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其官,捕若拙,獲日授職。
」九思聞命惶懼,因感疾,卒。
高衎字穆仲,遼陽渤海人。
敏而好學,自少有能賦聲,同舍生欲試其才,使一日賦十題戲之,衎執筆怡然,未暮十賦皆就,彬彬然有可觀。
年二十六登進士第,乞歸養,逾二年方調漷陰丞,召為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
母喪去官,起復吏部員外郎,攝左司員外郎。
王彥潛、常大榮、李慶之皆在吏部選中,吏部擬彥潛、大榮皆進士第一,次當在慶之上,彥潛洺州防禦判官,大榮臨海軍節度判官,慶之瀋州觀察判官。
左司郎中賈昌祚挾私,欲與慶之洺州,詭曰「洺雖佳郡,防禦幕官在節鎮下。
」乃改擬彥潛臨海軍,大榮瀋州,慶之洺州。
慶之初赴選,昌祚以慶之為會試詮讀官,而慶之弟慶雲為尚書省令史,多與權貴遊,海陵心惡之,嘗謂左右司「昌祚必與慶之善闕」。
大奉國臣者,遼陽人,永寧太後族人,先為東京警巡院使,以贓免去,欲因太後求見,海陵不許。
衎與奉國臣有鄉裡舊,擬為貴德縣令。
海陵大怒,於是昌祚、衎、吏部侍郎馮仲等,各杖之有差,慶雲決杖一百五十,罷去。
未幾,仲、昌祚、慶雲皆死,衎降為清水縣主簿,兵部員外郎攝吏部主事楊邦基降宜君縣主簿,吏部主事宋仝降漷陰縣主簿,尚書省知除楊伯傑,降閭陽縣主簿。
居二年,為大理司直,遷戶部員外郎,同知中都都轉運使,太常少卿,吏部郎中。
大定初,轉左司郎中。
世宗孜孜求諫,群臣承順旨意,無所匡正,上曰:「朕初即位,庶政多未諳悉,實賴將相大臣同心輔佐。
百姓且上書言事,或有所補。
夫聽斷獄訟,簿書期會,何人不能,如唐、虞之聖,猶曰『稽于衆,舍己從人』。
正隆專任獨見,不謀臣下,以取敗亂。
卿等其體朕意。
」使衎傳詔臺省百司曰:「凡上書言事,或為有司沮遏,許進表以聞。
」 遷吏部尚書。
每季選人至,吏部託以檢閱舊籍,謂之檢卷,有滯留至後季猶不得去者。
衎三為吏部知其弊,歲餘銓事修理,選人便之。
五年,為賀宋國生日使,中道得疾去職。
大定七年,卒。
楊邦基字德懋,華陰人。
父綯,宋末為易州州佐。
宗望伐宋,蔡靖以燕山降,易州即日來附,綯被殺,邦基年十餘歲,匿僧舍中,得免。
旣長,好學。
天眷二年,登進士第,調灤州軍事判官,遷太原交城令。
太原尹徒單恭貪汙不法,託名鑄金佛,命屬縣輸金,邦基獨不與,徒單恭怒,召至府,將以手持鐵拄杖撞邦基面,邦基不動。
秉德廉察官吏,尹與九縣令皆免去,邦基以廉為河東第一,召為禮部主事。
以兵部員外郎攝吏部差除,坐銓注李慶之、大奉國臣,與高衎等皆貶官,邦基降坊州宜君簿。
轉高密令。
大定初,尚書省擬邦基刑部郎中,世宗曰:「縣官即除郎中,如何?」太師張浩對曰:「邦基前為兵部員外郎矣,且其人材可用。
」上許之。
改太府少監,知登聞檢院,為祕書少監,遷翰林直學士,再遷祕書監兼左諫議大夫,修起居注。
中都警巡使張子衍與邦基姻家,子衍道中遇皇太子衛仗,立馬市門不去傘,衛士訶之,子衍以鞭鞭衛士訶己者。
禦史臺劾奏子衍,邦基見臺官為子衍求解,及入見顯宗,求脫子衍罪。
詔削子衍官兩階。
邦基坐削官一階,出為同知西京留守事,徙山東東路轉運使,永定軍節度使,緻仕。
大定二十一年,卒。
邦基能屬文,善畫山水人物,尤以畫名當世雲。
丁暐仁字藏用,大興府宛平人。
曾祖奭。
祖惟壽。
父筠,以吏補州縣,所至有治聲,其後緻仕,杜門不出,鄉裡有鬬訟者,不之官而就筠質焉。
暐仁沖澹寡欲,讀書之外,無他好,遼季避難,雖間關道塗未嘗釋卷。
皇統二年,登進士第,調武清縣丞。
縣經兵革後,無學校,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學,百姓欣然從之。
調磁州軍事判官。
是時,詔使廉察官吏,暐仁以廉攝守事。
遷和川令。
前令罷耎不事事,群小越法幹禁無所憚,暐仁申明法禁,皆屏息,或走入他縣以避之。
有董祐者最強悍,畏服暐仁,以刀斷指,誓終身不復犯法。
凡租賦與百姓前為期率,比他邑先辦。
歷北京推官,再遷大理司直,以憂去官,尋起復。
大定三年,除定武軍節度副使,而節度使、同知皆闕,暐仁為政無留訟。
改大理丞,吏部員外郎,轉戶部郎中。
於是,賈少沖為刑部郎中,上謂左丞相紇石烈良弼曰:「少沖為人柔緩,不稱刑部之職,其議易之。
」乃以暐仁為刑部郎中。
坐尚廄局官私用官芻,違格付大興府鞫問,解職。
改祁州刺史。
祁州為定武支郡,士民聞暐仁之官,相率歡迎界上,相屬不絕。
改同知西京留守事,首興學校,以明養士之法。
遷陝西西路轉運使。
大定二十一年,卒官。
贊曰:吏之興,其秦之季邪?吏有選試,其遼、金之際邪?其文「從一,從史」,守法不貳之謂邪?守法不貳,斯真吏矣。
巧者舞文以亂法,窒者執一而弗通,此皆吏道之自失者也。
高衎、高德基、張九思之徒,皆詭法以自失者矣。
」九思聞命惶懼,因感疾,卒。
高衎字穆仲,遼陽渤海人。
敏而好學,自少有能賦聲,同舍生欲試其才,使一日賦十題戲之,衎執筆怡然,未暮十賦皆就,彬彬然有可觀。
年二十六登進士第,乞歸養,逾二年方調漷陰丞,召為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
母喪去官,起復吏部員外郎,攝左司員外郎。
王彥潛、常大榮、李慶之皆在吏部選中,吏部擬彥潛、大榮皆進士第一,次當在慶之上,彥潛洺州防禦判官,大榮臨海軍節度判官,慶之瀋州觀察判官。
左司郎中賈昌祚挾私,欲與慶之洺州,詭曰「洺雖佳郡,防禦幕官在節鎮下。
」乃改擬彥潛臨海軍,大榮瀋州,慶之洺州。
慶之初赴選,昌祚以慶之為會試詮讀官,而慶之弟慶雲為尚書省令史,多與權貴遊,海陵心惡之,嘗謂左右司「昌祚必與慶之善闕」。
大奉國臣者,遼陽人,永寧太後族人,先為東京警巡院使,以贓免去,欲因太後求見,海陵不許。
衎與奉國臣有鄉裡舊,擬為貴德縣令。
海陵大怒,於是昌祚、衎、吏部侍郎馮仲等,各杖之有差,慶雲決杖一百五十,罷去。
未幾,仲、昌祚、慶雲皆死,衎降為清水縣主簿,兵部員外郎攝吏部主事楊邦基降宜君縣主簿,吏部主事宋仝降漷陰縣主簿,尚書省知除楊伯傑,降閭陽縣主簿。
居二年,為大理司直,遷戶部員外郎,同知中都都轉運使,太常少卿,吏部郎中。
大定初,轉左司郎中。
世宗孜孜求諫,群臣承順旨意,無所匡正,上曰:「朕初即位,庶政多未諳悉,實賴將相大臣同心輔佐。
百姓且上書言事,或有所補。
夫聽斷獄訟,簿書期會,何人不能,如唐、虞之聖,猶曰『稽于衆,舍己從人』。
正隆專任獨見,不謀臣下,以取敗亂。
卿等其體朕意。
」使衎傳詔臺省百司曰:「凡上書言事,或為有司沮遏,許進表以聞。
」 遷吏部尚書。
每季選人至,吏部託以檢閱舊籍,謂之檢卷,有滯留至後季猶不得去者。
衎三為吏部知其弊,歲餘銓事修理,選人便之。
五年,為賀宋國生日使,中道得疾去職。
大定七年,卒。
楊邦基字德懋,華陰人。
父綯,宋末為易州州佐。
宗望伐宋,蔡靖以燕山降,易州即日來附,綯被殺,邦基年十餘歲,匿僧舍中,得免。
旣長,好學。
天眷二年,登進士第,調灤州軍事判官,遷太原交城令。
太原尹徒單恭貪汙不法,託名鑄金佛,命屬縣輸金,邦基獨不與,徒單恭怒,召至府,將以手持鐵拄杖撞邦基面,邦基不動。
秉德廉察官吏,尹與九縣令皆免去,邦基以廉為河東第一,召為禮部主事。
以兵部員外郎攝吏部差除,坐銓注李慶之、大奉國臣,與高衎等皆貶官,邦基降坊州宜君簿。
轉高密令。
大定初,尚書省擬邦基刑部郎中,世宗曰:「縣官即除郎中,如何?」太師張浩對曰:「邦基前為兵部員外郎矣,且其人材可用。
」上許之。
改太府少監,知登聞檢院,為祕書少監,遷翰林直學士,再遷祕書監兼左諫議大夫,修起居注。
中都警巡使張子衍與邦基姻家,子衍道中遇皇太子衛仗,立馬市門不去傘,衛士訶之,子衍以鞭鞭衛士訶己者。
禦史臺劾奏子衍,邦基見臺官為子衍求解,及入見顯宗,求脫子衍罪。
詔削子衍官兩階。
邦基坐削官一階,出為同知西京留守事,徙山東東路轉運使,永定軍節度使,緻仕。
大定二十一年,卒。
邦基能屬文,善畫山水人物,尤以畫名當世雲。
丁暐仁字藏用,大興府宛平人。
曾祖奭。
祖惟壽。
父筠,以吏補州縣,所至有治聲,其後緻仕,杜門不出,鄉裡有鬬訟者,不之官而就筠質焉。
暐仁沖澹寡欲,讀書之外,無他好,遼季避難,雖間關道塗未嘗釋卷。
皇統二年,登進士第,調武清縣丞。
縣經兵革後,無學校,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學,百姓欣然從之。
調磁州軍事判官。
是時,詔使廉察官吏,暐仁以廉攝守事。
遷和川令。
前令罷耎不事事,群小越法幹禁無所憚,暐仁申明法禁,皆屏息,或走入他縣以避之。
有董祐者最強悍,畏服暐仁,以刀斷指,誓終身不復犯法。
凡租賦與百姓前為期率,比他邑先辦。
歷北京推官,再遷大理司直,以憂去官,尋起復。
大定三年,除定武軍節度副使,而節度使、同知皆闕,暐仁為政無留訟。
改大理丞,吏部員外郎,轉戶部郎中。
於是,賈少沖為刑部郎中,上謂左丞相紇石烈良弼曰:「少沖為人柔緩,不稱刑部之職,其議易之。
」乃以暐仁為刑部郎中。
坐尚廄局官私用官芻,違格付大興府鞫問,解職。
改祁州刺史。
祁州為定武支郡,士民聞暐仁之官,相率歡迎界上,相屬不絕。
改同知西京留守事,首興學校,以明養士之法。
遷陝西西路轉運使。
大定二十一年,卒官。
贊曰:吏之興,其秦之季邪?吏有選試,其遼、金之際邪?其文「從一,從史」,守法不貳之謂邪?守法不貳,斯真吏矣。
巧者舞文以亂法,窒者執一而弗通,此皆吏道之自失者也。
高衎、高德基、張九思之徒,皆詭法以自失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