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率疾陸眷及弟文鴦、從弟末杯攻石勒于襄國。
勒敗還壘,末杯追入壘門,為勒所獲。
勒質末杯,遣使求和于疾陸眷,疾陸眷将許之,文鴦谏曰:“受命讨勒,甯以末杯一人,故縱成擒之冠?既失浚意,且有後憂,必不可許。
”疾陸眷不聽,以铠馬二百五十匹、金銀各一簏贈末杯。
勒歸之,又厚以金寶采絹報疾陸眷。
疾陸眷令文鴦與石季龍同盟,約為兄弟,遂引騎還。
昌等不能獨守,亦還。
建武初,匹磾推劉琨為大都督,結盟讨勒,并檄涉複辰、疾陸眷、末杯等三面俱集襄國,琨、匹磾進屯固安,以候衆軍。
勒懼,遣間使厚賂末杯。
然末杯既思報其舊恩,且因匹磾在外,欲襲奪其國,乃間匹磾于涉複辰、疾陸眷曰:“以父兄而從子弟邪?雖一旦有功,匹磾獨收之矣。
”涉複辰等以為然,引軍而還。
匹磾亦止。
會疾陸眷病死,匹磾自薊奔喪,至于右北平。
末杯宣言匹磾将篡,出軍擊敗之。
末杯遂害涉複辰及其子弟黨與二百餘人,自立為單于。
及王浚敗,匹磾領幽州刺史,劉琨自并州依之,複與匹磾結盟,俱讨石勒。
匹磾複為末杯所敗,士衆離散,懼琨圖己,遂害之,于是晉人離散矣。
匹磾不能自固,北依邵續,末杯又攻敗之。
匹磾被瘡,謂續曰:“吾夷狄慕義,以至破家,君若不忘舊要,與吾進讨,君之惠也。
”續曰:“賴公威德,續得效節。
今公有難,豈敢不俱!遂并力追末杯,斬獲略盡。
又令文鴦北讨末杯弟于薊城,及還,去城八十裡,聞續已沒,衆懼而散,複為石季龍所遮,文鴦以其親兵數百人力戰破之,始得入城。
季龍複抄城下,文鴦登城臨見,欲出擊之,匹磾不許。
文鴦曰:“我以勇聞,故百姓杖我。
見人被略而不救,非丈夫也。
令衆失望,誰複為我緻死乎!”遂将壯士數十騎出戰,殺胡甚多。
遇馬乏,伏不能起。
季龍呼曰:“大兄與我俱是戎狄,久望共同。
天不違願,今日相見,何故複戰?請釋杖。
”文鴦罵曰:“汝為寇虐,久應合死,吾兄不用吾計,故令汝得至此,吾甯死,不為汝擒。
”遂下馬苦戰,槊折,執刀力戰不已。
季龍軍四面解馬羅披自鄣,前捉文鴦。
文鴦戰自辰至申,力極而後被執。
城内大懼。
匹磾欲單騎歸朝,續弟樂安内史洎協兵,不許,洎複欲執台使王英送于季龍,匹磾正色責之曰:“卿不能遵兄之志,逼吾不得歸朝,亦以甚矣,複欲執天子使者,我雖胡素,所未聞也。
”因謂英曰:“匹磾世受重恩,不忘忠孝。
今日事逼,欲歸罪朝廷,而見逼迫,忠款不遂。
若得假息,未死之日,心不忘本。
”遂渡黃河南。
匹磾著朝服,持節,賓從出見季龍曰:“我受國恩,志在滅汝。
不幸吾國自亂,以至于此。
既不能死,又不能為汝敬也。
”勒及季龍素與匹磾結為兄弟,季龍起而拜之。
匹磾到襄國,又不為勒禮,常著朝服,持晉節。
經年,國中謀推匹磾為主,事露,被害。
文鴦亦遇鸩而死,惟末波存焉。
及死,弟牙立。
牙死,其後從祖就陸眷之孫遼立。
自務勿塵已後,值晉喪亂,自稱位号,據有遼西之地,而臣禦晉人。
其地西盡幽州,東界遼水。
然所統胡晉可三萬餘家,控弦可四五萬騎,而與石季龍遞相侵掠,連兵不息,竟為季龍所破,徙其遺黎數萬家于司雍之地。
其子蘭複聚兵,與季龍為患久之。
及石氏之亡,末波之子勤鸠集胡羯得萬餘人,保枉人山,自稱趙王,附于慕容俊。
俄為冉闵所敗,徙于繹幕,僭即尊号。
俊遣慕容恪擊之,勤懼而降。
魏浚,東郡東阿人也,寓居關中。
初為雍州小吏,河間王颙敗亂之際,以為武威将軍。
後為度支校尉,有幹用。
永嘉末,與流人數百家東保河陰之硖石。
時京邑荒儉,浚劫掠得谷麥,獻之懷帝,帝以為揚威将軍、平陽太守,度支如故。
以亂不之官。
及洛陽陷,屯于洛北石梁塢,撫養遺衆,漸修軍器。
其附賊者,皆先解喻,說大晉運數靈長,行已建立,歸之者甚衆。
其有恃遠不從命者,遣将讨之,服從而已,不加侵暴。
于是遠近感悅,襁負至者漸衆。
劉琨承制,假浚河南尹。
時太尉荀籓建行台在密縣,浚詣籓谘謀軍事,籓甚悅,要李矩同會。
矩将夜赴之,矩官屬以浚不可信,不宜夜往。
矩曰:“忠臣同心,将何疑乎!”及會,客主盡歎,浚因與矩相結而去。
劉曜忌浚得衆,率衆軍圍之。
劉演、郭默遣軍來救,曜分兵逆于河北,乃伏兵深隐處,以邀演、默軍,大破之,盡虜演等騎。
浚夜遁走,為曜所得,遂死之。
追贈平西将軍。
族子該領其衆。
該一名亥,本僑居京兆陰磐。
河間王颙之伐趙王倫,以該為将兵都尉。
及劉曜攻洛陽,随浚赴難,先領兵守金墉城,故得無他。
曜引去,餘衆依之。
時杜預子尹為弘農太守,屯宜陽界一泉塢,數為諸賊所抄掠。
尹要該共距之,該遣其将馬瞻将三百人赴尹。
瞻知其無備,夜襲尹殺之,迎該據塢。
塢人震懼,并服從之。
乃與李炬、郭默相結以距賊。
荀籓即以該為武威将軍,統城西雍涼人,使讨劉曜。
元帝承制,加冠軍将軍、河東太守。
勒敗還壘,末杯追入壘門,為勒所獲。
勒質末杯,遣使求和于疾陸眷,疾陸眷将許之,文鴦谏曰:“受命讨勒,甯以末杯一人,故縱成擒之冠?既失浚意,且有後憂,必不可許。
”疾陸眷不聽,以铠馬二百五十匹、金銀各一簏贈末杯。
勒歸之,又厚以金寶采絹報疾陸眷。
疾陸眷令文鴦與石季龍同盟,約為兄弟,遂引騎還。
昌等不能獨守,亦還。
建武初,匹磾推劉琨為大都督,結盟讨勒,并檄涉複辰、疾陸眷、末杯等三面俱集襄國,琨、匹磾進屯固安,以候衆軍。
勒懼,遣間使厚賂末杯。
然末杯既思報其舊恩,且因匹磾在外,欲襲奪其國,乃間匹磾于涉複辰、疾陸眷曰:“以父兄而從子弟邪?雖一旦有功,匹磾獨收之矣。
”涉複辰等以為然,引軍而還。
匹磾亦止。
會疾陸眷病死,匹磾自薊奔喪,至于右北平。
末杯宣言匹磾将篡,出軍擊敗之。
末杯遂害涉複辰及其子弟黨與二百餘人,自立為單于。
及王浚敗,匹磾領幽州刺史,劉琨自并州依之,複與匹磾結盟,俱讨石勒。
匹磾複為末杯所敗,士衆離散,懼琨圖己,遂害之,于是晉人離散矣。
匹磾不能自固,北依邵續,末杯又攻敗之。
匹磾被瘡,謂續曰:“吾夷狄慕義,以至破家,君若不忘舊要,與吾進讨,君之惠也。
”續曰:“賴公威德,續得效節。
今公有難,豈敢不俱!遂并力追末杯,斬獲略盡。
又令文鴦北讨末杯弟于薊城,及還,去城八十裡,聞續已沒,衆懼而散,複為石季龍所遮,文鴦以其親兵數百人力戰破之,始得入城。
季龍複抄城下,文鴦登城臨見,欲出擊之,匹磾不許。
文鴦曰:“我以勇聞,故百姓杖我。
見人被略而不救,非丈夫也。
令衆失望,誰複為我緻死乎!”遂将壯士數十騎出戰,殺胡甚多。
遇馬乏,伏不能起。
季龍呼曰:“大兄與我俱是戎狄,久望共同。
天不違願,今日相見,何故複戰?請釋杖。
”文鴦罵曰:“汝為寇虐,久應合死,吾兄不用吾計,故令汝得至此,吾甯死,不為汝擒。
”遂下馬苦戰,槊折,執刀力戰不已。
季龍軍四面解馬羅披自鄣,前捉文鴦。
文鴦戰自辰至申,力極而後被執。
城内大懼。
匹磾欲單騎歸朝,續弟樂安内史洎協兵,不許,洎複欲執台使王英送于季龍,匹磾正色責之曰:“卿不能遵兄之志,逼吾不得歸朝,亦以甚矣,複欲執天子使者,我雖胡素,所未聞也。
”因謂英曰:“匹磾世受重恩,不忘忠孝。
今日事逼,欲歸罪朝廷,而見逼迫,忠款不遂。
若得假息,未死之日,心不忘本。
”遂渡黃河南。
匹磾著朝服,持節,賓從出見季龍曰:“我受國恩,志在滅汝。
不幸吾國自亂,以至于此。
既不能死,又不能為汝敬也。
”勒及季龍素與匹磾結為兄弟,季龍起而拜之。
匹磾到襄國,又不為勒禮,常著朝服,持晉節。
經年,國中謀推匹磾為主,事露,被害。
文鴦亦遇鸩而死,惟末波存焉。
及死,弟牙立。
牙死,其後從祖就陸眷之孫遼立。
自務勿塵已後,值晉喪亂,自稱位号,據有遼西之地,而臣禦晉人。
其地西盡幽州,東界遼水。
然所統胡晉可三萬餘家,控弦可四五萬騎,而與石季龍遞相侵掠,連兵不息,竟為季龍所破,徙其遺黎數萬家于司雍之地。
其子蘭複聚兵,與季龍為患久之。
及石氏之亡,末波之子勤鸠集胡羯得萬餘人,保枉人山,自稱趙王,附于慕容俊。
俄為冉闵所敗,徙于繹幕,僭即尊号。
俊遣慕容恪擊之,勤懼而降。
魏浚,東郡東阿人也,寓居關中。
初為雍州小吏,河間王颙敗亂之際,以為武威将軍。
後為度支校尉,有幹用。
永嘉末,與流人數百家東保河陰之硖石。
時京邑荒儉,浚劫掠得谷麥,獻之懷帝,帝以為揚威将軍、平陽太守,度支如故。
以亂不之官。
及洛陽陷,屯于洛北石梁塢,撫養遺衆,漸修軍器。
其附賊者,皆先解喻,說大晉運數靈長,行已建立,歸之者甚衆。
其有恃遠不從命者,遣将讨之,服從而已,不加侵暴。
于是遠近感悅,襁負至者漸衆。
劉琨承制,假浚河南尹。
時太尉荀籓建行台在密縣,浚詣籓谘謀軍事,籓甚悅,要李矩同會。
矩将夜赴之,矩官屬以浚不可信,不宜夜往。
矩曰:“忠臣同心,将何疑乎!”及會,客主盡歎,浚因與矩相結而去。
劉曜忌浚得衆,率衆軍圍之。
劉演、郭默遣軍來救,曜分兵逆于河北,乃伏兵深隐處,以邀演、默軍,大破之,盡虜演等騎。
浚夜遁走,為曜所得,遂死之。
追贈平西将軍。
族子該領其衆。
該一名亥,本僑居京兆陰磐。
河間王颙之伐趙王倫,以該為将兵都尉。
及劉曜攻洛陽,随浚赴難,先領兵守金墉城,故得無他。
曜引去,餘衆依之。
時杜預子尹為弘農太守,屯宜陽界一泉塢,數為諸賊所抄掠。
尹要該共距之,該遣其将馬瞻将三百人赴尹。
瞻知其無備,夜襲尹殺之,迎該據塢。
塢人震懼,并服從之。
乃與李炬、郭默相結以距賊。
荀籓即以該為武威将軍,統城西雍涼人,使讨劉曜。
元帝承制,加冠軍将軍、河東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