重舉業,杜時昇居山中,首以「伊洛之學」教後進。
宋可不願仕,人執其子為質,寧棄而不就,遂以無子。
雖制行過中,豈不賢於殺妻以求大將者乎。
大夫士見善明、用心剛,故能為人所難為者如此。
裡有兄弟分財者,其弟曰:「我家如此,獨不畏張先生知耶。
」遂如初。
天興間,潛挈家避兵少室,乃不食七日死,孫氏亦投絕澗死焉。
王汝梅字大用,大名人。
始由律學為伊陽簿,秩滿,遂隱居不仕。
性嗜書,動有禮法。
生徒以法經就學者,兼授以經學。
諸生服其教,無敢為非義者。
同業嘗憫其貧,時周之,皆謝不受。
後不知所終。
宋可字予之,武陟人。
其姑適大族槁氏,貞祐之兵,夫及子皆死於難。
姑以白金五十笏遺可,可受不辭。
其後姑得槁氏踈族立為後,挈之省外家。
可乃置酒會鄉鄰,謂姑曰:「姑往時遺可以金,可以槁氏無子故受之。
今有子矣,此金槁氏物,非姑物也,可何名取之。
」因呼妻子舁金歸之,鄉裡用是重之。
未幾,北兵駐山陽,軍中有聞可名者,訪知所在,質其子,使人招之曰:「從我者禍福共之,不然,汝子死矣。
」親舊競勸之往,可皆謝不從,曰:「吾有子無子,與吾兒死生,皆有命焉。
豈以一子故,併平生所守者亡之。
」後竟以無子。
辛願字敬之,福昌人。
年二十五始知讀書,取白氏諷諫集自試,一日便能背誦。
乃聚書環堵中讀之,至書伊訓、詩河廣頗若有所省,欲罷不能,因更緻力焉。
由是博極書史,作文有繩尺,詩律精嚴有自得之趣。
性野逸不修威儀,貴人延客,麻衣草屨、足脛赤露坦然於其間,劇談豪飲,傍若無人。
嘗謂王鬱曰:「王侯將相,世所共嗜者,聖人有以得之亦不避。
得之不以道,與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於廁也。
是難與他人道,子宜保之。
」其志趣如此。
後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
廷玉為府尹溫迪罕福興所誣,願亦被訊掠,幾不得免,自是生事益狼狽。
願雅負高氣,不能從俗俯仰,迫以飢凍流離,往往見之于詩。
有詩數千首,常貯竹橐中。
正大末,歿洛下。
其詩有雲:「黃、綺暫來為漢友,巢、由終不是唐臣。
」真處士語也。
王予可字南雲,河東吉州人。
父本軍校,予可亦嘗隸籍。
年三十許,大病後忽發狂,久之能把筆作詩文,及說世外恍惚事。
南渡後,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間,遇文士則稱「大成將軍」,於佛前則稱「 諦摩龍什」,於道則稱「騶天玄俊」,於貴遊則稱「威錦堂主人」。
為人軀幹雄偉,貌奇古,戴青葛巾,項後垂雙帶若牛耳,一金鏤環在頂額之間。
兩頰以青涅之為翠靨。
衣長不能掩脛。
落魄嗜酒,每入城,市人爭以酒食遺之。
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屍穢在傍、蛆蟲狼藉不恤也。
人與之紙,落筆數百言,或詩或文,散漫碎雜,無句讀、無首尾,多六經中語及韻學家古文奇字,字畫峭勁,遇宋諱亦時避之。
或問以故事,其應如響,諸所引書皆世所未見。
談說之際稍若有條貫,則又以誕幻語亂之。
麻九疇、張〈觳,角改王〉與之遊最狎,言其詩以百分為率,可曉者才二三耳。
壬辰兵亂,為順天將領所得,知其名,竊議欲挈之北歸,館於州之瑞雲觀。
予可明日見將領自言曰:「我不能住君家瑞雲觀也。
」不數日卒。
後復有見於淮上者。
贊曰:金世隱逸不多見,今於簡冊所有,得十有二人焉。
其卓爾不群者三人。
褚承亮宋人,勒試進士,主司發策問宋徽、欽之罪,承亮長揖而去之。
方金人重舉業,杜時昇居山中,首以「伊洛之學」教後進。
宋可不願仕,人執其子為質,寧棄而不就,遂以無子。
雖制行過中,豈不賢於殺妻以求大將者乎。
大夫士見善明、用心剛,故能為人所難為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