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關燈
何由有引目。

    可止令散辦,或詢諸民,從其所欲。

    」因為之罷北京、遼東鹽使司。

     二十八年,尚書省論鹽事,上曰:「鹽使司雖辦官課,然素擾民。

    鹽官每出巡,而巡捕人往往私懷官鹽,所至求賄及酒食,稍不如意則以所懷誣以為私鹽。

    鹽司苟圖羨增,雖知其誣亦復加刑。

    宜令別設巡捕官,勿與鹽司關涉,庶革其弊。

    」五月,創巡捕使,山東、滄、寶坻各二員,解、西京各一員。

    山東則置於濰州、招遠縣,滄置於深州及寧津縣,寶坻置於易州及永濟縣,解置於澄城縣,西京置於兜荅館,秩從六品,直隸省部,各給銀牌,取鹽使司弓手充巡捕人,且禁不得於人家搜索,若食鹽一鬥以下不得究治,惟盜販私煮則捕之,在三百裡內者屬轉運司,外者即隨路府提點所治罪,盜課鹽者亦如之。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十月,上朝隆慶宮,諭有司曰:「比因獵,知百姓多有鹽禁獲罪者,民何以堪。

    朕欲令依平、灤、太原均辦例,令民自煎,其令百官議之。

    」十二月,戶部尚書鄧儼等謂「若令民計口定課,民旣輸乾辦錢,又必別市而食,是重費民財,而徒增煎販者之利也。

    且今之鹽價,蓋昔日錢幣易得之時所定,今日與向不同,況太平日久,戶口蕃息,食鹽歲課宜有羨增,而反無之,何哉。

    緣官估高,貧民利私鹽之賤,緻虧官課爾。

    近已減寶坻、山東、滄鹽價斤為三十八文,乞更減去八文,歲不過減一百二十餘萬貫,官價旣賤,所售必多,自有羨餘,亦不全失所減之數。

    況今府庫金銀約折錢萬萬貫有奇,設使鹽課不足,亦足補百有餘年之經用,若量入為出,必無不足之患。

    乞令平、灤乾辦鹽課亦宜減價,各路巡鹽弓手不得自專巡捕,庶革誣罔之弊。

    」禮部尚書李晏等曰:「所謂乾辦者,旣非美名,又非良法。

    必欲杜絕私煮盜販之弊,莫若每斤減為二十五文,使公私價同,則私將自己。

    又巡鹽兵吏往往挾私鹽以誣人,可令與所屬司縣期會,方許巡捕,違者按察司罪之。

    」刑部尚書郭邦傑等則謂平、灤瀕海及太原鹵地可依舊乾辦,餘同儼議。

    禦史中丞移剌仲方則謂私煎盜販之徒,皆知禁而犯之者也。

    可選能吏充巡捕使,而不得入人家搜索。

    同知大興府事王翛請每斤減為二十文,罷巡鹽官。

    左諫議大夫徒單鎰則以乾辦為便。

    宰臣奏以「每斤官本十文,若減作二十五文,似為得中。

    巡鹽弓手可減三分之一,鹽官出巡須約所屬同往,不同獲者不坐。

    可自來歲五月一日行之。

    」上遂命寶坻、山東、滄鹽每斤減為三十文,已發鈔引未支者準新價足之,餘從所請。

    十二月,遂罷西京、解鹽巡捕使。

     時旣詔罷乾辦鹽錢,十二月以大理司直移剌九勝奴、廣寧推官宋扆議北京、遼東鹽司利病,遂復置北京、遼東鹽使司,北京路歲以十萬餘貫為額,遼東路以十三萬為額。

    罷西京及解州巡捕使。

     明昌元年七月,上封事者言河東北路乾辦鹽錢歲十萬貫太重,以故民多逃徙,乞緩其徵督。

    上命俟農隙遣使察之。

    十二月,定禁司縣擅科鹽制。

     二年五月,省臣以山東鹽課不足,蓋由鹽司官出巡不敢擅捕,必約所屬同往,人不畏故也。

    遂詔,自今如有盜販者,聽鹽司官輒捕。

    民私煮及藏匿,則約所屬搜索。

    巡尉弓兵非與鹽司相約,則不得擅入人家。

     三年六月,孫即康等同鹽司官議,「軍民犯私鹽,三百裡內者鹽司按罪,遠者付提點所,皆徵捕獲之賞於販造者。

    猛安謀克部人煎販及盜者,所管官論贖,三犯杖之,能捕獲則免罪。

    又濵州渤海縣永和鎮去州遠,恐藏盜及私鹽,可改為永豐鎮與曹子山村各創設巡檢,山東、寶坻、滄鹽司判官乞陞為從七品,用進士。

    」上命猛安謀克杖者再議,餘皆從之。

     尚書省奏,「山東濵、益九場之鹽行於山東等六路,濤洛等五場止行於沂、邳、徐、宿、滕、泗六州,各有定課,方之九場,大課不同。

    若令與九場通比增虧,其五場官恃彼大課,恐不用力,轉生姦弊」。

    遂定令五場自為通比。

    舊法與鹽司使副通比,故至是始改焉。

     五年正月,八小場鹽官左蓽等,以課不能及額,繳進告勑。

    遂遣使按視十三場再定,除濤洛等五場係設管勾,可即日恢辦,乃以蓽所告八場,從大定二十六年制,自見管課,依新例永相比磨。

    戶部郎中李敬義等言,「八小場今新定課有減其半者,如使俱從新課,而舊課已辦入官,恐所減錢多,因而作弊,而所收錢數不復盡實附曆納官」,遂從明昌元年所定酒稅院務制,令即日收辦。

     十一月,以舊制猛安謀克犯私鹽酒麴者,轉運司按罪,遂更定軍民犯私鹽者皆令屬鹽司,私酒麴則屬轉運司,三百裡外者則付提點所,若逮問犯人而所屬恡不遣者徒二年。

     十二月,尚書省議山東、滄州舊法每一斤錢四十一文,寶坻每一斤四十三文,自大定二十九年赦恩并特旨,減為三十文,計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