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關燈
力多矣。

    今典名郡,所以勞卿也。

    」遷永定軍節度使,歷臨潢、鳳翔尹,陝西路統軍使,東平尹。

    節制州郡,躬行儉約,政先寬簡,邊庭久寧,人民獲安。

    召為簽書樞密院事。

    卒。

     十八年,世宗追錄三合舊勞,授其子大興河北西路愛也窟河世襲猛安阿裡門河謀克,階武功將軍。

     移剌溫本名阿撒,遼橫帳人,工契丹小字。

    睿宗為左副元帥伐宋,溫從大旲渡江,辟江寧府都巡檢。

    江寧、太平初下,宋遣諜人扇構百姓,應者數萬人。

    溫擒其諜者,遂不敢竊發。

    宗弼嘉之,賜銀千兩、重綵百端、絹二百匹。

    宗弼每出征伐,未嘗不在行間。

    除同知河北西路轉運使事。

    會宗弼巡邊,溫從軍,不之官。

     宗弼入朝,熈宗宴群臣,宗弼欲有奏請,已被酒失次,溫掖而出宮。

    明日,熈宗謂宗弼曰:「阿撒事叔甚謹,不可去左右。

    」由是宗弼益親信之。

    嘗謂女婿紇石烈志寧曰:「汝可效阿撒之為人也,可以幾古人矣。

    」未幾,除同知中京路都轉運使事,累遷左諫議大夫兼修起居注。

    正隆伐宋,以本官為濟州路行軍萬戶,從至揚州。

    軍還,除同知宣徽院事。

     世宗禦饌不適口,召溫嘗之。

    奏曰:「味非不美也,蓋南北邊事未息,聖慮有所在耳。

    」上意遂釋。

     歷永定、震武、崇義節度使,移臨海軍。

    州治近水,秋雨,水潦暴至城下,城頗決,百姓惶駭,不知所為。

    溫躬督役夫繕完之,雖臨不測,無所避。

    僚屬或止溫,溫曰:「為政疵癘,水泛溢為災,守臣之罪。

    當以此身為百姓謝,雖死不恨。

    」移鎮武定,歲旱且蝗,溫割指,以血瀝酒中,禱而酹之。

    旣而雨霑足,有群鴉啄蝗且盡,由是歲熟,人以為至誠之感雲。

    以老緻仕,卒。

     贊曰:軍旅之事,鋒鏑在前,不計其死。

    耳屬金鼓,目屬旌旗,心屬號令,此行列之任也。

    自收國用兵,至于大定和宋以前,用命之士,雖細必錄,所以明功也。

     蕭仲恭本名朮裡者。

    祖撻不也,仕遼為樞密使,守司徒,封蘭陵郡王。

    父特末,為中書令,守司空,尚主。

    仲恭性恭謹,動有禮節,能被甲超橐駝。

    遼故事,宗戚子弟別為一班,號「孩兒班」,仲恭嘗為班使,歷宮使、本班詳穩。

     遼帝西奔天德,仲恭為護衛太保,兼領軍事。

    至霍裡底泊,大軍奄至,倉卒走。

    仲恭母馬乏,不能進,謂仲恭兄弟曰:「汝等盡節國家,無以我為也。

    」仲恭母,遼道宗季女也。

    遼主傷之,命弟仲宣留侍其母。

    仲恭從而西。

    時大雪,寒甚,遼主乏食,仲恭進衣并進乾糒。

    遼主困,仲恭伏冰雪中,遼主藉之以憩。

    凡六日,乃至天德,始得食。

    後與遼主俱獲,太宗以仲恭忠於其主,特加禮待。

     天會四年,仲恭使宋。

    且還,宋人意仲恭、耶律餘睹皆有亡國之慼,而餘睹為監軍,有兵權,可誘而用之,乃以蠟丸書令仲恭緻之餘睹,使為內應。

    仲恭素忠信,無反覆志,但恐宋人留不遣,遂陽許。

    還見宗望,即以蠟丸書獻之。

    宗望察仲恭無他,薄罰之。

    於是再舉伐宋,執二帝以歸。

    累遷右宣徽使,改都點檢。

     宗磐與宗幹爭辯於熈宗前,宗磐拔刀向宗幹,仲恭呵之乃止。

    旣而宗磐以反罪誅,仲恭衛禁有備,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尚書右丞。

     皇統初,封蘭陵郡王,授世襲猛安,進拜平章政事,同監修國史,封濟王。

    詔葬遼豫王於廣寧,仲恭請往會葬,熈宗義而許之。

    改行臺左丞相。

    居無何,入為尚書右丞相,拜太傅,領三省事,封曹王。

    天德二年,封越國王,除燕京留守。

    海陵親為書,以玉山子賜之。

    是歲,薨,年六十一。

    謚貞簡。

    正隆例降王爵,改儀同三司、鄭國公。

    子拱。

     拱本名迪輦阿不,初為蘭子山猛安。

    海陵為宰相,徼取人譽,薦大臣子以為達官,遂以拱為禮部侍郎。

     耶律彌勒,拱妻女弟也,海陵將納為妃,使拱自汴取之。

    還過燕,是時仲恭為燕京留守,見彌勒身形不類處子,竊憂之,曰:「上多猜嫌,拱其及禍矣。

    」拱去不數日,仲恭卒。

    拱至上京,聞訃,以本官起復,佩信牌,往燕京治葬事。

    未行,彌勒入宮,果如仲恭所相度,即遣出宮。

    夜半召拱至禁中,詰問無狀。

    海陵終疑之,乃罷拱禮部侍郎,奪其信牌。

    拱待命,踰年不報,歸蘭子山治猛安事。

     是時,蕭恭、張九坐語禁中事得罪,拱至蘭子山,與客會語及之。

    有阿納與拱有隙,乃誣拱言張九無罪被誅,語涉怨謗。

    海陵遣使鞫之,戒使者曰:「此子狂妄,宜有此語,不然彼中安得知此事。

    」使者不復問拱,但榜掠其左驗,使如告語證之,拱遂見殺。

     仲宣本名野裡補,仲恭母弟。

    聰敏好學,沉厚少言。

    五歲,遙授郡刺史,累加太子少師,為本班詳穩。

    從天祚西,為護衛太保左右班詳穩。

    至石輦鐸,遼主留仲宣侍母,遂與其母皆見獲。

    太宗嘉之,且謂仲宣能知遼國故事,命權宣徽使,從睿宗伐康王。

    師還,家居者久之。

     皇統二年,特授鎮國上將軍,歷順義、永定、昭義、武寧四鎮節度使。

    為政平易,小吏不敢為姦。

    賄賂禁絕,奴婢入郡人莫識其面。

    朔、潞百姓皆為立祠刻石頌之。

    正隆二年,卒,年六十四。

     高松本名檀朶,澄州析木人。

    年十九,從軍為蒲輦,有力善戰。

    宗弼聞其名,召置左右,從破汴京及和尚原,累官鹹平緫管府判官。

    世宗即位,充管押東京路渤海萬戶。

     兵部尚書可喜謀反,前同知延安尹李老僧曰:「我與萬戶高松謀之,必從我矣。

    」衆曰:「若得此軍,舉事易矣。

    」老僧往見松,說松曰:「君有功舊人,至今不得大官,何也?」松曰:「我一縣令也,每念聖恩,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