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劉琨子群琨兄輿輿子演祖逖兄納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漢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祖邁,有經國之才,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

    父蕃,清高沖儉,位至光祿大夫。

    琨少得俊朗之目,與範陽祖納俱以雄豪著名。

    年二十六,為司隸從事。

    時征虜将軍石崇河南金谷澗中有别廬,冠絕時輩,引緻賓客,日以賦詩。

    琨預其間,文詠頗為當時所許。

    秘書監賈谧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

    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之徒,并以文才降節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間,号曰“二十四友’。

    太尉高密王泰辟為掾,頻遷著作郎、太學博士、尚書郎。

     趙王倫執政,以琨為記室督,轉從事中郎。

    倫子荂,即琨姊婿也,故琨父子兄弟并為倫所委任。

    及篡,荂為皇太子,琨為荂詹事。

    三王之讨倫也,以琨為冠軍、假節,與孫秀子會率宿衛兵三萬距成都王穎,戰于黃橋,琨大敗而還,焚河橋以自固。

    及齊王冏輔政,以其父兄皆有當世之望,故特宥之,拜兄輿為中書郎,琨為尚書左丞,轉司徒左長史。

    冏敗,範陽王虓鎮許昌,引為司馬。

     及惠帝幸長安,東海王越謀迎大駕,以琨父蕃為淮北護軍、豫州刺史。

    劉喬攻範陽王虓于許昌也,琨輿汝南太守杜育等率兵救之,未至而虓敗,琨輿虓俱奔河北,琨之父母遂為劉喬所執。

    琨乃說冀州刺史溫羨,使讓位于虓。

    及虓領冀州,遺琨詣幽州,乞師于王浚,得突騎八百人,與虓濟河,共破東平王懋于廪丘,南走劉喬,始得其父母。

    又斬石超,降呂朗,因統諸軍奉迎大駕于長安。

    以動封廣武侯,邑二千戶。

      永嘉元年,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軍,領匈奴中郎将。

    琨在路上表曰:“臣以頑蔽,志望有限,因緣際會,遂忝過任。

    九月末得發,道險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擊衆,冒險而進,頓伏艱危,辛苦備嘗,即日達壺口關。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于路。

    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

    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唯有壺關,可得告籴。

    而此二道,九州之陰,數人當路,則百夫不敢進,公私往反,沒喪者多。

    嬰守窮城,不得薪采,耕牛既盡,又乏田器。

    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寝食。

    臣伏思此州雖去邊朔,實迩皇畿,南通河内,東連司冀,北捍殊俗,西禦強虜,是勁弓良馬勇士精銳之所出也。

    當須委輸,乃全其命。

    今上尚書,請此州谷五百萬斛,絹五百萬匹,綿五百萬斤。

    願陛下時出臣表,速見聽處。

    ”朝廷許之。

     時東嬴公騰自晉陽鎮鄴,并土饑荒,百姓随騰南下,餘戶不滿二萬,寇賊繼橫,道路斷塞。

    琨募得千餘人,轉鬥至晉陽。

    府寺焚毀,僵屍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複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

    琨翦除荊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獄。

    寇盜互來掩襲,恆以城門為戰場,百姓負楯以耕,屬鞬而耨。

    琨撫循勞徠,甚得物情。

    劉元海時在離石,相去三百許裡。

    琨密遣離間其部雜虜,降者萬餘落。

    元海甚懼,遂城蒲子而居之。

    在官未期,流人稍複,雞犬之音複相接矣。

    琨父蕃自洛赴之。

    人士奔迸者多歸于琨,琨善于懷撫,而短于控禦。

    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

    然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辄複縱逸。

     河南徐潤者,以音律自通,遊于貴勢,琨甚愛之,署為晉陽令。

    潤恃寵驕恣,幹預琨政。

    奮威護軍令狐盛性亢直,數以此為谏,并勸琨除潤,琨不納。

    初,單于猗?以救東嬴公騰之功,琨表其弟猗盧為代郡公,與劉希合衆于中山。

    王浚以琨侵己之地,數來擊琨,琨不能抗,由是聲實稍損。

    徐潤又谮令狐盛于琨曰:“盛将勸公稱帝矣。

    ”琨不之察,便殺之。

    琨母曰:“汝不能弘經略,駕豪傑,專欲除勝己以自安,當何以得濟!如是,禍必及我。

    ”不從。

    盛子泥奔于劉聰,具言虛實。

    聰大喜,以泥為鄉導。

    屬上黨太守襲醇降于聰,雁門烏丸複反,琨親率精兵出禦之。

    聰遣子粲及令狐泥乘虛襲晉陽,太原太守高喬以郡降聰,琨父母并遇害。

    琨引猗盧并力攻粲,大敗之,死者十五六。

    琨乘勝追之,更不能克。

    猗盧以為聰未可滅,遺琨牛羊車馬而去,留其将箕澹、段繁等戍晉陽。

    琨志在複仇,而屈于力弱,泣血屍立,撫慰傷痍,移居陽邑城,以招集亡散。

     愍帝即位,拜大将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

    琨上疏謝曰:  陛下略臣大愆,錄臣小善,猥蒙天恩,光授殊寵,顯以蟬冕之榮,崇以上将之位。

    伏省诏書,五情飛越。

     臣聞晉文以郤縠為元帥而定霸功,高祖以韓信為大将而成王業,鹹有敦詩閱禮之德,戎昭果毅之威,故能振豐功于荊南,拓洪基于河北。

    況臣凡陋,拟蹤前哲,俯懼折鼎,慮在覆餗。

    昔曹沫三北,而收功于柯盟;馮異垂翅,而奮翼于渑池,皆能因敗為成,以功補過。

    陛下宥過之恩已隆,而臣自新之善不立。

    臣雖不逮,預聞前訓,恭讓之節,臣猶庶幾。

    所以冒承寵命者,實欲沒身報國,辄死自效,要以緻命寇場,盡其臣節。

    至于寵榮之施,非言辭所謝。

    又谒者史蘭、殿中中郎王春等繼至,奉诏,臣俯尋聖旨,伏紙飲淚。

     臣聞夷險流行,古今代有,靈厭皇德,曾未悔禍。

    蟻狄續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國,七廟阙禋祀之飨,百官喪彜倫之序,梓宮淪辱,山陵未兆,率土永慕,思同考妣。

    陛下龍姿日茂,睿質彌光,升區宇于既頹,崇社稷于已替,四海之内,肇有上下,九服之萌,複睹典制。

    伏惟陛下蒙塵于外,越在秦郊,蒸嘗之敬在心,桑梓之思未克。

    臣備位曆年,才質驽下,丘山之釁已彰,毫厘之效未著。

    頃以時宜,權假位号,竟無殪戎之績,而有負乘之累,當肆刑書,以明黜陟。

    是以臣前表上聞,敢緣愚款,乞奉先朝之班,苟存偏師之職,赦其三敗之愆,必其一功之用,得騁志虜場,快意大逆,雖身膏野草,無恨黃墟。

    陛下偏恩過隆,曲蒙擢拔,遂授上将,位兼常伯,征讨之務,得從事宜。

    拜命驚惶,五情戰悸,懼于隕越,以為朝羞。

    昔申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