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關燈
師,使預巡幸毬獵宴會。

    十四年,薨,年六十七。

    臨終,戒諸子曰:「汝輩勿以生富貴中而為暴戾,宜自謙退。

    海陵以猜忌剪滅宗室,我以純謹得免死耳。

    汝輩惟日為善,勿墜吾家。

    」 完顏希尹本名谷神,歡都之子也。

    自太祖舉兵,常在行陣,或從太祖、或從撒改,或與諸將征伐,比有功。

     金人初無文字,國勢日強,與鄰國交好,迺用契丹字。

    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備制度。

    希尹乃依倣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製女直字。

    天輔三年八月,字書成,太祖大悅,命頒行之。

    賜希尹馬一匹、衣一襲。

    其後熈宗亦製女直字,與希尹所製字俱行用。

    希尹所撰謂之女直大字,熈宗所撰謂之小字。

     遼人迪六、和尚、雅裡斯棄中京走,希尹與迪古乃、婁室、餘睹襲之。

    迪六等聞希尹兵,復走。

    遂降其旁近人民而還。

    奚人落虎來降,希尹使落虎招其父西節度使訛裡剌。

    訛裡剌以本部降。

     宗翰駐軍北安,使希尹經略近地,獲遼護衛耶律習泥烈,知遼主獵于鴛鴦濼。

    宗翰遂請進兵。

    宗翰將會都統杲于奚王嶺。

    遼兵屯古北口。

    使婆盧火將兵二百擊之,渾黜亦將二百人為後援。

    渾黜聞遼兵衆,請益兵。

    宗翰欲親往,希尹、婁室曰:「此小寇,請以千兵為公破之。

    」渾黜至古北口,遇遼遊兵,逐之入谷中。

    遼步騎萬餘迫戰,死者數人。

    渾黜據關口,希尹等至,大破遼兵,斬馘甚衆,盡獲甲冑輜重。

    復敗其伏兵,殺千餘人,獲馬百餘匹。

    遂與宗翰至奚王嶺,期會於羊城濼。

     宗翰襲遼帝于五院司,希尹為前驅,所將纔八騎,與遼主戰,一日三敗之。

    明日,希尹得降人麻哲,言遼主在漠,委輜重,將奔西京。

    幾及遼主于白水濼南。

    遼主以輕騎遁去。

    盡獲其內庫寶物,遂至西京。

    西京降,使蒲察守之。

    希尹至乙室部,不及遼主而還。

    及宗翰入朝,希尹權西南、西北兩路都統。

     是時,夏人已受盟,遼主已獲,耶律大石自立,而夏國與婁室書責諸帥棄盟,軍入其境,多掠取者。

    希尹上其書,且奏曰:「聞夏使人約大石取山西諸郡,以臣觀之,夏盟不可信也。

    」上曰:「夏事酌宜行之。

    軍入其境,不知信與否也。

    大石合謀,不可不察,其嚴備之。

    」 及大舉伐宋,希尹為元帥右監軍。

    再伐宋,執二主以歸。

    師還,賜希尹鐵券,除常赦不原之罪,餘釋不問。

    宗翰伐康王,希尹追之于揚州,康王遁去。

    後與宗翰俱朝京師,請立熈宗為儲嗣,太宗遂以熈宗為諳班勃極烈。

     熈宗即位,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

    希尹為相,有大政皆身先執咎。

    天眷元年,乞緻仕,不許,罷為興中尹。

    二年,復為左丞相兼侍中,俄封陳王。

    與宗幹共誅宗磐、宗雋。

    三年,賜希尹詔曰:「帥臣密奏,姦狀巳萌,心在無君,言宣不道。

    逮燕居而竊議,謂神器以何歸,稔於聽聞,遂緻章敗。

    」遂賜死,并殺右丞蕭慶并希尹子同修國史把荅、符寶郎漫帶。

    是時,熈宗未有皇子,故嫉希尹者以此言譖之。

     皇統三年,上知希尹實無他心,而死非其罪,贈希尹儀同三司、邢國公,改葬之,蕭慶銀青光祿大夫。

    天德三年,追封豫王。

    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

    大定十五年,謚貞憲。

    孫守道、守貞、守能。

    守道自有傳。

     守貞本名左靨,貞元二年,襲祖谷神謀克。

    大定改元,收充符寶祗候,授通進,除彰德軍節度副使,遷北京留守,移上京。

    坐安置契丹戶民部內娶妻,杖一百,除名。

    二十五年,起為西京警巡使。

    世宗愛其剛直,授中都左警巡使,遷大興府治中,進同知,改同知西京留守事。

    禦史臺奏守貞治有善狀,世宗因謂侍臣曰:「守貞勳臣子,又有材能,全勝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 章宗即位,召為刑部尚書,兼右諫議大夫。

    守貞與修起居注張暐奏言:「唐中書門下入閤,諫官隨之,欲其預聞政事,有所開說。

    又起居郎、起居舍人,每皇帝視朝,左右對立,有命則臨階俯聽,退而書之,以為起居注。

    緣侍從官每遇視朝,正合侍立。

    自來左司上殿,諫官、修起居注不避,或侍從官除授及議便遣,始令避之。

    比來一例令臣等迴避,及香閤奏陳言文字,亦不令臣等侍立。

    則凡有聖訓及所議政事,臣等無緣得知,何所記錄,何所開說,似非本設官之義。

    若漏洩政事,自有不密罪。

    」上從之。

    尋為賀宋生日使,還拜參知政事。

    時上新即政,頗銳意於治,嘗問漢宣帝綜核名實之道,其施行之實果何如。

    守貞誦「樞機周密,品式詳備」以對。

    上曰:「行之果何始?」守貞曰:「在陛下厲精無倦耳。

    」久之,進尚書左丞,授上京世襲謀克。

     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

    守貞惶恐,表乞解職。

    詔曰:「天嗇時雨,薦歲為災,所以警懼不逮。

    方與二三輔弼圖回遺闕,宜思有以助朕修政。

    上荅天戒,消沴召和,以康百姓。

    卿達機務,朕所親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

    」守貞懇辭,乃出知東平府事。

    命參知政事夾谷衡諭之曰:「卿勳臣之裔,早登膴仕,才用聲績,朕所素知。

    故嗣位之初,擢任政府,于今數載,毗贊實多。

    旣久任繁劇,宜均適逸安,矧內外之職,亦當更治,今特授卿是命。

    東平素號雄藩,兼比年飢歉,正賴經畫,卿其為朕往綏撫之。

    」仍賜金幣、廄馬,以寵其行。

    它日,上問宰臣:「守貞治東平如何?」對曰:「亦不勞力。

    」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誠有餘矣。

    」右丞劉瑋曰:「方今人材無出守貞者,淹留于外,誠可惜也。

    」上默然。

    尋改西京留守。

     監察禦史蒲剌都劾奏守貞前宴賜北部有取受事,不報。

    右拾遺路鐸上章辯之。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蕭國公。

    上禦後閤,召守貞曰:「朕以卿乃太師所舉,故特加委用。

    然比者行事多太過,門下人少慎擇,復與丞相不協,以是令卿補外。

    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