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關燈
,行省左副元帥僕散安貞至自軍前,入見于仁安殿。

    辛亥,少府少監粘割梭失言利害七事。

    甲寅,以南伐師還,罷南邊州郡籍民為兵者。

    戊午,夏人破葭州之通秦砦,刺史紇石烈王家奴戰沒。

    壬戌,治書侍禦史蒲魯虎上書,請選太子師傅。

    甲子,胥鼎等各遷官,賞南伐之功。

    , 夏四月丙寅朔,裕、宿等州置元帥府,選陝西步騎精銳六千人實京兆。

    戊辰,選精銳六萬分屯平敘、涇、邠、乾、耀等州。

    庚午,以秦州防禦使女奚烈古裡間行元帥府于平涼。

    罷募民運解鹽。

    築京師裏城,命侯摯董役,高琪緫監之。

    甲戌,以知臨洮府事石盞合喜為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于鞏州。

    壬午,遣近侍四人巡視築城丁夫,時其飲食,聽其更休,督吏慘酷悉禁止之。

    癸未,陝西黑風晝起,有聲如雷,地大震。

    甲申,詔河北州縣官止令土著推其所愛者充,朝廷已授者別議任使。

    乙酉,夏人據通秦寨,提控納合買住擊敗之。

    己醜,林州都統霍成以疑貳誣殺降人,論罪當死,元帥惟良不欲以殺敵人誅邊將,請寬其罰,仍請立護送降民賞格,以杜後患。

    上為之赦成,而命有司班賞格焉:護送十人以上至者遷一官,不及者每名賞錢二百緡,五十人以上兩官,百人以上兩官雜班任使。

    庚寅,以時暑,詔朝臣四日一奏事。

    高汝礪請備防秋之糧,宜及年豐於河南州郡驗直立式,募民入粟。

    上與議定其法而行之。

    同提舉榷貨司王三錫請榷油,歲可入銀數萬兩,高琪主之,衆以為不便,遂止。

    辛卯,夏人犯通秦砦,元帥完顏合達出兵安塞堡以擣其巢。

    至隆州,夏人逆戰,官軍擊之,衆潰,進薄城,俄陷其西南隅,會日暮,還。

    壬辰,以同知平陽府事胡天作充便宜招撫使。

     五月乙未朔,鳳翔元帥府遣兵敗宋人于黃牛等堡。

    壬子,太白晝見于參。

     六月甲子朔,時暑,給修城夫病者藥餌。

    遣諭元帥合達曰:「以卿幹局,故有唐、鄧之委。

    或有侵軼,戰退不宜遠追,第固吾圉。

    」以驃騎上將軍河南路統軍使石盞女魯歡為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

    詔付遼東等處行省金銀符及空名宣勑,聽便宜處置。

    壬申,制沿河戍兵逃亡罪並同征行軍人例。

    詔禦史中丞完顏伯嘉行樞密院于許州。

    甲戌,定防秋將校擊毬飲燕之罰。

    李全寇日照、博興,紇石烈萬奴敗之;寇即墨,完顏僧壽又敗之,復萊州。

    戊寅,詔陝西簽軍如河南例,曲赦河東南、北路。

    丁亥,命防禦使徒單福定等帥所部義軍,與沂州民老幼盡徙于邳。

    戊子,遼州緫領提控唐括狗兒帥師復太原府。

    平敘等處地震,詔右司諫郭著撫諭其軍民。

     秋七月丁酉,籍邳、海等州義軍及脅從歸國而充軍者,人給地三十畝,有力者五十畝,仍蠲差稅,日支糧二升,號「決勝軍」。

    戊戌,上進樞密臣僚諭之曰:「裏城久未畢功,尚書欲增調民,朕慮妨農。

    況糧儲不繼,將若之何,盍改圖之。

    」樞臣言:「是役之興,實為大計,今功已過半,偶值霖潦,成功差遲。

    尚書議增丁夫,勢必驗口,不令妨業。

    比及防秋,當告成矣。

    」上曰:「卿等善為計畫,無貽朕憂。

    」庚子,以地震,曲赦陝西路。

    甲辰,置京東、西、南三路行三司。

    乙卯,曲赦山東西路。

    丁巳,遣徒單思忠以地震祭地祇于上清宮。

     八月丙寅,補闕許古等削官解職。

    丁卯,木星犯輿鬼東南星。

    戊辰,遣禮部尚書楊雲翼祭社稷,翰林侍讀學士趙秉文祭後土于河中府。

    京西行三司李復亨言汝、鄧冶鐵,河南、北食鹽之利。

    木星晝見于柳,百有九日乃滅。

    壬申,上勑臺臣:「朕處分尚書事,或至數日不奉行,及再問則巧飾次第以對。

    大臣容有遺忘,左右司玩弛,臺臣當糾。

    今後復爾,併罪卿等。

    」乃定禦史上下半月勾檢省中制勑文字。

    大元兵下武州,軍事判官郭秀死之。

    丁醜,緩在京差徭。

    中山治中王善殺權知府事李仲等以叛。

    大元兵下合河縣,縣令喬天翼等死之。

    乙酉,命樞密遣官簡嶺外諸軍之武健者,養之彰德、邢、洺、衛、濬、懷、孟等城,弱者罷遣。

    戊子,勑侯摯諭三司行部官勸民種麥,無種粒者貸之。

     九月甲午,詔單州經略使完顏仲元屯宿州,與右都監紇石烈德同行帥府事。

    丙申,唐州從宜夾谷天成敗宋人于桐柏。

    丁酉,尚書省請申命侯摯廣營積貯,上不許,曰:「徵歛已多。

    今更規畫,不過復取於民耳。

    防秋稍緩,當量減戍兵,用度幸足。

    何至是耶。

    」甲辰,大元兵徇東勝州,節度使伯德窊哥死之。

    庚戌,命行省胥鼎領兵赴河中。

    壬子,真定招撫使武仙請給金銀符賞有功,從之。

    沿河造戰艦,付行院帥府。

     冬十月癸亥朔,定保舉縣令能否升黜舉主制。

    乙醜,用蒙古綱言,招集義軍各置都統、副統等官,如貞祐三年制。

    平敘府先以地震被命醮祭,方行事,慶雲見,以圖來上。

    遣官覆驗得實,是日,百官奉表稱賀。

    丁卯,以完顏開權元帥左都監,郭文振權右都監,並行元帥府事,謀復太原。

    壬申,定贓吏計罪以銀為則。

    癸酉,以慶雲遣官告太廟。

    甲戌,以慶雲詔國內。

    己卯,大元兵次單州境,詔諸路民應遷避兵而不欲者,亟遣人以利害曉之。

    癸未,裏城畢工,百官稱賀。

    宴宰臣便殿。

    遷右丞摯官一階,賜右丞相琪、左丞汝礪、參知政事思忠金鼎各一,重幣三。

    是役,上慮擾民,募人能緻甓五十萬者遷一官,百萬仍升一等。

    平陽判官完顏阿剌、左廂譏察霍定和發宋蔡京故居,得二百萬有奇,準格遷賞。

    甲申,宰臣請以裏城之功建碑會朝門,從之。

    丁亥,大元兵屯綿上。

    壬辰,命有司葺閒舍,給薪米,以濟貧民,期明年二月罷,俟時平則贍之以為常。

     十一月癸巳朔,前嵐州倉使張祐自夏國來歸。

    以樞密副使僕散安貞、同簽院事訛可行院事于河北。

    乙未,以官驢借朝士之無馬者乘之,仍給芻豆。

    己亥,大元兵徇彰德府。

    辛醜,詔朝官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二歲舉縣令一人。

    戶部令史蘇唐催租封丘,期限迫促,民有生刈禾輸租者。

    上聞之,遣吏按問,杖唐五十,縣令高希隆減二等。

    尚書以希隆罰輕,上曰:「使臣至外路,自非至剛者孰能不從。

    其依前詔。

    」甲寅,徐州緫領納合六哥大破紅襖賊于狄山。

    禮部郎中抹撚胡魯剌上踈言時事。

    丁巳,右丞相高琪下獄。

    泰安軍副使張天翼為賊張林所執以歸宋,縶之楚州。

    至是逃歸,授睢州刺史,超兩官,進職一等。

    戊午,大元兵平晉安府,行元帥府事、工部尚書粘割貞死之。

     十二月,誅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