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焉有此彼此!”乃一時遣之。
時劉琨所假河内太守郭默為劉元海所逼,乞歸于矩,矩将使其甥郭誦迎緻之,而不敢進。
會劉琨遣參軍張肇,率鮮卑範勝等五百馀騎往長安,屬默被圍,道路不通,将還依邵續,行至矩營,矩謂肇曰:“默是劉公所授,公家之事,知無不為。
”屠各舊畏鮮卑,遂邀肇為聲援,肇許之。
賊望見鮮卑,不戰而走。
誦潛遣輕舟濟河,使勇士夜襲懷城,掩賊留營,又大破之。
默遂率其屬歸于矩。
後劉聰遣從弟暢步騎三萬讨矩,屯于韓王故壘,相去七裡,遣使招矩。
時暢卒至,矩未暇為備,遣使奉牛酒詐降于暢,潛匿精勇,見其老弱。
暢不以為虞,大飨渠帥,人皆醉飽。
矩謀夜襲之,兵士以賊衆,皆有懼色。
矩令郭誦禱鄭子産祠曰:“君昔相鄭,惡鳥不鳴。
兇胡臭羯,何得過庭!”使巫揚言:“東裡有教,當遣神兵相助。
”将士聞之,皆踴躍争進。
乃使誦及督選楊璋等選勇敢千人,夜掩暢營,獲铠馬甚多,斬首數千級,暢僅以身免。
先是,郭默聞矩被攻,遣弟芝率衆援之。
既而聞破暢,芝複馳來赴矩。
矩乃與芝馬五百匹,分軍為三道,夜追賊,複大獲而旋。
先是,聰使其将趙固鎮洛陽,長史周振與固不協,密陳固罪。
矩之破暢也,帳中得聰書,敕暢平矩訖,過洛陽,收固斬之,便以振代固。
矩送以示固,固即斬振父子,遂率騎一千來降,矩還令守洛。
後數月,聰遣其太子粲率劉雅生等步騎十萬屯孟津北岸,分遣雅生攻趙固于洛。
固奔陽城山,遣弟告急,矩遣郭誦屯洛口以救之。
誦使将張皮簡精卒千人夜渡河。
粲候者告有兵至,粲恃其衆,不以為虞。
既而誦等奄至,十道俱攻,粲衆驚擾,一時奔潰,殺傷太半,因據其營,獲其器械軍資不可勝數。
及旦,粲見皮等人少,更與雅生悉餘衆攻之,苦戰二十餘日不能下。
矩進救之,使壯士三千泛舟迎皮。
賊臨河列陣,作長鈎以鈎船,連戰數日不得渡。
矩夜遣部将格增潛濟入皮壘,與皮選精騎千餘,而殺所獲牛馬,焚燒器械,夜穴圍而出,奔武牢。
聰追之,不及而退。
聰因憤恚,發病而死。
帝嘉其功,除矩都督河南三郡軍事、安西将軍、荥陽太守,封修武縣侯。
及劉粲嗣位,昏虐日甚,其将靳準乃起兵殺粲,并其宗族,發聰冢,斬其屍,遣使歸矩,稱“劉元海屠各小醜,因大晉事故之際,作亂幽并,矯稱天命,至令二帝幽沒虜庭。
辄率衆扶侍梓宮,因請上聞”。
矩馳表于帝,帝遣太常韓胤等奉迎梓宮,未至而準已為石勒、劉曜所沒。
矩以衆少不足立功,每慷慨憤歎。
及帝踐阼,以為都督司州諸軍事、司州刺史,改封平陽縣侯,将軍如故。
時弘農太守尹安、振威将軍宋始等四軍并屯洛陽,各相疑阻,莫有固志。
矩、默各遣千騎至洛以鎮之。
安等乃同謀告石勒,勒遣石生率騎五千至洛陽,矩、默軍皆退還。
俄而四将複背勒,遣使乞迎,默又遣步卒五百人入洛。
石生以四将相謀,不能自安,乃虜宋始一軍,渡河而南。
百姓相率歸矩,于是洛中遂空。
矩乃表郭誦為揚武将軍、陽翟令,阻水築壘,且耕且守,為滅賊之計。
屬趙固死,石生遣騎襲誦,誦多計略,賊至,辄設伏破之,虜掠無所得。
生怒,又自率四千餘騎暴掠諸縣,因攻誦壘,接戰須臾,退軍堮坂。
誦率勁勇五百追及生于磐脂故亭,又大破之。
矩以誦功多,表加赤幢曲蓋,封吉陽亭侯。
郭默欲侵祖約,矩禁之不可,遂為約所破。
石勒遣其養子匆襲默,默懼後患未已,将降于劉曜,遣參軍鄭雄詣矩謀之,矩距而不許。
後勒遣其将石良率精兵五千襲矩,矩逆擊不利。
郭誦弟元複為賊所執,賊遣元以書說矩曰:“去年東平曹嶷,西賓猗盧,矩如牛角,何不歸命?”矩以示誦,誦曰:“昔王陵母在賊,猶不改意,弟當何論!”勒複遺誦麈尾馬鞭,以示殷勤,誦不答。
勒将石生屯洛陽,大掠河南,矩、默大饑,默因複說矩降曜。
矩既為石良所破遂,從默計,遣使于曜。
曜遣從弟嶽軍于河陰,欲與矩謀攻石生。
勒遣将圍嶽,嶽閉門不敢出。
默後為石匆所敗,自密南奔建康。
矩聞之大怒,遣其将郭誦等赍書與默,又敕誦曰:“汝識脣亡之談不?迎接郭默,皆由于卿,臨難逃走,其必留之。
”誦追及襄城,默自知負矩,棄妻子而遁。
誦擁其餘衆而歸,矩待其妻子如初。
劉嶽以外援不至,降于石季龍。
矩所統将士有陰欲歸勒者,矩知之而不能讨,乃率衆南走,将歸朝廷,衆皆道亡,惟郭誦及參軍郭方,功曹張景,主簿苟遠,将軍骞韬、江霸、梁志、司馬尚、季弘、李瑰、段秀等百餘人棄家送矩。
至于魯陽縣,矩墜馬卒,葬襄陽之岘山。
段匹磾,東部鮮卑人也。
種類勁健,世為大人。
父務勿塵,遣軍助東海王越征讨有功,王浚表為親晉王,封遼西公,嫁女與務勿塵,以結鄰援。
懷帝即位,以務勿塵為大單于,匹磾為左賢王,率衆助國征讨,假撫軍大将軍。
務勿塵死,弟涉複辰以務勿塵子疾陸眷襲号。
劉曜逼洛陽,王浚遣督護王昌等
時劉琨所假河内太守郭默為劉元海所逼,乞歸于矩,矩将使其甥郭誦迎緻之,而不敢進。
會劉琨遣參軍張肇,率鮮卑範勝等五百馀騎往長安,屬默被圍,道路不通,将還依邵續,行至矩營,矩謂肇曰:“默是劉公所授,公家之事,知無不為。
”屠各舊畏鮮卑,遂邀肇為聲援,肇許之。
賊望見鮮卑,不戰而走。
誦潛遣輕舟濟河,使勇士夜襲懷城,掩賊留營,又大破之。
默遂率其屬歸于矩。
後劉聰遣從弟暢步騎三萬讨矩,屯于韓王故壘,相去七裡,遣使招矩。
時暢卒至,矩未暇為備,遣使奉牛酒詐降于暢,潛匿精勇,見其老弱。
暢不以為虞,大飨渠帥,人皆醉飽。
矩謀夜襲之,兵士以賊衆,皆有懼色。
矩令郭誦禱鄭子産祠曰:“君昔相鄭,惡鳥不鳴。
兇胡臭羯,何得過庭!”使巫揚言:“東裡有教,當遣神兵相助。
”将士聞之,皆踴躍争進。
乃使誦及督選楊璋等選勇敢千人,夜掩暢營,獲铠馬甚多,斬首數千級,暢僅以身免。
先是,郭默聞矩被攻,遣弟芝率衆援之。
既而聞破暢,芝複馳來赴矩。
矩乃與芝馬五百匹,分軍為三道,夜追賊,複大獲而旋。
先是,聰使其将趙固鎮洛陽,長史周振與固不協,密陳固罪。
矩之破暢也,帳中得聰書,敕暢平矩訖,過洛陽,收固斬之,便以振代固。
矩送以示固,固即斬振父子,遂率騎一千來降,矩還令守洛。
後數月,聰遣其太子粲率劉雅生等步騎十萬屯孟津北岸,分遣雅生攻趙固于洛。
固奔陽城山,遣弟告急,矩遣郭誦屯洛口以救之。
誦使将張皮簡精卒千人夜渡河。
粲候者告有兵至,粲恃其衆,不以為虞。
既而誦等奄至,十道俱攻,粲衆驚擾,一時奔潰,殺傷太半,因據其營,獲其器械軍資不可勝數。
及旦,粲見皮等人少,更與雅生悉餘衆攻之,苦戰二十餘日不能下。
矩進救之,使壯士三千泛舟迎皮。
賊臨河列陣,作長鈎以鈎船,連戰數日不得渡。
矩夜遣部将格增潛濟入皮壘,與皮選精騎千餘,而殺所獲牛馬,焚燒器械,夜穴圍而出,奔武牢。
聰追之,不及而退。
聰因憤恚,發病而死。
帝嘉其功,除矩都督河南三郡軍事、安西将軍、荥陽太守,封修武縣侯。
及劉粲嗣位,昏虐日甚,其将靳準乃起兵殺粲,并其宗族,發聰冢,斬其屍,遣使歸矩,稱“劉元海屠各小醜,因大晉事故之際,作亂幽并,矯稱天命,至令二帝幽沒虜庭。
辄率衆扶侍梓宮,因請上聞”。
矩馳表于帝,帝遣太常韓胤等奉迎梓宮,未至而準已為石勒、劉曜所沒。
矩以衆少不足立功,每慷慨憤歎。
及帝踐阼,以為都督司州諸軍事、司州刺史,改封平陽縣侯,将軍如故。
時弘農太守尹安、振威将軍宋始等四軍并屯洛陽,各相疑阻,莫有固志。
矩、默各遣千騎至洛以鎮之。
安等乃同謀告石勒,勒遣石生率騎五千至洛陽,矩、默軍皆退還。
俄而四将複背勒,遣使乞迎,默又遣步卒五百人入洛。
石生以四将相謀,不能自安,乃虜宋始一軍,渡河而南。
百姓相率歸矩,于是洛中遂空。
矩乃表郭誦為揚武将軍、陽翟令,阻水築壘,且耕且守,為滅賊之計。
屬趙固死,石生遣騎襲誦,誦多計略,賊至,辄設伏破之,虜掠無所得。
生怒,又自率四千餘騎暴掠諸縣,因攻誦壘,接戰須臾,退軍堮坂。
誦率勁勇五百追及生于磐脂故亭,又大破之。
矩以誦功多,表加赤幢曲蓋,封吉陽亭侯。
郭默欲侵祖約,矩禁之不可,遂為約所破。
石勒遣其養子匆襲默,默懼後患未已,将降于劉曜,遣參軍鄭雄詣矩謀之,矩距而不許。
後勒遣其将石良率精兵五千襲矩,矩逆擊不利。
郭誦弟元複為賊所執,賊遣元以書說矩曰:“去年東平曹嶷,西賓猗盧,矩如牛角,何不歸命?”矩以示誦,誦曰:“昔王陵母在賊,猶不改意,弟當何論!”勒複遺誦麈尾馬鞭,以示殷勤,誦不答。
勒将石生屯洛陽,大掠河南,矩、默大饑,默因複說矩降曜。
矩既為石良所破遂,從默計,遣使于曜。
曜遣從弟嶽軍于河陰,欲與矩謀攻石生。
勒遣将圍嶽,嶽閉門不敢出。
默後為石匆所敗,自密南奔建康。
矩聞之大怒,遣其将郭誦等赍書與默,又敕誦曰:“汝識脣亡之談不?迎接郭默,皆由于卿,臨難逃走,其必留之。
”誦追及襄城,默自知負矩,棄妻子而遁。
誦擁其餘衆而歸,矩待其妻子如初。
劉嶽以外援不至,降于石季龍。
矩所統将士有陰欲歸勒者,矩知之而不能讨,乃率衆南走,将歸朝廷,衆皆道亡,惟郭誦及參軍郭方,功曹張景,主簿苟遠,将軍骞韬、江霸、梁志、司馬尚、季弘、李瑰、段秀等百餘人棄家送矩。
至于魯陽縣,矩墜馬卒,葬襄陽之岘山。
段匹磾,東部鮮卑人也。
種類勁健,世為大人。
父務勿塵,遣軍助東海王越征讨有功,王浚表為親晉王,封遼西公,嫁女與務勿塵,以結鄰援。
懷帝即位,以務勿塵為大單于,匹磾為左賢王,率衆助國征讨,假撫軍大将軍。
務勿塵死,弟涉複辰以務勿塵子疾陸眷襲号。
劉曜逼洛陽,王浚遣督護王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