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四 本紀第四 熈宗

關燈


    乙醜,陝西進嘉禾十有二莖,莖皆七穗。

    己巳,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乙亥,上祭欽仁皇後,哭盡哀。

     二月癸未,上如東京。

    丙申,次百泊河春水。

    丁酉,回鶻遣使來賀,以粘合韓奴報之。

     五月辛亥朔,次薰風殿。

     六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七月庚午,建原廟于東京。

     八月癸未,殺魏王道濟。

     九月乙酉,上如東京。

    壬子,畋于沙河,射虎獲之。

    乙卯,遣使祭遼主陵。

    辛酉,詔薰風殿二十裡內及巡幸所過五裡內,並復一歲。

    癸酉,行臺左丞相張孝純薨。

     十月壬辰,立借貸飢民酬賞格。

    甲辰,以河朔諸郡地震,詔復百姓一年,其壓死無人收葬者,官為斂藏之。

    陝西、蒲、解、汝、蔡等處因歲饑,流民典雇為奴婢者,官給絹贖為良,放還其鄉。

     十一月己酉,上獵于海島。

     十二月甲午,至東京。

     五年正月丁未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亥,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二月乙未,次濟州春水。

     三月戊辰,次天開殿。

     五月戊午,初用禦製小字。

    壬申,以平章政事勗諫,上為止酒,仍布告廷臣。

     六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八月戊戌,發天開殿。

     九月庚申,至自東京。

     十月辛卯,增謚太祖。

     閏月戊寅,大名府進牛生麟。

    壬辰,懷州進嘉禾。

     十二月戊申,增謚始祖以下十帝及太宗、徽宗。

    丁巳,赦。

     六年正月辛未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壬申,封太祖諸孫為王。

    乙亥,畋于謀勒。

    甲申,還京師。

    丁亥,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寅,以邊地賜夏國。

    壬辰,如春水。

    帝從禽,導騎誤入大澤中,帝馬陷,因步出,亦不罪導者。

    乙未,封偎喝為王。

     二月丙寅,右丞相韓企先薨。

     三月壬申,以阿離補為行臺右丞相。

     四月庚子朔,上至自春水。

    以同判大宗正事宗固為太保、右丞相兼中書令。

    戊午,行臺右丞相阿離補薨。

     五月壬申,高麗王楷薨。

    辛卯,以左宣徽使劉筈為行臺右丞相。

     六月乙巳,殺宇文虛中及高士談。

    乙醜,遣使弔祭高麗,并起復嗣王晛。

     九月戊辰朔,以許王破汴,睿宗平陝西,鄭王克遼及婁室、銀朮可皆有大功,並為立碑。

    戊寅,曹王劉豫薨。

     是歲,遣粘割韓奴招耶律大石,被害。

     七年正月乙醜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辛巳,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未,以西京鹿囿為民田。

    丁亥,太白經天。

     三月戊寅,高麗遣使謝弔祭、起復。

     四月戊午,宴便殿,上醉酒,殺戶部尚書宗禮。

     六月丁酉,殺橫海軍節度使田〈觳,角改王〉、左司郎中奚毅、翰林待制邢具瞻及王植、高鳳廷、王傚、趙益興、龔夷鑒等。

     七月己巳,太白經天,曲赦畿內。

     九月,太保、右丞相宗固薨。

    以都元帥宗弼為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行臺尚書省事如故,平章政事勗為左丞相兼侍中,都點檢宗賢為右丞相兼中書令,行臺右丞相劉筈、右丞蕭仲恭為平章政事,李德固為尚書右丞,秘書監蕭肄為參知政事。

     十月壬子,平章行臺尚書省事奚寶薨。

     十一月癸酉,以工部侍郎僕散太彎為禦史大夫。

    乙亥,兵部尚書秉德進三角羊。

    己卯,詔減常膳羊豕五之二。

    癸未,以尚書左丞宗憲為行臺平章政事,同判大宗正事亮為尚書左丞。

     十二月戊午,參知政事韓昉罷。

    兵部尚書秉德為參知政事。

     八年正月庚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丙子,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二月壬子,以哥魯葛波古等為橫賜高麗、夏國使。

    甲寅,以大理卿宗安等為高麗王晛封冊使。

    乙卯,上如天開殿。

     四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辛醜,遣參知政事秉德等廉察官吏。

    庚戌,至自天開殿。

    甲寅,遼史成。

     六月乙卯,平章政事蕭仲恭為行臺左丞相,左丞亮為平章政事,都點檢唐括辯為尚書左丞。

    高麗王遣使謝封冊。

     七月乙亥,禦史大夫僕散太彎罷,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阿魯帶為禦史大夫。

    戊寅,以尚書左丞唐括辯奉職不謹,杖之。

     八月戊戌,宗弼進太祖實錄,上焚香立受之。

    庚子,以尚書左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