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而可不正其枉直,以杜其奸邪哉!竊見故司空、廣武侯琨,在惠帝擾攘之際,值群後鼎沸之難,戮力皇家,義誠彌厲,躬統華夷,親受矢石,石超授首,呂朗面縛,社稷克甯,銮輿反駕,奉迎之勳,琨實為隆,此琨效忠之一驗也。
其後并州刺史、東赢公騰以晉川荒匮,移鎮臨漳,太原、西河盡徙三魏。
琨受任并州,屬承其弊,到官之日,遺戶無幾,當易危之勢,處難濟之土,鸠集傷痍,撫和戎狄,數年之間,公私漸振。
會京都失守,群逆縱逸,邊萌頓仆,苟懷宴安,鹹以為并州之地四塞為困,且可閉關守險,畜資養徒,抗辭厲聲,忠亮奮發,以為天子沈辱而不隕身死節,情非所安,遂乃跋履山川,東西征讨。
屠各乘虛,晉陽沮潰,琨父母罹屠戮之殃,門族受殲夷之禍。
向使琨從州人之心,為自守之計,則聖朝未必加誅,而族黨可以不喪。
及猗盧敗亂,晉人歸奔,琨于平城納其初附。
将軍箕澹又以為此雖晉人,久在荒裔,難以法整,不可便用。
琨又讓之,義形于色。
假從澹議,偷于苟存,則晏然于并土,必不亡身于燕薊也。
琨自以備位方嶽,綱維不舉,無緣虛荷大任,坐居三司,是以陛下登阼,使引衍告遜,前後章表,具陳誠款。
尋令從事中郎臣續澹以章绶節傳奉還本朝,與匹磾使榮邵期一時俱發。
又匹磾以琨王室大臣,懼奪己威重,忌琨之形,漸彰于外。
琨知其如此,慮不可久,欲遣妻息大小盡詣京城,以其門室一委陛下。
有征舉之會,則身充一卒;若匹磾縱兇慝,則妻息可免。
具令臣澹密宣此旨,求诏敕路次,令相迎衛。
會王成從平陽逃來,說南陽王保稱号隴右,士衆甚盛,當移關中。
匹磾聞此,私懷顧望,留停榮邵,欲遣前兼鴻胪邊邈奉使詣保,懼澹獨南,言其此事,遂不許引路。
丹誠赤心,卒不上達。
匹磾兄眷喪亡,嗣子幼弱,欲因奔喪奪取其國。
又自以欺國陵家,懷邪樂禍,恐父母宗黨不容其罪,是以卷甲櫜弓,陰圖作亂,欲害其從叔驎、從弟末波等,以取其國。
匹磾親信密告驎、波,驎、波乃遣人距之,匹磾僅以身免。
百姓謂匹磾已沒,皆憑向琨。
若琨于時有害匹磾之情,則居然可擒,不複營于人力。
自此之後,上下并離,匹磾遂欲盡勒胡晉,徙居上谷。
琨深不然之,勸移厭次,南憑朝廷。
匹磾不能納,反禍害父息四人,從兄二息同時并命。
琨未遇害,知匹磾必有禍心,語臣等雲:“受國厚恩,不能克報,雖才略不及,亦由遇此厄運。
人誰不死,死生命也。
唯恨下不能效節于一方,上不得歸誠于陛下。
”辭旨慷慨,動于左右。
匹磾既害琨,橫加誣謗,言琨欲窺神器,謀圖不軌。
琨免述嚣頑兇之思,又無信布懼誅之情,崎岖亂亡之際,夾肩異類之間,而有如此之心哉!雖臧獲之愚,厮養之智,猶不為之,況在國士之列,忠節先著者乎! 匹磾之害琨,稱陛下密诏。
琨信有罪,陛下加誅,自當肆諸市朝,與衆棄之,不令殊俗之豎戮台輔之臣,亦已明矣。
然則擅诏有罪,雖小必誅;矯制有功,雖大不論,正以興替之根鹹在于此,開塞之由不可不閉故也。
而匹磾無所顧忌,怙亂專殺,虛假王命,虐害鼎臣,辱諸夏之望,敗王室之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若聖朝猶加隐忍,未明大體,則不逞之人襲匹磾之迹,殺生自由,好惡任意,陛下将何以誅之哉!折沖厭難,唯存戰勝之将;除暴讨亂,必須知略之臣。
故古語雲“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非虛言矣。
自河以北,幽并以南,醜類有所顧憚者,唯琨而已。
琨受害之後,群兇欣欣,莫不得意,鼓行中州,曾無纖介,此又華夷小大所以長歎者也。
伏惟陛下睿聖之隆,中興之緒,方将平章典刑,以經序萬國。
而琨受害非所,冤痛已甚,未聞朝廷有以甄論。
昔壺關三老訟衛太子之罪,谷永、劉向辨陳湯之功,下足以明功罪之分,上足以悟聖主之懷。
臣等祖考以來,世受殊遇,人侍翠幄,出簪彤管,弗克負荷,播越遐荒,與琨周旋,接事終始,是以仰慕三臣在昔之義,謹陳本末,冒以上聞,仰希聖朝曲賜哀察。
太子中庶子溫峤又上疏理之,帝乃下诏曰:“故太尉、廣武侯劉琨忠亮開濟,乃誠王家,不幸遭難,志節不遂,朕甚悼之。
往以戎事,未加吊祭。
其下幽州,便依舊吊祭。
”贈侍中、太尉,谥曰愍。
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善交勝己,而頗浮誇。
與範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其意氣相期如此。
在晉陽,常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賊聞之,皆凄然長歎。
中夜奏胡笳,賊又流涕歔欷,有懷土之切。
向曉複吹之,賊并棄圍而走。
子群嗣。
群字公度,少拜廣武侯世子。
随父在晉陽,遭逢寇亂,數領偏軍征讨。
性清慎,有裁斷,得士類歡心。
及琨為匹磾所害,琨從事中郎盧谌等率餘衆奉群依末波。
溫峤前後表稱:“姨弟劉群,内弟崔悅、盧谌等,皆在末波中,翹首南望。
愚謂此等并有文思,于人之中少可愍惜。
如蒙錄召,繼絕興亡,則陛下更生之恩,望古無二。
”鹹康二年,成帝诏征群等,為末波兄弟愛其才,托以道險不遣。
石季龍滅遼西,群及谌、悅同沒胡中,季龍皆優禮之,以群為中書令。
至冉闵敗後,群遇害。
時勒及季龍得公卿人士多殺之,其見擢用,終至大官者,唯有河東裴憲,渤海石璞,荥陽鄭系,颍川荀綽,北地傅暢及群、悅、谌等十餘人而已。
輿字慶孫。
隽朗有才局,與琨并尚書郭奕之甥,名著當時。
京都為之語曰:“洛中奕奕,慶孫,越石。
”辟宰府尚書郎。
兄弟素侮孫秀,及趙王倫輔政,孫秀執權,并免其官。
妹适倫世子荂,荂與秀不協,複以輿為散騎侍郎。
齊王冏輔政,以輿為中書侍郎。
東海王越、範陽王虓之舉兵也,以輿為颍川太守。
及河間王颙檄劉喬讨虓于許昌,矯诏曰:“颍川太守劉輿迫協範王虓,距逆诏命,多樹私黨,擅劫郡縣,合聚兵衆。
輿兄弟昔因趙王婚親,擅弄權勢,兇狡無道,久應誅夷,以遇赦令,得全首領。
小人不忌,為惡日滋,
其後并州刺史、東赢公騰以晉川荒匮,移鎮臨漳,太原、西河盡徙三魏。
琨受任并州,屬承其弊,到官之日,遺戶無幾,當易危之勢,處難濟之土,鸠集傷痍,撫和戎狄,數年之間,公私漸振。
會京都失守,群逆縱逸,邊萌頓仆,苟懷宴安,鹹以為并州之地四塞為困,且可閉關守險,畜資養徒,抗辭厲聲,忠亮奮發,以為天子沈辱而不隕身死節,情非所安,遂乃跋履山川,東西征讨。
屠各乘虛,晉陽沮潰,琨父母罹屠戮之殃,門族受殲夷之禍。
向使琨從州人之心,為自守之計,則聖朝未必加誅,而族黨可以不喪。
及猗盧敗亂,晉人歸奔,琨于平城納其初附。
将軍箕澹又以為此雖晉人,久在荒裔,難以法整,不可便用。
琨又讓之,義形于色。
假從澹議,偷于苟存,則晏然于并土,必不亡身于燕薊也。
琨自以備位方嶽,綱維不舉,無緣虛荷大任,坐居三司,是以陛下登阼,使引衍告遜,前後章表,具陳誠款。
尋令從事中郎臣續澹以章绶節傳奉還本朝,與匹磾使榮邵期一時俱發。
又匹磾以琨王室大臣,懼奪己威重,忌琨之形,漸彰于外。
琨知其如此,慮不可久,欲遣妻息大小盡詣京城,以其門室一委陛下。
有征舉之會,則身充一卒;若匹磾縱兇慝,則妻息可免。
具令臣澹密宣此旨,求诏敕路次,令相迎衛。
會王成從平陽逃來,說南陽王保稱号隴右,士衆甚盛,當移關中。
匹磾聞此,私懷顧望,留停榮邵,欲遣前兼鴻胪邊邈奉使詣保,懼澹獨南,言其此事,遂不許引路。
丹誠赤心,卒不上達。
匹磾兄眷喪亡,嗣子幼弱,欲因奔喪奪取其國。
又自以欺國陵家,懷邪樂禍,恐父母宗黨不容其罪,是以卷甲櫜弓,陰圖作亂,欲害其從叔驎、從弟末波等,以取其國。
匹磾親信密告驎、波,驎、波乃遣人距之,匹磾僅以身免。
百姓謂匹磾已沒,皆憑向琨。
若琨于時有害匹磾之情,則居然可擒,不複營于人力。
自此之後,上下并離,匹磾遂欲盡勒胡晉,徙居上谷。
琨深不然之,勸移厭次,南憑朝廷。
匹磾不能納,反禍害父息四人,從兄二息同時并命。
琨未遇害,知匹磾必有禍心,語臣等雲:“受國厚恩,不能克報,雖才略不及,亦由遇此厄運。
人誰不死,死生命也。
唯恨下不能效節于一方,上不得歸誠于陛下。
”辭旨慷慨,動于左右。
匹磾既害琨,橫加誣謗,言琨欲窺神器,謀圖不軌。
琨免述嚣頑兇之思,又無信布懼誅之情,崎岖亂亡之際,夾肩異類之間,而有如此之心哉!雖臧獲之愚,厮養之智,猶不為之,況在國士之列,忠節先著者乎! 匹磾之害琨,稱陛下密诏。
琨信有罪,陛下加誅,自當肆諸市朝,與衆棄之,不令殊俗之豎戮台輔之臣,亦已明矣。
然則擅诏有罪,雖小必誅;矯制有功,雖大不論,正以興替之根鹹在于此,開塞之由不可不閉故也。
而匹磾無所顧忌,怙亂專殺,虛假王命,虐害鼎臣,辱諸夏之望,敗王室之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若聖朝猶加隐忍,未明大體,則不逞之人襲匹磾之迹,殺生自由,好惡任意,陛下将何以誅之哉!折沖厭難,唯存戰勝之将;除暴讨亂,必須知略之臣。
故古語雲“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非虛言矣。
自河以北,幽并以南,醜類有所顧憚者,唯琨而已。
琨受害之後,群兇欣欣,莫不得意,鼓行中州,曾無纖介,此又華夷小大所以長歎者也。
伏惟陛下睿聖之隆,中興之緒,方将平章典刑,以經序萬國。
而琨受害非所,冤痛已甚,未聞朝廷有以甄論。
昔壺關三老訟衛太子之罪,谷永、劉向辨陳湯之功,下足以明功罪之分,上足以悟聖主之懷。
臣等祖考以來,世受殊遇,人侍翠幄,出簪彤管,弗克負荷,播越遐荒,與琨周旋,接事終始,是以仰慕三臣在昔之義,謹陳本末,冒以上聞,仰希聖朝曲賜哀察。
太子中庶子溫峤又上疏理之,帝乃下诏曰:“故太尉、廣武侯劉琨忠亮開濟,乃誠王家,不幸遭難,志節不遂,朕甚悼之。
往以戎事,未加吊祭。
其下幽州,便依舊吊祭。
”贈侍中、太尉,谥曰愍。
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善交勝己,而頗浮誇。
與範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其意氣相期如此。
在晉陽,常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賊聞之,皆凄然長歎。
中夜奏胡笳,賊又流涕歔欷,有懷土之切。
向曉複吹之,賊并棄圍而走。
子群嗣。
群字公度,少拜廣武侯世子。
随父在晉陽,遭逢寇亂,數領偏軍征讨。
性清慎,有裁斷,得士類歡心。
及琨為匹磾所害,琨從事中郎盧谌等率餘衆奉群依末波。
溫峤前後表稱:“姨弟劉群,内弟崔悅、盧谌等,皆在末波中,翹首南望。
愚謂此等并有文思,于人之中少可愍惜。
如蒙錄召,繼絕興亡,則陛下更生之恩,望古無二。
”鹹康二年,成帝诏征群等,為末波兄弟愛其才,托以道險不遣。
石季龍滅遼西,群及谌、悅同沒胡中,季龍皆優禮之,以群為中書令。
至冉闵敗後,群遇害。
時勒及季龍得公卿人士多殺之,其見擢用,終至大官者,唯有河東裴憲,渤海石璞,荥陽鄭系,颍川荀綽,北地傅暢及群、悅、谌等十餘人而已。
輿字慶孫。
隽朗有才局,與琨并尚書郭奕之甥,名著當時。
京都為之語曰:“洛中奕奕,慶孫,越石。
”辟宰府尚書郎。
兄弟素侮孫秀,及趙王倫輔政,孫秀執權,并免其官。
妹适倫世子荂,荂與秀不協,複以輿為散騎侍郎。
齊王冏輔政,以輿為中書侍郎。
東海王越、範陽王虓之舉兵也,以輿為颍川太守。
及河間王颙檄劉喬讨虓于許昌,矯诏曰:“颍川太守劉輿迫協範王虓,距逆诏命,多樹私黨,擅劫郡縣,合聚兵衆。
輿兄弟昔因趙王婚親,擅弄權勢,兇狡無道,久應誅夷,以遇赦令,得全首領。
小人不忌,為惡日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