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關燈
沂州防禦使程戩及邳州副提控王汝霖等通宋人為變,伏誅。

    宋人攻漣水縣,提控劉瑛敗之。

    丁巳,大元兵攻澤州。

    戊午,尚書省言獲姦細叛亡,率多僧道。

    詔沿邊諸州,惟本處受度聽依舊居止,來自河北、山東遣入內郡,譏其出入。

    己未,李全據安丘,提控王政屯昌樂俟王庭玉兵同進討。

    宣差太府少監伯德玩擅率政兵攻全,為全所敗,提控王顯死焉。

    田琢上言乞正玩罪。

    癸亥,月犯軒轅左角之少民星。

    甲子,詔河東北路忻、代、寧化、東勝諸州並受嵐州帥府節制。

     十一月庚午,大赦。

    庚辰,禦登賢門召緻政舊臣賜食,訪以時政得失。

    辛巳,以行元帥府紇石烈桓端權簽樞密院事,行院于徐州,權右都監訛可行元帥府事于息州。

    甲申,詔河東南路隰、吉等州聽絳州元帥府節制。

    大元兵收潞州,元帥右監軍納合蒲剌都、參議官修起居注王良臣死之。

    戊子,龕谷提控夾谷瑞敗夏人于質孤堡。

    河北行省報海州之捷。

    壬辰,定經兵州縣職官子孫非本貫理蔭及過期不蔭等格。

    丙申,大元兵下太原之韓村砦。

    定京師失火法。

     十二月己亥朔,以禦史中丞完顏伯嘉權參知政事、元帥左監軍,行河中府尚書省元帥府,控制河東南、北路便宜從事。

    升絳州為晉安府,緫管河東南路兵,降平陽為散府。

    辛醜,簽樞密院事蒲察移剌都伏誅。

    壬寅,前山東西路轉運使緻仕移剌福僧上章言時事。

    癸卯,詔大理卿溫迪罕達權同簽樞密院事,行院于許州。

    甲辰,以誅移剌都,詔中外。

    乙巳,命徒單思忠祈雪,已而,大雪。

    甲寅,以開封府治中呂子羽等使宋講和。

    紅襖賊攻彭城之胡材寨,徐州兵討敗之。

    乙卯,以禮部侍郎抹撚胡魯剌為汾陽軍節度使,權元帥右監軍,與嵐州元帥古裡甲石倫完復河東。

    丁巳,籍瀕河埽兵。

    癸亥,尚書省言:「樞密掌天下兵,皇太子撫軍,而諸道又設行院。

    其有功及失律者,須白院,啟東宮,至於奏可,然後誅賞,有司但奉行而已。

    自今軍中號令關賞罰者,皆明注詔旨、教令,毋容軍司售其姦欺。

    」上從之。

    以樞密副使駙馬都尉僕散安貞為左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元帥府事,伐宋。

    甲子,上諭旨有司:「京師丐食死於祁寒,朕甚憫之。

    給以後苑竹木,令居獲燠所。

    」 三年春正月庚午,呂子羽至淮,宋人不納而還。

    詔伐宋。

    丙子,稅民種地畝,議行均輸。

    戊寅,勑和市邊城軍需,無至配民。

    定鎮戍征行軍官減資歷月日格。

    壬午,大雪。

    上聞東掖有撤瓦聲,問左右,知為丁夫葺器物庫廡舍,上惻然,諭主者曰:「雪寒役人不休,可乎?姑止之。

    」丙戌,紇石烈牙吾塔上濠州香山村之捷。

    丁亥,諭宣徽,皇後生日免百官賀。

    壬辰,以大元兵已定太原,河北事勢非復向日,集百官議備禦長久之計。

    伐宋捷至,上謂侍臣曰:「此事豈得已哉。

    近日遣使實欲講和,彼旣不從,安得不用兵也?」免單丁民戶月輸軍需錢。

    甲午,有司請立價以買南征軍士所獲馬,上恐失衆心,因至敗事,不聽。

    乙未,勑尚書省,自今六部稟議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

    餘應入法寺定斷而再送,猶未當者具以聞,下吏治之。

    宰相執政以下皆不得召部寺官,部寺官亦不得詣省,犯者論違制。

    丁酉,鄧州元帥府提控婁室有罪,減死削爵。

     二月庚子,上與太子謀南征帥,不得其人,歎曰:「天下之廣,緩急無可使者,朕安得不憂?」紇石烈牙吾塔敗宋人于滁。

    甲辰,胥鼎言:「軍中誅賞,近制須聞朝廷。

    賞由中出,示恩有歸,可。

    部分失律,主將不得即治其罪,不可。

    」詔尚書樞密雜議。

    宰臣請城守野戰將校有罪,從七品以下許便宜決罰,餘悉奏裁。

    上曰:「七品以下財令治之,將權太輕,或至誤事。

    自今四品以下聽決。

    」乙巳,攻宋光山縣,俘其統制蔡從定等,光州以兵來援,復敗之。

    丙午,上謂宰臣:「江淮之人,號稱選懦,然官軍攻蔓菁〈山咼〉,其衆困甚,脅之使降,無一肯從者。

    我家河朔州郡,一遇北警,往往出降,此何理也?」丁未,勑凡立功將士有居喪者特起復遷授。

    戊申,拔宋小江寨,殺其統制王大蓬。

    己酉,取宋武休關。

    庚戌,元帥左都監承立,以綏德、保安之境,各獲夏人統軍司文移來上,其辭雖涉不遜,而皆有保境息民之言,詔尚書省議之。

    宰臣言:「鎮戎、靈平等鎮近耗,夏人數犯疆埸。

    此文正緩我耳,宜嚴備禦,以破姦計。

    」上然其言。

    又曰:「頃近侍還自陝西,謂白撒已得鳳州,如得武休關,將遂取蜀。

    朕意殊不然,假令得之,亦何可守?此舉蓋為宋人渝盟,初豈貪其土地耶?朕重惜生靈,惟和議早成為佳耳。

    」高汝礪乞緻事,優詔不允。

    甲寅,詔陝西行省,從七品以下官許注擬,有罪許決罰,丁憂待闕隨宜任使。

    軍官徙以上罪及軍事怠慢者,巡按禦史治之。

    己未,行省安貞入宋境,破梁縣等軍,擒統制李申之。

    右副元帥完顏賽不、左都監牙吾塔,白石關、平山砦之捷俱至。

     三月丁卯朔,陝西兵破宋虎頭關,取興元、洋州。

    捷至,上大悅。

    庚午,破宋人于七口倉。

    甲戌,高麗先請朝貢,因遣使撫諭之,使還,表言道路不通,俟平定後議通款。

    命行省姑示羈縻,勿絕其好。

    戊寅,蔡州行元帥府右都監完顏合達破宋人于梅林關,擒統制張時。

    己卯,長春節,免朝賀。

    提控奧屯吾裡不敗宋人于上津縣,軍還至濠州,宋人來拒,牙吾塔擊走之。

    乙酉,河南路節鎮以上立軍器庫,設使、副各一員,防刺郡設都監、同監各一員。

    完顏合達敗宋人于馬嶺堡。

    丙戌,行省安貞破宋人于石堌山。

    己醜,追賜皇後父太尉汴國公彥昌姓溫敦。

    庚寅,攻宋麻城縣,拔之,獲其令張倜等。

    辛卯,行省安貞破宋兵于塗山。

    壬辰,賽不敗宋兵于老口鎮,又敗宋人于石鶻崖。

    甲午,錄用罪廢官副元帥蒲察阿裡不孫、禦史大夫永錫等七十人。

    詔太原等路,州縣闕正授官,令民推其所愛為長,從行省量與職任。

    及運解鹽入陝西,以濟調度,命胥鼎兼領其事。

     閏三月丙申朔。

    申明屠宰牛罪律。

    以雄、霸以東付權中都經略李瘸驢,易州以西付權中都西路經略靖安民治之。

    遙授金安軍節度使完顏和尚、故行軍副提控夾古吾典皆除名。

    庚子,皇子平章政事濮王守純進封英王。

    壬寅,叛賊王公喜構宋人取沂州。

    甲辰,以沂國公主薨,輟朝。

    丙午,給空名宣勑及金銀符,付嵐州帥古裡甲石倫,許便宜遷注,以招脅從。

    丁未,諭樞密院議晉安、東平、河中諸郡備兵之策。

    庚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