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丞、崇福埽都巡河官、諸酒稅使、醋使、榷場副、諸都巡檢,錢粟一十五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各六匹,綿二十兩,職田四頃。
烏魯古判官,俸同上,無職田。
按察司知事、大興府知事、招討司知事、諸副都巡檢使,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各六匹,綿二十兩,職田二頃。
諸司屬丞,俸同上,無職田。
諸節鎮以上司獄、諸副將,錢粟一十三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南京京城所管勾、京府諸司使管勾、河橋諸關渡譏察官、同樂園管勾、南京皇城使、通州倉使,錢粟一十二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
節鎮諸司使、中運司柴炭場使,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從八品:朝官,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三石,衣絹各七匹,綿四十兩。
外官,南京交鈔庫使、諸統軍按察司知法,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三石,衣絹各七匹,綿四十兩。
諸州軍判官、諸京縣丞、諸次劇縣丞、諸三品鹽司判官、漕運司管勾、永豐廣備庫副使、左右別貯院木場使,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各六匹,綿二十兩,職田三頃。
諸麼忽、諸移裡菫,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二石,衣絹各五匹,綿一十五兩,職田三頃。
正九品:朝官,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二石,衣絹各六匹,綿三十五兩。
外官,南京交鈔庫副,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二石,衣絹六匹,綿三十五兩。
諸警巡判官,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六匹,綿一十兩,職田三頃。
諸縣丞、諸酒稅副使,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五鬥,衣絹各五匹,綿一十七兩,職田三頃。
市丞、諸司候、諸主簿、諸錄判、諸縣尉、散巡河官、黃河埽物料場官,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管勾泗州排岸兼巡檢、副都巡檢、諸巡檢,俸例同上,並無麥及職田。
諸鹽場管勾、左右別貯院木場副、永豐廣備庫判,錢粟一十二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諸部將、隊將,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店宅務管勾,錢粟一十二貫石,綿絹同上。
京府諸司副、南京皇城副、通州倉副、同管勾河橋、諸副譏察,錢粟一十一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諸州軍司獄,錢粟一十一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職田二頃。
節鎮諸司副、中運司柴炭場副,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從九品:朝官,錢粟一十貫石,麥二石,衣絹各五匹,綿三十兩。
外官,諸教授,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錢粟一十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
司候判官,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職田二頃。
諸防次軍轄,俸同上,無職田。
諸榷場同管勾、左右別貯院木場判,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三匹,綿六兩。
諸京作院都監、通州倉判、五品以上官司知法,錢粟九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六兩。
諸府作院都監、諸埽物料場都監,錢粟八貫石,衣絹各一匹,綿六兩。
諸節鎮作院都監、諸司都監,錢粟八貫石,衣絹各二匹。
諸司同監,錢粟七貫石,絹同上。
陝西東路德順州世襲蕃巡檢,分例月支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一十兩。
陝西西路原州世襲蕃巡檢,月支錢二貫三百九十文,米四石五鬥,絹三匹。
河東北路葭州等處世襲蕃巡檢,月支錢粟一十貫石,絹二匹,綿一十兩。
宮闈歲給。
太後、太妃宮,每歲各給錢二千萬,綵二百段,絹千匹,綿五千兩。
諸妃,歲給錢千萬,綵百段,絹三百匹,綿三千兩。
嬪以下,錢五百萬,綵五十段,絹二百匹,綿二千兩。
貞元元年,妃、嬪、婕妤、美人、及供膳女侍、並仙韶、長春院供應人等,歲給錢帛各有差。
凡內職,貞祐之制,正一品,歲錢八千貫,幣百段,絹五百匹,綿五千兩。
正二品,歲錢六千貫,幣八十段,絹三百匹,綿四千兩。
正三品,歲錢五千貫,幣六十段,絹二百匹,綿三千兩。
正四品,歲錢四千貫,幣四十段。
絹百五十匹,綿二千兩。
正五品,尚宮夫人,歲錢二千貫,幣二十段,絹百匹,綿千兩。
尚宮左右夫人至宮正夫人,錢千五百貫,幣十九段,絹九十匹,綿九百兩。
寶華夫人以下至資明夫人,錢千貫,幣十八段,絹八十匹,綿八百兩。
有大、小令人,大、小承禦,大、小近侍,俸各異。
正六品,尚儀禦侍以下,錢五百貫,幣十六段,絹五十匹,綿二百兩。
正七品,司正禦侍以下,錢四百貫,幣十四段,絹四十匹,綿百五十兩。
正八品,典儀禦侍以下,錢三百貫,幣十二段,絹三十匹,綿百兩。
正九品,掌儀禦侍以下,錢二百五十貫,幣十段,絹二十六匹,綿百兩。
百司承應俸給。
省令史、譯史,錢粟一十貫石,絹四匹,綿四十兩。
省通事、樞密令史譯史,錢粟十二貫石,絹三匹,綿三十兩。
樞密通事、六部禦史臺令譯史,錢粟一十貫石,衣絹三匹,綿三十兩。
六部等通事、誥院令史、國史院書寫、隨府書表、親王府祗候郎君、典客署引接書表,錢粟八貫石,絹二匹,綿二十兩。
走馬郎君、一品子孫十貫石,內祗八貫石,班祗七貫石,並絹二匹,綿二十兩。
護衛長,支正六品俸。
長行,從六品俸。
符寶郎、奉禦、東宮護衛長,錢粟十七貫石,絹八匹,綿四十兩。
東宮護衛長行,十五貫石,絹四匹,綿四十兩。
筆硯承奉、閤門祗
烏魯古判官,俸同上,無職田。
按察司知事、大興府知事、招討司知事、諸副都巡檢使,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各六匹,綿二十兩,職田二頃。
諸司屬丞,俸同上,無職田。
諸節鎮以上司獄、諸副將,錢粟一十三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南京京城所管勾、京府諸司使管勾、河橋諸關渡譏察官、同樂園管勾、南京皇城使、通州倉使,錢粟一十二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
節鎮諸司使、中運司柴炭場使,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從八品:朝官,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三石,衣絹各七匹,綿四十兩。
外官,南京交鈔庫使、諸統軍按察司知法,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三石,衣絹各七匹,綿四十兩。
諸州軍判官、諸京縣丞、諸次劇縣丞、諸三品鹽司判官、漕運司管勾、永豐廣備庫副使、左右別貯院木場使,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各六匹,綿二十兩,職田三頃。
諸麼忽、諸移裡菫,錢粟一十三貫石,麥二石,衣絹各五匹,綿一十五兩,職田三頃。
正九品:朝官,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二石,衣絹各六匹,綿三十五兩。
外官,南京交鈔庫副,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二石,衣絹六匹,綿三十五兩。
諸警巡判官,錢粟一十三貫石,麴米麥各一稱石,衣絹六匹,綿一十兩,職田三頃。
諸縣丞、諸酒稅副使,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五鬥,衣絹各五匹,綿一十七兩,職田三頃。
市丞、諸司候、諸主簿、諸錄判、諸縣尉、散巡河官、黃河埽物料場官,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管勾泗州排岸兼巡檢、副都巡檢、諸巡檢,俸例同上,並無麥及職田。
諸鹽場管勾、左右別貯院木場副、永豐廣備庫判,錢粟一十二貫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諸部將、隊將,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店宅務管勾,錢粟一十二貫石,綿絹同上。
京府諸司副、南京皇城副、通州倉副、同管勾河橋、諸副譏察,錢粟一十一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諸州軍司獄,錢粟一十一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職田二頃。
節鎮諸司副、中運司柴炭場副,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
從九品:朝官,錢粟一十貫石,麥二石,衣絹各五匹,綿三十兩。
外官,諸教授,錢粟一十二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職田二頃。
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錢粟一十貫石,麥一石,衣絹各三匹,綿一十兩。
司候判官,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八兩,職田二頃。
諸防次軍轄,俸同上,無職田。
諸榷場同管勾、左右別貯院木場判,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三匹,綿六兩。
諸京作院都監、通州倉判、五品以上官司知法,錢粟九貫石,衣絹各二匹,綿六兩。
諸府作院都監、諸埽物料場都監,錢粟八貫石,衣絹各一匹,綿六兩。
諸節鎮作院都監、諸司都監,錢粟八貫石,衣絹各二匹。
諸司同監,錢粟七貫石,絹同上。
陝西東路德順州世襲蕃巡檢,分例月支錢粟一十貫石,衣絹各二匹,綿一十兩。
陝西西路原州世襲蕃巡檢,月支錢二貫三百九十文,米四石五鬥,絹三匹。
河東北路葭州等處世襲蕃巡檢,月支錢粟一十貫石,絹二匹,綿一十兩。
宮闈歲給。
太後、太妃宮,每歲各給錢二千萬,綵二百段,絹千匹,綿五千兩。
諸妃,歲給錢千萬,綵百段,絹三百匹,綿三千兩。
嬪以下,錢五百萬,綵五十段,絹二百匹,綿二千兩。
貞元元年,妃、嬪、婕妤、美人、及供膳女侍、並仙韶、長春院供應人等,歲給錢帛各有差。
凡內職,貞祐之制,正一品,歲錢八千貫,幣百段,絹五百匹,綿五千兩。
正二品,歲錢六千貫,幣八十段,絹三百匹,綿四千兩。
正三品,歲錢五千貫,幣六十段,絹二百匹,綿三千兩。
正四品,歲錢四千貫,幣四十段。
絹百五十匹,綿二千兩。
正五品,尚宮夫人,歲錢二千貫,幣二十段,絹百匹,綿千兩。
尚宮左右夫人至宮正夫人,錢千五百貫,幣十九段,絹九十匹,綿九百兩。
寶華夫人以下至資明夫人,錢千貫,幣十八段,絹八十匹,綿八百兩。
有大、小令人,大、小承禦,大、小近侍,俸各異。
正六品,尚儀禦侍以下,錢五百貫,幣十六段,絹五十匹,綿二百兩。
正七品,司正禦侍以下,錢四百貫,幣十四段,絹四十匹,綿百五十兩。
正八品,典儀禦侍以下,錢三百貫,幣十二段,絹三十匹,綿百兩。
正九品,掌儀禦侍以下,錢二百五十貫,幣十段,絹二十六匹,綿百兩。
百司承應俸給。
省令史、譯史,錢粟一十貫石,絹四匹,綿四十兩。
省通事、樞密令史譯史,錢粟十二貫石,絹三匹,綿三十兩。
樞密通事、六部禦史臺令譯史,錢粟一十貫石,衣絹三匹,綿三十兩。
六部等通事、誥院令史、國史院書寫、隨府書表、親王府祗候郎君、典客署引接書表,錢粟八貫石,絹二匹,綿二十兩。
走馬郎君、一品子孫十貫石,內祗八貫石,班祗七貫石,並絹二匹,綿二十兩。
護衛長,支正六品俸。
長行,從六品俸。
符寶郎、奉禦、東宮護衛長,錢粟十七貫石,絹八匹,綿四十兩。
東宮護衛長行,十五貫石,絹四匹,綿四十兩。
筆硯承奉、閤門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