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
豹宵遁,退據東燕城,逖使潛進屯封丘以逼之。
馮鐵據二台,逖鎮雍丘,數遣軍要截石勒,勒屯戍漸蹙。
候騎常獲濮陽人,逖厚待遣歸。
鹹感逖恩德,率鄉裡五百家降逖。
勒又遣精騎萬人距逖,複為逖所破,勒鎮戍歸附者甚多。
時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受逖節度。
逖愛人下士,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
諸塢主感戴,胡中有異謀,辄密以聞。
前後克獲,亦由此也。
其有微功,賞不逾日。
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産,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醊,百姓感悅。
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其得人心如此。
故劉琨與親故書,盛贊逖威德。
诏進逖為鎮西将軍。
石勒不敢窺兵河南,使成臯縣修逖母墓,因與逖書,求通使交市,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方當推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将遣戴若思為都督,逖以若思是吳人,雖有才望,無弘緻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
且聞王敦與劉隗等構隙,慮有内難,大功不遂。
感激發病,乃緻妻孥汝南大木山下。
時中原士庶鹹謂逖當進據武牢,而反置家險厄,或谏之,不納。
逖雖内懷憂憤,而圖進取不辍,營繕武牢城,城北臨黃河,西接成臯,四望甚遠。
逖恐南無堅壘,必為賊所襲,乃使從子汝南太守濟率汝陽太守張敞、新蔡内史周闳率衆築壘。
未成,而逖病甚。
先是,華譚、庾闡問術人戴洋,洋曰:“祖豫州九月當死。
”初有妖星見于豫州之分,曆陽陳訓又謂人曰:“今年西北大将當死。
”逖亦見星,曰:“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
”俄卒于雍丘,時年五十六。
豫州士女若喪考妣,谯梁百姓為之立祠。
冊贈車騎将軍。
王敦久懷逆亂,畏逖不敢發,至是始得肆意焉。
尋以逖弟約代領其衆。
約别有傳。
逖兄納。
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
性至孝,少孤貧,常自炊釁以養母,平北将軍王敦聞之,遺其二婢,辟為從事中郎。
有戲之曰:“奴價倍婢。
”納曰:“百裡奚何必輕于五羖皮邪!”轉尚書三公郎,累遷太子中庶子。
曆官多所駁正,有補于時。
齊王冏建義,越王倫收冏弟北海王實及前前黃門郎弘農董祚弟艾,與冏俱起,皆将害之,納上疏救焉,并見宥。
後為中護軍、太子詹事,封晉昌公。
以洛下将亂,乃避地東南。
元帝作相,引為軍谘祭酒。
納好奕棋,王隐謂之曰:“禹惜寸陰,不聞數棋。
”對曰:“我奕忘憂耳。
”隐曰;“蓋聞古人遭逢,則以功達其道,若其不遇,則以言達其道。
古必有之,今亦宜然。
當晉未有書,而天下大亂,舊事蕩滅,君少長五都,遊臣四方,華裔成敗,皆當聞見,何不記述而有裁成?應仲遠作《風俗通》,崔子真作《政論》,蔡伯喈作《勸學篇》,史遊作《急就章》,猶皆行于世,便成沒而不朽。
仆雖無才,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無聞焉,所以自強不息也。
況國史明乎得失之迹,俱取散悉,此可兼濟,何必圍棋然後忘憂也!”納喟然歎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耳。
”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國猶有史官,況于大府,安可不置。
”因舉隐,稱“清純亮直,學思沈敏,五經、群史多所綜悉,且好學不倦,從善如流。
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貶與奪,誠一時之俊也。
”帝以問記室參軍鐘雅,雅曰:“納所舉雖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
”事遂停。
然史官之立,自納始也。
初,弟約與逖同母,偏相親愛,納與約異母,頗有不平,乃密以啟帝,稱:“約懷陵上之性,抑而使之可也。
今顯侍左右,假其權勢,将為亂階”。
人謂納與約異母,忌其寵貴,乃露其表以示約,約憎納如仇,朝廷因此棄納。
納既閑居,但清談、披閱文史而已。
及約為逆,朝野歎納有鑒裁焉。
溫峤以納州裡父黨,敬而拜之。
峤既為時用,盛言納有名理,除光祿大夫。
納嘗問梅陶曰:“君鄉裡立月旦評,何如?”陶曰:“善褒惡貶,則佳法也。
”納曰:“未益。
”時王隐在坐,因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
月旦,私法也。
”隐曰:“《易》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稱家者豈不是官?必須積久,善惡乃著,公私何異!古人有言,貞良而亡,先人之殃;酷烈而存,先人之勳。
累世乃著,豈但一月!若必月旦,則顔回食埃,不免貪污;盜跖引少,則為清廉。
朝種暮獲,善惡未定矣。
”時梅陶及鐘雅數說餘事,納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
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
”陶、雅并稱“有神錐,不可得槌”。
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
”雅無以對。
卒于家。
史臣曰:劉琨弱齡,本無異操,飛纓賈谧之館,借箸馬倫之幕,當于是日,實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貧,聞雞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艱,原其素懷,抑為貪亂者矣。
及金行中毀,乾維失統,三後流亡,遞萦居彘之禍,六戎橫噬,交肆長蛇之毒,于是素絲改色,跅弛易情,各運奇才,并騰英氣,遇時屯而感激,因世亂以驅馳,陳力危邦,犯疾風而表勁,勵其貞操,契寒松而立節,鹹能自緻三铉,成名一時。
古人有言曰:“世亂識忠良。
”益斯之謂矣。
天不祚晉,方啟戎心,越石區區,獨禦鲸鲵之銳,推心異類,竟終幽圄,痛哉!士稚葉迹中興,克複九州之半,而災星告釁,笠毂徒招,惜矣! 贊曰:越石才雄,臨危效忠,枕戈長息,投袂徼功,崎岖汾晉,契闊獯戎。
見欺段氏,于嗟道窮!祖生烈烈,夙懷奇節。
扣楫中流,誓清兇孽。
鄰醜景附,遺萌載悅。
天妖是征,國恥奚雪!
豹宵遁,退據東燕城,逖使潛進屯封丘以逼之。
馮鐵據二台,逖鎮雍丘,數遣軍要截石勒,勒屯戍漸蹙。
候騎常獲濮陽人,逖厚待遣歸。
鹹感逖恩德,率鄉裡五百家降逖。
勒又遣精騎萬人距逖,複為逖所破,勒鎮戍歸附者甚多。
時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受逖節度。
逖愛人下士,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
諸塢主感戴,胡中有異謀,辄密以聞。
前後克獲,亦由此也。
其有微功,賞不逾日。
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産,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醊,百姓感悅。
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其得人心如此。
故劉琨與親故書,盛贊逖威德。
诏進逖為鎮西将軍。
石勒不敢窺兵河南,使成臯縣修逖母墓,因與逖書,求通使交市,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方當推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将遣戴若思為都督,逖以若思是吳人,雖有才望,無弘緻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
且聞王敦與劉隗等構隙,慮有内難,大功不遂。
感激發病,乃緻妻孥汝南大木山下。
時中原士庶鹹謂逖當進據武牢,而反置家險厄,或谏之,不納。
逖雖内懷憂憤,而圖進取不辍,營繕武牢城,城北臨黃河,西接成臯,四望甚遠。
逖恐南無堅壘,必為賊所襲,乃使從子汝南太守濟率汝陽太守張敞、新蔡内史周闳率衆築壘。
未成,而逖病甚。
先是,華譚、庾闡問術人戴洋,洋曰:“祖豫州九月當死。
”初有妖星見于豫州之分,曆陽陳訓又謂人曰:“今年西北大将當死。
”逖亦見星,曰:“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
”俄卒于雍丘,時年五十六。
豫州士女若喪考妣,谯梁百姓為之立祠。
冊贈車騎将軍。
王敦久懷逆亂,畏逖不敢發,至是始得肆意焉。
尋以逖弟約代領其衆。
約别有傳。
逖兄納。
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
性至孝,少孤貧,常自炊釁以養母,平北将軍王敦聞之,遺其二婢,辟為從事中郎。
有戲之曰:“奴價倍婢。
”納曰:“百裡奚何必輕于五羖皮邪!”轉尚書三公郎,累遷太子中庶子。
曆官多所駁正,有補于時。
齊王冏建義,越王倫收冏弟北海王實及前前黃門郎弘農董祚弟艾,與冏俱起,皆将害之,納上疏救焉,并見宥。
後為中護軍、太子詹事,封晉昌公。
以洛下将亂,乃避地東南。
元帝作相,引為軍谘祭酒。
納好奕棋,王隐謂之曰:“禹惜寸陰,不聞數棋。
”對曰:“我奕忘憂耳。
”隐曰;“蓋聞古人遭逢,則以功達其道,若其不遇,則以言達其道。
古必有之,今亦宜然。
當晉未有書,而天下大亂,舊事蕩滅,君少長五都,遊臣四方,華裔成敗,皆當聞見,何不記述而有裁成?應仲遠作《風俗通》,崔子真作《政論》,蔡伯喈作《勸學篇》,史遊作《急就章》,猶皆行于世,便成沒而不朽。
仆雖無才,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無聞焉,所以自強不息也。
況國史明乎得失之迹,俱取散悉,此可兼濟,何必圍棋然後忘憂也!”納喟然歎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耳。
”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國猶有史官,況于大府,安可不置。
”因舉隐,稱“清純亮直,學思沈敏,五經、群史多所綜悉,且好學不倦,從善如流。
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貶與奪,誠一時之俊也。
”帝以問記室參軍鐘雅,雅曰:“納所舉雖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
”事遂停。
然史官之立,自納始也。
初,弟約與逖同母,偏相親愛,納與約異母,頗有不平,乃密以啟帝,稱:“約懷陵上之性,抑而使之可也。
今顯侍左右,假其權勢,将為亂階”。
人謂納與約異母,忌其寵貴,乃露其表以示約,約憎納如仇,朝廷因此棄納。
納既閑居,但清談、披閱文史而已。
及約為逆,朝野歎納有鑒裁焉。
溫峤以納州裡父黨,敬而拜之。
峤既為時用,盛言納有名理,除光祿大夫。
納嘗問梅陶曰:“君鄉裡立月旦評,何如?”陶曰:“善褒惡貶,則佳法也。
”納曰:“未益。
”時王隐在坐,因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
月旦,私法也。
”隐曰:“《易》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稱家者豈不是官?必須積久,善惡乃著,公私何異!古人有言,貞良而亡,先人之殃;酷烈而存,先人之勳。
累世乃著,豈但一月!若必月旦,則顔回食埃,不免貪污;盜跖引少,則為清廉。
朝種暮獲,善惡未定矣。
”時梅陶及鐘雅數說餘事,納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
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
”陶、雅并稱“有神錐,不可得槌”。
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
”雅無以對。
卒于家。
史臣曰:劉琨弱齡,本無異操,飛纓賈谧之館,借箸馬倫之幕,當于是日,實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貧,聞雞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艱,原其素懷,抑為貪亂者矣。
及金行中毀,乾維失統,三後流亡,遞萦居彘之禍,六戎橫噬,交肆長蛇之毒,于是素絲改色,跅弛易情,各運奇才,并騰英氣,遇時屯而感激,因世亂以驅馳,陳力危邦,犯疾風而表勁,勵其貞操,契寒松而立節,鹹能自緻三铉,成名一時。
古人有言曰:“世亂識忠良。
”益斯之謂矣。
天不祚晉,方啟戎心,越石區區,獨禦鲸鲵之銳,推心異類,竟終幽圄,痛哉!士稚葉迹中興,克複九州之半,而災星告釁,笠毂徒招,惜矣! 贊曰:越石才雄,臨危效忠,枕戈長息,投袂徼功,崎岖汾晉,契闊獯戎。
見欺段氏,于嗟道窮!祖生烈烈,夙懷奇節。
扣楫中流,誓清兇孽。
鄰醜景附,遺萌載悅。
天妖是征,國恥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