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合風指,詐為撒離喝與其子宗安家書,宗安誤遺宮外,遙設因拾得之,以上變。
其書契丹小字,其封題已開。
其中白紙一幅,有白字隱約,狀若經水浸,緻字畫可讀者,上有撒離喝手署及某王印。
書辭雲:「阿渾,汝安樂否。
早晚到闕下。
前者走馬來時,曾議論我教汝阿渾平章、謀裡野阿渾等處覷事勢再通往來,緩急圖謀,知汝已嘗備細言之。
謀裡野阿渾所言〈日煞〉是,隻殺撻不野則南路無憂慮矣。
」詳略互見撒離喝傳中。
女直謂子「阿渾」。
前「阿渾」謂撒離喝子,其子宗安。
後「阿渾平章」指宗義,宗義本宗室子,猶有舊稱。
以是殺宗義、謀裡野,并殺宗安及太祖妃蕭氏、任王隈喝及魏王斡帶孫活裡甲。
遙設詐書無活裡甲,海陵見其坦率善修飾,惡之。
大臣以無罪為請,海陵曰:「第殺之,無復言也。
」殺斜也子孫百餘人,謀裡野子孫二十餘人。
謀裡野,景祖孫,謾都訶次子。
斜也有幼子阿虎裡,其妻撻不野女,海陵妃大氏女兄。
將殺阿虎裡,使者不忍見其面,以衾覆而縊之,當其頤,久不死,及去被再縊之,海陵遣使赦其死,遂得免。
後封為王,授世襲千戶。
大定初,追復宗義官爵,贈特進。
弟蒲馬、孛論出、阿魯、隈喝並贈龍虎衛上將軍。
宗幹本名斡本,太祖庶長子。
太祖伐遼,遼人來禦,遇于境上。
使宗幹率衆先往填塹,士卒畢渡。
渤海軍馳突而前,左翼七謀克少卻,遂犯中軍。
杲輒出戰,太祖曰:「遇大敵不可易也。
」使宗幹止杲。
宗幹馳出杲前,控止導騎哲垤之馬,杲乃還。
達魯古城之戰,宗幹以中軍為疑兵。
太祖旣攻下黃龍府,即欲取春州。
遼主聞黃龍不守,大懼,即自將,籍宗戚豪右少年與四方勇士及能言兵者,皆隸軍中。
宗幹勸太祖毋攻春州,休息士卒。
太祖以為然,遂班師。
宗幹得降人,言春、泰州無守備,可取。
於是斜也取春、泰州,宗雄、宗幹等下金山縣。
宗雄即以兵三千屬宗幹,招集未降諸部。
宗幹擇土人之材幹者,以詔書諭之。
於是女固、脾室四部及渤海人皆降。
太祖克臨潢府,至沃黑河。
宗幹諫曰:「地遠時暑,士罷馬乏,若深入敵境,糧餫不繼,恐有後艱。
」上從之,遂班師。
從都統杲取中京。
宗翰自北安州移書于杲。
是時,希尹獲遼人,知遼主在鴛鴦濼,可襲取之。
杲不能決。
宗翰使再至。
宗幹謂杲曰:「移賚勃極烈灼見事機,再使來請,彼必不輕舉。
且彼已發兵,不可中止,請從其策。
」再三言之,杲乃報宗翰會奚王嶺。
當時無宗幹,杲終無進兵意。
旣會軍于羊城濼,杲使宗幹與宗翰以精兵六千襲遼至五院司。
遼主已遁去,與遼將耿守忠戰于西京城東四十裡。
守忠敗走。
太宗即位,宗幹為國論勃極烈,與斜也同輔政。
天會三年,獲遼主于應州西餘睹谷。
始議禮制度,正官名,定服色,興庠序,設選舉,治曆明時,皆自宗幹啟之。
四年,官制行,詔中外。
十年,熈宗為諳班勃極烈,宗幹為國論左勃極烈。
熈宗即位,拜太傅,與宗翰等並領三省事。
天眷二年,進太師,封梁宋國王,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仍以杖賜之。
宗幹有足疾,詔設坐奏事。
無何,監修國史。
皇統元年,賜宗幹輦輿上殿,制詔不名。
上幸燕京,宗幹從。
有疾,上親臨問。
自燕京還,至野狐嶺,宗幹疾亟不行,上親臨問,語及軍國事,上悲泣不已。
明日,上及後同往視,後親與宗幹饋食,至暮而還。
因赦罪囚,與宗幹禳疾。
居數日,薨。
上哭之慟,輟朝七日。
大臣死輟朝,自宗幹始。
上緻祭,是日庚戌,太史奏戌亥不宜哭,上不聽曰:「朕幼沖時,太師有保傅之力,安得不哭。
」哭之慟。
上生日不舉樂。
上還上京,幸其第視殯事。
及喪至上京,上臨哭之。
及葬,臨視之。
海陵篡立,追謚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廟號德宗,以故第為興聖宮。
大定二年,除去廟號,改謚明肅皇帝。
及海陵廢為庶人,二十二年,皇太子允恭奏,略曰:「追惟熈宗世嫡統緒,海陵無道,弒帝自立,崇正昭穆,削其煬王,俾齒庶人之列。
瘞之閑曠,不封不樹,旣已申大義而明至公矣。
海陵追崇其親,逆配於廟。
今海陵旣廢為庶人,而明肅猶竊帝尊之名,列廟祧之數。
海陵大逆,正名定罪,明肅亦當緣坐。
是時明肅已殂,不與於亂,臣以謂當削去明肅帝號,止從舊爵。
或從太祖諸王有功例,加以官封,明詔中外,俾知大義。
」書奏,世宗嘉納,下尚書省議。
於是追削明肅帝號,封為皇伯、太師、遼王,謚忠烈,妻子諸孫皆從降。
明昌四年,配享太祖廟廷。
子充、亮、兗、襄、袞。
亮,是為海陵庶人。
充本名神土懣。
母李氏,徒單氏以為己子。
熈宗初,加光祿大夫。
天眷間,為汴京留守。
皇統間,封淄國公,為吏部尚書,進封代王,遷同判大宗正事。
九年,拜左丞相。
是歲,薨。
追封鄭王。
大定二十二年,追降儀同三司、左丞相。
子檀奴、元奴、耶補兒、阿裡白。
檀奴,為歸德軍節度使。
阿裡白,定遠大將軍、和魯忽土猛安忽鄰河謀克。
海陵弒徒單氏,以充嘗
其書契丹小字,其封題已開。
其中白紙一幅,有白字隱約,狀若經水浸,緻字畫可讀者,上有撒離喝手署及某王印。
書辭雲:「阿渾,汝安樂否。
早晚到闕下。
前者走馬來時,曾議論我教汝阿渾平章、謀裡野阿渾等處覷事勢再通往來,緩急圖謀,知汝已嘗備細言之。
謀裡野阿渾所言〈日煞〉是,隻殺撻不野則南路無憂慮矣。
」詳略互見撒離喝傳中。
女直謂子「阿渾」。
前「阿渾」謂撒離喝子,其子宗安。
後「阿渾平章」指宗義,宗義本宗室子,猶有舊稱。
以是殺宗義、謀裡野,并殺宗安及太祖妃蕭氏、任王隈喝及魏王斡帶孫活裡甲。
遙設詐書無活裡甲,海陵見其坦率善修飾,惡之。
大臣以無罪為請,海陵曰:「第殺之,無復言也。
」殺斜也子孫百餘人,謀裡野子孫二十餘人。
謀裡野,景祖孫,謾都訶次子。
斜也有幼子阿虎裡,其妻撻不野女,海陵妃大氏女兄。
將殺阿虎裡,使者不忍見其面,以衾覆而縊之,當其頤,久不死,及去被再縊之,海陵遣使赦其死,遂得免。
後封為王,授世襲千戶。
大定初,追復宗義官爵,贈特進。
弟蒲馬、孛論出、阿魯、隈喝並贈龍虎衛上將軍。
宗幹本名斡本,太祖庶長子。
太祖伐遼,遼人來禦,遇于境上。
使宗幹率衆先往填塹,士卒畢渡。
渤海軍馳突而前,左翼七謀克少卻,遂犯中軍。
杲輒出戰,太祖曰:「遇大敵不可易也。
」使宗幹止杲。
宗幹馳出杲前,控止導騎哲垤之馬,杲乃還。
達魯古城之戰,宗幹以中軍為疑兵。
太祖旣攻下黃龍府,即欲取春州。
遼主聞黃龍不守,大懼,即自將,籍宗戚豪右少年與四方勇士及能言兵者,皆隸軍中。
宗幹勸太祖毋攻春州,休息士卒。
太祖以為然,遂班師。
宗幹得降人,言春、泰州無守備,可取。
於是斜也取春、泰州,宗雄、宗幹等下金山縣。
宗雄即以兵三千屬宗幹,招集未降諸部。
宗幹擇土人之材幹者,以詔書諭之。
於是女固、脾室四部及渤海人皆降。
太祖克臨潢府,至沃黑河。
宗幹諫曰:「地遠時暑,士罷馬乏,若深入敵境,糧餫不繼,恐有後艱。
」上從之,遂班師。
從都統杲取中京。
宗翰自北安州移書于杲。
是時,希尹獲遼人,知遼主在鴛鴦濼,可襲取之。
杲不能決。
宗翰使再至。
宗幹謂杲曰:「移賚勃極烈灼見事機,再使來請,彼必不輕舉。
且彼已發兵,不可中止,請從其策。
」再三言之,杲乃報宗翰會奚王嶺。
當時無宗幹,杲終無進兵意。
旣會軍于羊城濼,杲使宗幹與宗翰以精兵六千襲遼至五院司。
遼主已遁去,與遼將耿守忠戰于西京城東四十裡。
守忠敗走。
太宗即位,宗幹為國論勃極烈,與斜也同輔政。
天會三年,獲遼主于應州西餘睹谷。
始議禮制度,正官名,定服色,興庠序,設選舉,治曆明時,皆自宗幹啟之。
四年,官制行,詔中外。
十年,熈宗為諳班勃極烈,宗幹為國論左勃極烈。
熈宗即位,拜太傅,與宗翰等並領三省事。
天眷二年,進太師,封梁宋國王,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仍以杖賜之。
宗幹有足疾,詔設坐奏事。
無何,監修國史。
皇統元年,賜宗幹輦輿上殿,制詔不名。
上幸燕京,宗幹從。
有疾,上親臨問。
自燕京還,至野狐嶺,宗幹疾亟不行,上親臨問,語及軍國事,上悲泣不已。
明日,上及後同往視,後親與宗幹饋食,至暮而還。
因赦罪囚,與宗幹禳疾。
居數日,薨。
上哭之慟,輟朝七日。
大臣死輟朝,自宗幹始。
上緻祭,是日庚戌,太史奏戌亥不宜哭,上不聽曰:「朕幼沖時,太師有保傅之力,安得不哭。
」哭之慟。
上生日不舉樂。
上還上京,幸其第視殯事。
及喪至上京,上臨哭之。
及葬,臨視之。
海陵篡立,追謚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廟號德宗,以故第為興聖宮。
大定二年,除去廟號,改謚明肅皇帝。
及海陵廢為庶人,二十二年,皇太子允恭奏,略曰:「追惟熈宗世嫡統緒,海陵無道,弒帝自立,崇正昭穆,削其煬王,俾齒庶人之列。
瘞之閑曠,不封不樹,旣已申大義而明至公矣。
海陵追崇其親,逆配於廟。
今海陵旣廢為庶人,而明肅猶竊帝尊之名,列廟祧之數。
海陵大逆,正名定罪,明肅亦當緣坐。
是時明肅已殂,不與於亂,臣以謂當削去明肅帝號,止從舊爵。
或從太祖諸王有功例,加以官封,明詔中外,俾知大義。
」書奏,世宗嘉納,下尚書省議。
於是追削明肅帝號,封為皇伯、太師、遼王,謚忠烈,妻子諸孫皆從降。
明昌四年,配享太祖廟廷。
子充、亮、兗、襄、袞。
亮,是為海陵庶人。
充本名神土懣。
母李氏,徒單氏以為己子。
熈宗初,加光祿大夫。
天眷間,為汴京留守。
皇統間,封淄國公,為吏部尚書,進封代王,遷同判大宗正事。
九年,拜左丞相。
是歲,薨。
追封鄭王。
大定二十二年,追降儀同三司、左丞相。
子檀奴、元奴、耶補兒、阿裡白。
檀奴,為歸德軍節度使。
阿裡白,定遠大將軍、和魯忽土猛安忽鄰河謀克。
海陵弒徒單氏,以充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