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0九 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未嘗有所裁省。

    至於貴臣、豪族、掌兵官莫不以奢侈相尚,服食車馬惟事紛華。

    今京師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於舊,俱非克己消厄之道。

    願陛下以衛文公、漢文帝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撙節,罷冗員,減浮費,戒豪侈,禁戢明金服飾,庶皇天悔禍,太平可緻。

     四曰:選守令以結民心。

    方今舉天下官吏軍兵之費、轉輸營造之勞,皆仰給河南、陝西。

    加之連年蝗旱,百姓薦饑,行賑濟則倉廩懸乏,免征調則用度不足,欲其實惠及民,惟得賢守令而已。

    當賦役繁殷、期會促迫之際,若措畫有方則百姓力省而易辦,一或乖謬有不勝其害者。

    況縣令之弊無甚于今,由軍衛監當進納勞效而得者十居八九,其桀黠者乘時貪縱,庸懦者權歸猾吏。

    近雖遣官廉察,治其姦濫,易其疲軟,然代者亦非選擇,所謂除狼得虎也。

    伏乞明勑尚書省,公選廉潔無私、才堪牧民者,以補州府官。

    仍清縣令之選,及責隨朝七品、外任六品以上官各保堪任縣令者一員,如他日犯贓並從坐。

    其資歷已係正七品,及見任縣令者,皆聽寄理,俟秩滿升遷。

    復令監察以時巡按,有不法及不任職者究治之,則實惠及民而民心固矣。

     五曰:博謀群臣以定大計。

    比者徙河北軍戶百萬餘口于河南,雖革去冗濫而所存猶四十二萬有奇,歲支粟三百八十餘萬斛,緻竭一路終歲之歛,不能贍此不耕不戰之人。

    雖無邊事,亦將坐困,況兵事方興,未見息期耶。

    近欲分布沿河,使自種殖,然遊惰之人不知耕稼,群飲賭博習以成風,是徒煩有司徵索課租而已。

    舉數百萬衆坐糜廩給,緩之則用闕,急之則民疲,朝廷惟此一事已不知所處,又何以待敵哉。

    是蓋不審於初,不計其後,緻此誤也。

    使初遷時去留從其所願,則欲來者是足以自贍之家,何假官廩,其留者必有避難之所,不必強遣,當不至今日措畫之難。

    古昔人君將舉大事,則謀及乃心,謀及卿士、庶人、蔔筮,乞自今凡有大事必令省院臺諫及隨朝五品以上官同議為便。

     六曰:重官賞以勸有功。

    陛下即位以來,屢沛覃恩以均大慶,不吝官爵以激人心,至有未滿一任而併進十級,承應未出職而已帶驃騎榮祿者,冗濫之極至于如此,復開鬻爵進獻之門,然則被堅執銳效死行陣者何所勸哉。

    官本虛名,特出於人主之口,而天下之人極意趨慕者,以朝廷愛重耳。

    若不計勳勞,朝授一官,暮升一職,人亦將輕之而不慕矣。

    已然之事旣不可咎,伏願陛下重惜將來,無使公器為尋常之具,功賞為僥倖所乘。

    又今之散官動至三品,有司艱於遷授,宜於減罷八資內量增階數,易以美名,庶幾歷官者不至于太驟,而國家恩權不失之太輕矣。

     七曰:選將帥以明軍法。

    夫將者國之司命,天下所賴以安危者也。

    舉萬衆之命付之一人,呼吸之間以決生死,其任顧不重歟?自北兵入境,野戰則全軍俱殃,城守則闔郡被屠,豈皆士卒單弱、守備不嚴哉,特以庸將不知用兵之道而已。

    古語雲:「三辰不軌,取士為相。

    四夷交侵,拔卒為將。

    」今之將帥大抵先論出身官品,或門閥膏粱之子,或親故假託之流,平居則意氣自高,遇敵則首尾退縮,將帥旣自畏怯,士卒夫誰肯前。

    又居常裒刻,納其饋獻,士卒因之以擾良民而莫可制。

    及率之應敵,在途則前後亂行,頓次則排門擇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以此責其畏法死事,豈不難哉。

    況今軍官數多,自千戶而上有萬戶、有副統、有都統、有副提控,十羊九牧,號令不一,動相牽制。

    切聞國初取天下,元帥而下惟有萬戶,所統軍士不下數萬人,專制一路豈在多哉,多則難擇,少則易精。

    今之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任戰者纔十有八人而已。

    又為頭目選其壯健以給使令,則是一千戶所統不及百人,不足成其隊伍矣。

    古之良將常與士卒同甘苦,今軍官旣有俸廩,又有券糧,一日之給兼數十人之用。

    將帥則豐飽有餘,士卒則飢寒不足,曷若裁省冗食而加之軍士哉。

    伏乞明勑大臣,精選通曉軍政者,分詣諸路,編列隊伍,要必五十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五千戶為一萬戶,謂之散將。

    萬人設一都統,謂之大將,緫之帥府。

    數不足者皆併之,其副統、副提控及無軍虛設都統、萬戶者悉罷省。

    仍勑省院大臣及內外五品以上,各舉方略優長、武勇出衆、材堪將帥者一二人,不限官品,以充萬戶以上都統、元帥之職。

    千戶以下,選軍中有謀略武藝為衆所服者充。

    申明軍法,居常教閱,必使將帥明於奇正虛實之數,士卒熟于坐作進退之節。

    至于弓矢鎧仗須令自負,習於勞苦。

    若有所犯,必刑無赦。

    則將帥得人,士氣日振,可以待敵矣。

     八曰:練士卒以振兵威。

    昔周世宗常曰:「兵貴精而不貴多,百農夫不能養一戰士,奈何朘民脂膏養此無用之卒。

    苟健懦不分,衆何以勸。

    」因大蒐軍卒,遂下淮南、取三關,兵不血刃,選練之力也。

    唐魏徵曰:「兵在以道禦之而已。

    禦壯健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取細弱以增虛數。

    」比者凡戰多敗,非由兵少,正以其多而不分健懦,故為敵所乘,懦者先奔,健者不能獨戰而遂潰,此所以取敗也。

    今莫若選差習兵公正之官,將已籍軍人隨其所長而類試之。

    其武藝出衆者別作一軍,量增口糧,時加訓練,視等第而賞之。

    如此,則人人激厲,爭效所長,而衰懦者亦有可用之漸矣。

    昔唐文皇出征,常分其軍為上中下,凡臨敵則觀其強弱,使下當其上,而上當其中,中當其下。

    敵乘下軍不過奔逐數步,而上軍中軍已勝其二軍,用是常勝。

    蓋古之將帥亦有以懦兵委敵者,要在預為分別,不使混淆耳。

     上覽書不悅,詔付尚書省詰之。

    宰執惡其紛更諸事,謂所言多不當。

    於是,規惶懼待罪,詔諭曰:「朕始以規有放歸山林之語,故令詰之,乃辭以不識忌諱,意謂朕惡其言而怒也。

    朕初無意加罪,其令禦史臺諭之。

    」尋出為徐州帥府經歷官。

     正大元年,召為右司諫,數上章言事,尋權吏部郎中。

    時詔群臣議修復河中府,規與楊雲翼等言:「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