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四

關燈
大王共輔朝政。

    志聞兩雄不俱處,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還定省,推崇齊王,徐結四海之心,此計之上也。

    ”穎納之,遂以母疾還籓,委重于冏。

    由是穎獲四海之譽,天下歸心。

    朝廷封志為武強侯,加散騎常侍。

     及河間王颙納李含之說,欲内除二王,樹穎儲副,遣報穎,穎将應之,志正谏,不從。

    及冏滅,穎遙執期權,遂懷觖望之心。

    以長沙王乂在内,不得恣其所欲,密欲去乂。

    時荊州有張昌之亂,穎表求親征,朝廷許之。

    會昌等平,乃回兵以讨乂。

    志谏曰:“公前有複皇祚之大勳,及事平,歸功于齊,辭九錫之賞,不當朝政之權,振陽翟饑人,葬黃橋白骨,皆盛德之事,四海之人莫不荷賴矣。

    逆寇縱肆,猾擾荊、楚,今公掃清群難,南土以甯,振旅而旋,頓軍關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穎不納。

      及乂死,穎表志為中書監,留鄴,參署相府事。

    乘與敗于蕩陰,穎遣志督兵迎帝。

    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

    時甲士尚萬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曉,衆皆成列,而程太妃戀鄴不欲去,穎未能決。

    俄而衆潰,唯志與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複勸穎早發。

    時有道士姓黃,号曰聖人,太妃信之。

    及使呼人,道士求兩杯酒,飲訖,抛杯而去,于是志計始決。

    而人馬複散,志于營陣間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

    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裡,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

    ”帝曰:“甚佳。

    ”于是禦犢車便發。

    屯騎校尉郝昌先領兵八千守洛陽,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

    志喜于複振,啟天子宜下赦書,與百姓同其休慶。

    既達洛陽,志啟以滿奮為司隸校尉。

    奔散者多還,百官粗備,帝悅,賜志絹二百匹、綿百斤、衣一襲、鶴绫袍一領。

     初,河間王颙聞王浚起兵,遣右将軍張方救鄴。

    方聞成都軍敗,頓兵洛陽,不敢進,縱兵虜掠,密欲遷都長安,将焚宗廟宮室,以絕人心。

    志說方曰:“昔董卓無道,焚燒洛陽,怨毒之聲,百年猶存,何為襲之!”乃止。

    方遂逼天子幸其壘。

    帝垂泣就輿,唯志侍側,曰:“陛下今日之事,當一從右将軍。

    臣驽怯,無所雲補,唯知盡微誠,不離左右而已。

    ”停方壘三日便西,志複從至長安。

    穎被黜,志亦免官。

     及東海王越奉迎大駕,颙啟帝複穎還鄴,以志為魏郡太守,加左将軍,随穎北鎮。

    行達洛陽,而平昌公模遣前鋒督護馮嵩距穎。

    穎還長安,未至而聞颙斬張方,求和于越。

    穎住華陰,志進長安,詣阙陳謝,即還就穎于武關。

    奔南陽,複為劉陶所驅,回詣河北。

    及穎薨,官屬奔散,唯志親自殡送,時人嘉之。

    越命志為軍谘祭酒,遷衛尉,永嘉末,轉尚書。

    洛陽沒,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劉琨。

    至陽邑,為劉粲所虜,與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陽。

    長子谌。

     谌字子諒,清敏有理思,好《老》《莊》,善屬文。

    選尚武帝女荥陽公主,拜驸馬都尉,未成禮而公主卒。

    後州舉秀才,辟太尉掾。

    洛陽沒,随志北依劉琨,與志俱為劉粲所虜。

    粲據晉陽,留谌為參軍。

    琨收散卒,引猗盧騎還攻粲。

    粲敗走,谌得赴琨,先父母兄弟在平陽者,悉為劉聰所害。

    琨為司空,以谌為主薄,轉從事中郎。

    琨妻即谌之從母,既加親愛,又重其才地。

      建興末,随琨投段匹磾。

    匹磾自領幽州,取谌為别駕。

    匹磾既害琨,尋亦敗喪。

    時南路阻絕,段末波在遼西,谌往投之。

    元帝之初,末波通使于江左,谌因其使抗表理琨,文旨甚切,于是即加吊祭。

    累徵谌為散騎中書侍郎,而為末波所留,遂不得南渡。

    末波死,弟遼代立,谌流離世故且二十載。

    石季龍破遼西,複為季龍所得,以為中書侍郎、國子祭酒、侍中、中書監。

    屬冉闵誅石氏,谌随闵軍,于襄國遇害,時年六十七,是歲永和六年也。

     谌名家子,早有聲譽,才高行潔,為一時所推。

    值中原喪亂,與清河崔悅、穎川荀綽、河東裴憲、北地傅暢并淪陷非所,雖俱顯于石氏,恆以為辱。

    谌每謂諸子曰:“吾身沒之後,但稱晉司空從事中郎爾。

    ”撰《祭法》,注《莊子》,及文集,皆行于世。

     悅字道儒,魏司空林曾孫,劉琨妻子之侄也。

    與谌俱為琨司空從事中郎,後為末波佐史。

    沒石氏,亦居大官。

    其綽、憲、暢并别有傳。

     華表,字偉容,平原高唐人也,父歆,清德高行,為魏太尉。

    表年二十,拜散騎黃門郎,累遷侍中。

    正元初,石苞來朝,盛稱高貴鄉公,以為魏武更生。

    時聞者流汗沾背,表懼禍作,頻稱疾歸下舍,故免于大難。

    後遷尚書。

    五等建,封觀陽伯。

    坐供給喪事不整,免。

    泰始中,拜太子少傅,轉光祿勳。

    遷太常卿。

    數歲,以老病乞骸骨。

    诏曰:“表清貞履素,有老成之美,久幹王事,靜恭匪懈。

    而以疾固辭,章表懇至。

    今聽如所上,以為太中大夫,賜錢二十萬,床帳褥席祿賜與卿同,門施行馬。

    ”表以苦節垂名,司徒李胤、司隸王宏等并歎美表清澹退靜,以為不可得貴賤而親疏也。

    鹹甯元年八月卒,時年七十二,谥曰康,诏賜朝服。

    有六子:暠、岑、峤、鑒、澹、簡。

     暠字長駿,弘敏有才義。

    妻父盧毓典選,難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