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之。
子益。
益字損之,少穎悟如成人。
大定十四年,父少沖為祕書少監,充宋主生日副使,益侍行。
是時,宋人常爭起立接受國書之禮,少沖問益曰:「即宋人欲變禮,持議不決,奈何?」益曰:「守死無辱,可謂使矣。
」少沖大奇之。
中大定十九年進士,調河津主簿。
丁父憂去官,察廉起復礬山令,補尚書省令史。
丁母憂,服闋,除定海軍節度副使,監察禦史,治書侍禦史,轉侍禦史,知登聞鼓院,兼少府少監。
未幾,改禮部郎中,兼知登聞鼓院,看讀陳言文字,遷左司郎中,改吏部侍郎,兼蔡王傅。
以病免。
除鄭州防禦使,陝西東路轉運使,順天軍節度使。
大安初,召為吏部尚書,有疾,改安國軍節度使。
益調民夫修完城郭,為戰守備,按察司止之,不聽,曰:「治城,守臣事也,按察何預。
」旣而兵至,以有備解去。
改橫海、定國軍節度使,道阻不赴。
宣宗初為吏部尚書,益為侍郎,相得歡甚,貞祐二年至汴京,訪益所在,召為太常卿。
上防秋十三事,與戶部尚書李革論遷河北軍民不便,不報。
貞祐三年,緻仕。
元光元年,卒。
移剌斡裡朶,一名八斤,系出遼五院司,通契丹字。
天會三年伐宋,隸軍中,遇戰輒先登,屢獲偵人,有司上其功,補尚書省令史。
十五年,籍發諸部兵於山後,將與右丞蕭慶會,時官軍竄而南者凡數千,斡裡朶以兵邀擊之,盡獲其輜重財物,悉送有司而去,一毫弗取。
以勞遷修武校尉。
宗弼復河南,斡裡朶督諸路帥臣進討,事定以勞遷宣武將軍。
時六部未分,乃以為兵刑二部主事。
未幾,遷右司都事。
皇統二年,授大理正,歷同知昭德軍節度使事,以廉陞孟州防禦使。
正隆間,轉同知北京留守事。
會遊古河闌子山等猛安契丹謀亂,時方發兵討之,別遣斡裡朶押軍南下。
至松山縣為賊黨江哥所執,且欲推為主盟,要以契約,斡裡朶怒曰:「我受國厚恩,豈能從汝反耶,寧殺我,契約不可得也。
」賊知不可屈,乃困辱之,使布衣草履逐馬而行,且欲害之。
斡裡朶說其監奴,因得脫還。
六年九月,改北京路轉運使。
大定初,為博州防禦使,再遷利涉軍節度使。
先是,有農民避賊入保郡城,以錢三十千寄之鄰家,賊平索之,鄰人諱不與,訴于縣,縣官以無契驗卻之,乃訴于州。
斡裡朶陽怒械繫之,捕其鄰人,關以三木,詰之曰:「汝鄰乙坐劫殺人,指汝同盜。
」鄰人大懼,始自陳有欺錢之隙,乃責歸所隱錢而釋之,郡人駭服。
改通遠軍節度使,卒。
阿勒根彥忠本名窊合山,曷速館人也。
好學,通吏事。
天會十四年,選充尚書兵部孔目官,陞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
七年,改大理丞,為會寧少尹,進同知會寧府事,入為尚書吏禮部郎中。
貞元二年,進本部侍郎。
海陵庶人凡有所疑,常使彥忠裁決,彥忠據法以對。
間有不合,則召讓之,彥忠執奏如前,終無阿屈,同列鹹為懼,彥忠固執不變,海陵壯之。
明年,除禦史中丞,歷尚書戶部侍郎、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
海陵南伐,除南京路都轉運使。
大定二年,改大名尹,兼本路兵馬都緫管。
四年,入為刑部尚書。
詔規措北邊艱食戶口。
及泰州、臨潢接境,度宜安置堡戍七十,駐兵萬三千,芻糧之用就經畫之。
還朝未及入對,以疾卒,年五十三。
彥忠性孝友,嘗使宋,所得金帛,盡分兄弟親友。
贈榮祿大夫,命有司緻祭,并以銀絹賜其家。
張九思字全行,錦州人。
皇統初,補行臺省女直譯史,除同知易州事,三遷亳州防禦使、歸德尹。
劉仲延受宋國歲貢於泗州,九思副之。
往歲受歲貢者,每以幣物不精責宋使者,宋使者私饋銀幣各直數百千以為常,九思獨不肯受,仲延從之,自是私饋遂絕。
自大理評事,再遷大理少卿。
清池令雙申自陳「父虔,天眷初,知永安軍,遇叛寇孟邦傑,執而脅之,不從,遂被害。
乞正班用廕」。
大理寺議,虔子止合雜班敘,九思曰:「虔奮不顧身,守節以死,其子正班用廕,以勸忠孝。
」世宗從九思議。
改工部郎中,大興少尹,同知中都都轉運使事,轉刑部侍郎,改工部。
九思所守清約,然急於進取,一切以功利為務,率意任情不恤百姓。
詔檢括官田,凡地名疑似者,如皇後店、太子莊、燕樂城之類,不問民田契驗,一切籍之,復有鄰接官地冒占幸免者。
世宗聞其如是,召還戒之曰:「如遼時支撥地土,及國初元帥府拘刷民間指射租田,近歲冒為己業,此類當拘籍之。
其餘民田,一旦奪之則百姓失業,朕意豈如此也。
」轉禦史中丞。
九思言屯田猛安人為盜徵償,家貧輒賣所種屯地。
凡家貧不能徵償者,止令事主以其地招佃,收其租入,估賈與徵償相當,即以其地還之。
臨洮尹完顏讓亦論屯田貧人徵償賣田,乞用九思議,詔從之。
遷工部尚書。
年高愈自用,上謂左丞張汝弼曰:「九思耄矣,頗執強自用,欲令外補,何如?」於是,九思男若拙為尚書省令史,冒填詔勑,事覺,亡命。
汝弼因奏其事,上曰:「九思豈不知若拙處邪?可免
子益。
益字損之,少穎悟如成人。
大定十四年,父少沖為祕書少監,充宋主生日副使,益侍行。
是時,宋人常爭起立接受國書之禮,少沖問益曰:「即宋人欲變禮,持議不決,奈何?」益曰:「守死無辱,可謂使矣。
」少沖大奇之。
中大定十九年進士,調河津主簿。
丁父憂去官,察廉起復礬山令,補尚書省令史。
丁母憂,服闋,除定海軍節度副使,監察禦史,治書侍禦史,轉侍禦史,知登聞鼓院,兼少府少監。
未幾,改禮部郎中,兼知登聞鼓院,看讀陳言文字,遷左司郎中,改吏部侍郎,兼蔡王傅。
以病免。
除鄭州防禦使,陝西東路轉運使,順天軍節度使。
大安初,召為吏部尚書,有疾,改安國軍節度使。
益調民夫修完城郭,為戰守備,按察司止之,不聽,曰:「治城,守臣事也,按察何預。
」旣而兵至,以有備解去。
改橫海、定國軍節度使,道阻不赴。
宣宗初為吏部尚書,益為侍郎,相得歡甚,貞祐二年至汴京,訪益所在,召為太常卿。
上防秋十三事,與戶部尚書李革論遷河北軍民不便,不報。
貞祐三年,緻仕。
元光元年,卒。
移剌斡裡朶,一名八斤,系出遼五院司,通契丹字。
天會三年伐宋,隸軍中,遇戰輒先登,屢獲偵人,有司上其功,補尚書省令史。
十五年,籍發諸部兵於山後,將與右丞蕭慶會,時官軍竄而南者凡數千,斡裡朶以兵邀擊之,盡獲其輜重財物,悉送有司而去,一毫弗取。
以勞遷修武校尉。
宗弼復河南,斡裡朶督諸路帥臣進討,事定以勞遷宣武將軍。
時六部未分,乃以為兵刑二部主事。
未幾,遷右司都事。
皇統二年,授大理正,歷同知昭德軍節度使事,以廉陞孟州防禦使。
正隆間,轉同知北京留守事。
會遊古河闌子山等猛安契丹謀亂,時方發兵討之,別遣斡裡朶押軍南下。
至松山縣為賊黨江哥所執,且欲推為主盟,要以契約,斡裡朶怒曰:「我受國厚恩,豈能從汝反耶,寧殺我,契約不可得也。
」賊知不可屈,乃困辱之,使布衣草履逐馬而行,且欲害之。
斡裡朶說其監奴,因得脫還。
六年九月,改北京路轉運使。
大定初,為博州防禦使,再遷利涉軍節度使。
先是,有農民避賊入保郡城,以錢三十千寄之鄰家,賊平索之,鄰人諱不與,訴于縣,縣官以無契驗卻之,乃訴于州。
斡裡朶陽怒械繫之,捕其鄰人,關以三木,詰之曰:「汝鄰乙坐劫殺人,指汝同盜。
」鄰人大懼,始自陳有欺錢之隙,乃責歸所隱錢而釋之,郡人駭服。
改通遠軍節度使,卒。
阿勒根彥忠本名窊合山,曷速館人也。
好學,通吏事。
天會十四年,選充尚書兵部孔目官,陞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
七年,改大理丞,為會寧少尹,進同知會寧府事,入為尚書吏禮部郎中。
貞元二年,進本部侍郎。
海陵庶人凡有所疑,常使彥忠裁決,彥忠據法以對。
間有不合,則召讓之,彥忠執奏如前,終無阿屈,同列鹹為懼,彥忠固執不變,海陵壯之。
明年,除禦史中丞,歷尚書戶部侍郎、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
海陵南伐,除南京路都轉運使。
大定二年,改大名尹,兼本路兵馬都緫管。
四年,入為刑部尚書。
詔規措北邊艱食戶口。
及泰州、臨潢接境,度宜安置堡戍七十,駐兵萬三千,芻糧之用就經畫之。
還朝未及入對,以疾卒,年五十三。
彥忠性孝友,嘗使宋,所得金帛,盡分兄弟親友。
贈榮祿大夫,命有司緻祭,并以銀絹賜其家。
張九思字全行,錦州人。
皇統初,補行臺省女直譯史,除同知易州事,三遷亳州防禦使、歸德尹。
劉仲延受宋國歲貢於泗州,九思副之。
往歲受歲貢者,每以幣物不精責宋使者,宋使者私饋銀幣各直數百千以為常,九思獨不肯受,仲延從之,自是私饋遂絕。
自大理評事,再遷大理少卿。
清池令雙申自陳「父虔,天眷初,知永安軍,遇叛寇孟邦傑,執而脅之,不從,遂被害。
乞正班用廕」。
大理寺議,虔子止合雜班敘,九思曰:「虔奮不顧身,守節以死,其子正班用廕,以勸忠孝。
」世宗從九思議。
改工部郎中,大興少尹,同知中都都轉運使事,轉刑部侍郎,改工部。
九思所守清約,然急於進取,一切以功利為務,率意任情不恤百姓。
詔檢括官田,凡地名疑似者,如皇後店、太子莊、燕樂城之類,不問民田契驗,一切籍之,復有鄰接官地冒占幸免者。
世宗聞其如是,召還戒之曰:「如遼時支撥地土,及國初元帥府拘刷民間指射租田,近歲冒為己業,此類當拘籍之。
其餘民田,一旦奪之則百姓失業,朕意豈如此也。
」轉禦史中丞。
九思言屯田猛安人為盜徵償,家貧輒賣所種屯地。
凡家貧不能徵償者,止令事主以其地招佃,收其租入,估賈與徵償相當,即以其地還之。
臨洮尹完顏讓亦論屯田貧人徵償賣田,乞用九思議,詔從之。
遷工部尚書。
年高愈自用,上謂左丞張汝弼曰:「九思耄矣,頗執強自用,欲令外補,何如?」於是,九思男若拙為尚書省令史,冒填詔勑,事覺,亡命。
汝弼因奏其事,上曰:「九思豈不知若拙處邪?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