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四

關燈
後以峤博聞多識,屬書典實,有良史之志,轉秘書監,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

    寺為内台,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皆典統之。

    初,峤以《漢紀》煩穢,慨然有改作之意。

    會為台郎,典官制事,由是得遍觀秘籍,遂就其緒,起于光武,終于孝獻,一百九十五年,為帝紀十二卷、皇後紀二卷、十典十卷、傳七十卷及三譜、序傳、目錄,凡九十七卷。

    峤以皇後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易為皇後紀,以次帝紀。

    又改志為典,以有《堯典》故也。

    而改名《漢後書》奏之。

    诏朝臣會議。

    時中書監荀勖、令和峤、太常張華、侍中王濟鹹以峤文質事核,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藏之秘府。

    後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瓘為東宮傅,列上通講,事遂施行。

    峤所著論議難駁詩賦之屬數十萬言,其所奏官制、太子宜還宮及安邊、雩祭、明堂辟雍、浚導河渠,巡禹之舊迹置都水官,修蠶宮之禮置長秋,事多施行。

    元康三年卒,追贈少府,谥曰簡。

     峤性嗜酒,率常沈醉。

    所撰書十典未成而終,秘書監何劭奏峤中子徹為佐著作郎,使踵成之,未竟而卒。

    後監缪徵又奏峤少子暢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并草魏、晉紀傳,與著作郎張載等俱在史官。

    永嘉喪亂,經籍遺沒,峤書存者五十餘卷。

     峤有三子:頤、徹、暢。

    頤嗣,官至長樂内史。

    暢有才思,所著文章數萬言。

    遭寇亂,避難荊州,為賊所害,時年四十。

     石鑒,字林伯,樂陵厭次人也。

    出自寒素,雅志公亮。

    仕魏,曆尚書郎、侍禦史、尚書左丞、禦史中丞,多所糾正,朝廷憚之,出為并州刺史、假節、護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陽子。

    入為司隸校尉,轉尚書。

    時秦、涼為虜所敗,遣鑒都督隴右諸軍事,坐論功虛僞免官。

    後為鎮南将軍、豫州刺史,坐讨吳賊虛張首級。

    诏曰:“昔雲中守魏尚以斬首不實受刑,武牙将軍田順以詐增虜獲自殺,誣罔敗法,古今所疾。

    鑒備大臣,吾所取信。

    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敗為得,竟不推究。

    中間黜免未久,尋複授用,冀能補過,而乃與下同詐。

    所謂大臣,義得爾乎!有司奏是也,顧未忍耳。

    今遣歸田裡,終身不得複用,勿削爵土也。

    ”久之,拜光祿勳,複為司隸校尉,稍加特進,遷右光祿大夫、開府,領司徒。

    前代三公冊拜,皆設小會,所以崇宰輔之制也。

    自魏末已後,廢不複行。

    至鑒,有诏令會,遂以為常。

    太康末,拜司空,領太子太傅。

     武帝崩,鑒與中護軍張劭監統山陵。

    時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傅楊駿所疑,不敢臨喪,出營城外。

    時有告亮欲舉兵讨駿,駿大懼,白太後令帝為手诏,诏鑒及張劭使率陵兵讨亮。

    劭,駿甥也,便率所領催鑒速發,鑒以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視亮,已别道還許昌,于是駿止,論者稱之。

    山陵訖,封昌安縣侯。

    元康初,為太尉。

    年八十餘,克壯慷慨,自遇若少年,時人美之。

    尋薨,谥曰元。

    子陋,字處賤,襲封,曆屯騎校尉。

     溫羨,字長卿,太原祁人,漢護羌校尉序之後也。

    祖恢,魏揚州刺史。

    父恭,濟南太守。

    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龍”。

    羨少以朗寤見稱,齊王攸辟為掾,遷尚書郎。

    惠帝即位,拜豫州刺史,入為散騎常侍,累遷尚書。

    及齊王冏輔政,以羨攸之故吏,意特親之,轉吏部尚書。

     先是,張華被誅,冏建議欲複其官爵。

    論者或以為非,羨駁之曰:“自天子已下,争臣各有差,不得歸罪于一人也。

    故晏子曰:‘為已死亡,非其親昵,誰能任之?”裡克之殺二庶,陳乞之立陽生,漢朝之誅諸呂,皆積年之後乃得立事。

    未有事主見存,而得行其志于數月之内者也。

    式乾之會,張華獨谏。

    上宰不和,不能承風贊善,望其指麾從命,不亦難乎!況今皇後谮害其子,内難不預,禮非所在。

    且後體齊于帝,尊同皇極,罪在枉子,事不為逆,義非所讨。

    今以華不能廢枉子之後,與趙盾不讨殺君之賊同,而貶責之,于義不經通也。

    ”華竟得追複爵位。

     其後以從駕讨成都王穎有勳,封大陵縣公,邑千八百戶。

    出為冀州刺史,加後将軍,範陽王虓敗于許昌也,自牧冀州,羨乃避之。

    惠帝之幸長安,以羨為中書令,不就。

    及帝還洛陽,征為中書監,加散騎常侍。

    未拜,會帝崩。

    懷帝即位,遷左光祿大夫、開府,領司徒。

    論者佥謂為速。

    在位未幾,病卒,贈司徒,谥曰元。

    有三子:祗、允、裕。

     祗字敬齊,太傅西曹掾。

    允字敬鹹,太子舍人。

    裕字敬嗣,尚武安長公主,官至左光祿大夫。

     史臣曰:晉氏中朝,承累世之資,建兼并之業,衣冠斯盛,英彥如林。

    此數公者,或以雅望處台槐,或以高名居保傅,自非一時之秀,亦曷能至于斯。

    惜其參緘于論道之辰,獨善于兼濟之日,良圖鲠議,無足多談。

    然退已進賢,林叔弘推讓之美;自家刑國,宣伯協恭孝之規。

    子若之儒素為基,偉容之苦節流譽,慶垂來葉,不亦宜哉!石鑒以公亮升,溫羨以明寤顯,屬于危亂,不隕其名。

    歲寒見松柏之後凋,斯人之謂矣。

     贊曰:讓矣密陵,孝哉廣陸。

    欽既博雅,表亦貞肅。

    鑒績克宣,溫聲載穆。

    同锵玉振,争芬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