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二年卒,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谥曰元。
球弟豫,永嘉末為尚書。
李胤,字宣伯,遼東襄平人也。
祖敏,漢河内太守,去官還鄉裡,遼東太守公孫度欲強用之,敏乘輕舟浮滄海,莫知所終。
胤父信追求積年,浮海出塞,竟無所見,欲行喪制服,則疑父尚存,情若居喪而不聘娶。
後有鄰居故人與其父同年者亡,因行喪制服。
燕國徐邈與之同州裡,以不孝莫大于無後,勸使娶妻。
既生胤,遂絕房室,恆如居喪禮,不堪其憂,數年而卒。
胤既幼孤,母又改行,有識之後,降食哀戚,亦以喪禮自居。
又以祖不知存亡,設木主以事之。
由是以孝聞。
容貌質素,頹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則。
初仕郡上計掾,州辟部從事、治中,舉孝廉,參鎮北軍事。
遷樂平侯相,政尚清簡。
入為尚書郎,遷中護軍司馬、吏部郎,铨綜廉平。
賜爵關中侯,出補安豐太守。
文帝引為大将軍從事中郎,遷禦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
伐蜀之役,為西中郎将、督關中諸軍事。
後為河南尹,封廣陸伯。
泰始初,拜尚書,進爵為侯。
胤奏以為:“古者三公坐而論道,内參六官之事,外與六卿之教,或處三槐,兼聽獄訟,稽疑之典,謀及卿士。
陛下聖德欽明,垂心萬機,猥發明诏,儀刑古式,雖唐、虞疇谘,周文翼翼,無以加也。
自今以往,國有大政,可親延群公,詢納谠言。
其軍國所疑,延詣省中,使侍中、尚書谘論所宜。
若有疾病,不任觐會,臨時遣侍臣訊訪。
”诏從之。
遷吏部尚書仆射,尋轉太子少傅。
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
胤屢自表讓,忝傅儲宮,不宜兼監司之官。
武帝以二職并須忠賢,故每不許。
鹹甯初,皇太子出居東宮,帝以司錄事任峻重,而少傅有旦夕輔導之務,胤素羸,不宜久勞之,轉拜侍中,加特進。
俄遷尚書令,侍中、特進如故。
胤雖曆職内外,而家至貧儉,兒病無以市藥。
帝聞之,賜錢十萬。
其後帝以司徒舊丞相之職,诏以胤為司徒。
在位五年,簡亮持重,稱為任職。
以吳會初平,大臣多有勳勞,宜有登進,乃上疏遜位。
帝不聽,遣侍中宣旨,優诏敦谕,絕其章表。
胤不得已,起視事。
太康三年薨,诏遣禦史持節監喪緻祠,谥曰成。
皇太子命舍人王贊诔之,文義甚美。
帝後思胤清節,诏曰:“故司徒李胤,太常彭灌,并履忠清儉,身沒,家無餘積,賜胤家錢二百萬、谷千斛,灌家半之。
”三子,固、真長、修。
固字萬基,散騎郎,先胤卒,固子志嗣爵。
志字彥道,曆位散騎侍郎、建威将軍、陽平太守。
真長位至太仆卿。
修黃門侍郎、太弟中庶子。
盧欽,字子若,範陽涿人也。
祖植,漢侍中。
父毓,魏司空。
世以儒業顯。
欽清淡有遠識,笃志經史,舉孝廉,不行,魏大将軍曹爽辟為掾。
爽弟嘗有所屬請,欽白爽子弟不宜幹犯法度,爽深納之,而罰其弟。
除尚書郎。
爽誅,免官。
後為侍禦史,襲父爵大利亭侯,累遷琅邪太守。
宣帝為太傅,辟從事中郎,出為陽平太守,遷淮北都督、伏波将軍,甚有稱績。
征拜散騎常侍、大司農,遷吏部尚書,進封大梁侯。
武帝受禅,以為都督沔北諸軍事、平南将軍、假節,給追鋒轺卧車各一乘、第二驸馬二乘、騎具刀器、禦府人馬铠等,及錢三十萬。
欽在鎮寬猛得中,疆埸無虞。
入為尚書仆射,加侍中、奉車都尉,領吏部。
以清貧,特賜絹百匹。
欽舉必以材,稱為廉平。
鹹甯四年卒,诏曰:“欽履道清正,執德貞素。
文武之稱,著于方夏。
入跻機衡,惟允庶事。
肆勤内外,有匪躬之節。
不幸薨沒,朕甚悼之。
其贈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布五十匹、錢三十萬。
”谥曰元。
又以欽忠清高潔,不營産業,身沒之後,家無所庇,特賜錢五十萬,為立第舍。
複下诏曰:“故司空王基、衛将軍盧欽、領典軍将軍楊嚣,并素清貧,身沒之後,居無私積。
頃者饑馑,聞其家大匮,其各賜谷三百斛。
”欽曆宰州郡,不尚功名,唯以平理為務。
祿俸散之親故,不營赀産。
動循禮典,妻亡,制廬杖,終喪居外。
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名曰《小道》。
子浮嗣。
浮字子雲,起家太子舍人。
病疽截手,遂廢。
然朝廷器重之,以為國子博士、祭酒、秘書監,皆不就。
欽弟珽字子笏,衛尉卿。
珽子志。
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書郎,出為鄴令。
成都王穎之鎮鄴也,愛其才量,委以心膂,遂為謀主。
齊王冏起義,遣使告穎。
穎召志計事,志曰:“趙王無道,肆行篡逆,四海人神,莫不憤怒。
今殿下總率三軍,應期電發,子來之衆,不召自至。
掃夷兇逆,必有征無戰。
然兵事至重,聖人所慎。
宜旌賢任才,以收時望。
”穎深然之,改選上佐,高辟掾屬,以志為谘議參軍,仍補左長史,專掌文翰。
穎前鋒都督趙骧為倫所敗,士衆震駭,議者多欲還保朝歌。
志曰:“今我軍失利,敵新得勝,必有輕易陵轹之情,若頓兵不進,三軍畏衄,懼不可用。
且戰何能無勝負,宜更選精兵,星行倍道,出賊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穎從之。
及倫敗,志勸穎曰:“齊王衆号百萬,與張泓等相持不能決,大王迳得濟河,此之大勳,莫之與比,而齊王今當與
球弟豫,永嘉末為尚書。
李胤,字宣伯,遼東襄平人也。
祖敏,漢河内太守,去官還鄉裡,遼東太守公孫度欲強用之,敏乘輕舟浮滄海,莫知所終。
胤父信追求積年,浮海出塞,竟無所見,欲行喪制服,則疑父尚存,情若居喪而不聘娶。
後有鄰居故人與其父同年者亡,因行喪制服。
燕國徐邈與之同州裡,以不孝莫大于無後,勸使娶妻。
既生胤,遂絕房室,恆如居喪禮,不堪其憂,數年而卒。
胤既幼孤,母又改行,有識之後,降食哀戚,亦以喪禮自居。
又以祖不知存亡,設木主以事之。
由是以孝聞。
容貌質素,頹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則。
初仕郡上計掾,州辟部從事、治中,舉孝廉,參鎮北軍事。
遷樂平侯相,政尚清簡。
入為尚書郎,遷中護軍司馬、吏部郎,铨綜廉平。
賜爵關中侯,出補安豐太守。
文帝引為大将軍從事中郎,遷禦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
伐蜀之役,為西中郎将、督關中諸軍事。
後為河南尹,封廣陸伯。
泰始初,拜尚書,進爵為侯。
胤奏以為:“古者三公坐而論道,内參六官之事,外與六卿之教,或處三槐,兼聽獄訟,稽疑之典,謀及卿士。
陛下聖德欽明,垂心萬機,猥發明诏,儀刑古式,雖唐、虞疇谘,周文翼翼,無以加也。
自今以往,國有大政,可親延群公,詢納谠言。
其軍國所疑,延詣省中,使侍中、尚書谘論所宜。
若有疾病,不任觐會,臨時遣侍臣訊訪。
”诏從之。
遷吏部尚書仆射,尋轉太子少傅。
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
胤屢自表讓,忝傅儲宮,不宜兼監司之官。
武帝以二職并須忠賢,故每不許。
鹹甯初,皇太子出居東宮,帝以司錄事任峻重,而少傅有旦夕輔導之務,胤素羸,不宜久勞之,轉拜侍中,加特進。
俄遷尚書令,侍中、特進如故。
胤雖曆職内外,而家至貧儉,兒病無以市藥。
帝聞之,賜錢十萬。
其後帝以司徒舊丞相之職,诏以胤為司徒。
在位五年,簡亮持重,稱為任職。
以吳會初平,大臣多有勳勞,宜有登進,乃上疏遜位。
帝不聽,遣侍中宣旨,優诏敦谕,絕其章表。
胤不得已,起視事。
太康三年薨,诏遣禦史持節監喪緻祠,谥曰成。
皇太子命舍人王贊诔之,文義甚美。
帝後思胤清節,诏曰:“故司徒李胤,太常彭灌,并履忠清儉,身沒,家無餘積,賜胤家錢二百萬、谷千斛,灌家半之。
”三子,固、真長、修。
固字萬基,散騎郎,先胤卒,固子志嗣爵。
志字彥道,曆位散騎侍郎、建威将軍、陽平太守。
真長位至太仆卿。
修黃門侍郎、太弟中庶子。
盧欽,字子若,範陽涿人也。
祖植,漢侍中。
父毓,魏司空。
世以儒業顯。
欽清淡有遠識,笃志經史,舉孝廉,不行,魏大将軍曹爽辟為掾。
爽弟嘗有所屬請,欽白爽子弟不宜幹犯法度,爽深納之,而罰其弟。
除尚書郎。
爽誅,免官。
後為侍禦史,襲父爵大利亭侯,累遷琅邪太守。
宣帝為太傅,辟從事中郎,出為陽平太守,遷淮北都督、伏波将軍,甚有稱績。
征拜散騎常侍、大司農,遷吏部尚書,進封大梁侯。
武帝受禅,以為都督沔北諸軍事、平南将軍、假節,給追鋒轺卧車各一乘、第二驸馬二乘、騎具刀器、禦府人馬铠等,及錢三十萬。
欽在鎮寬猛得中,疆埸無虞。
入為尚書仆射,加侍中、奉車都尉,領吏部。
以清貧,特賜絹百匹。
欽舉必以材,稱為廉平。
鹹甯四年卒,诏曰:“欽履道清正,執德貞素。
文武之稱,著于方夏。
入跻機衡,惟允庶事。
肆勤内外,有匪躬之節。
不幸薨沒,朕甚悼之。
其贈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布五十匹、錢三十萬。
”谥曰元。
又以欽忠清高潔,不營産業,身沒之後,家無所庇,特賜錢五十萬,為立第舍。
複下诏曰:“故司空王基、衛将軍盧欽、領典軍将軍楊嚣,并素清貧,身沒之後,居無私積。
頃者饑馑,聞其家大匮,其各賜谷三百斛。
”欽曆宰州郡,不尚功名,唯以平理為務。
祿俸散之親故,不營赀産。
動循禮典,妻亡,制廬杖,終喪居外。
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名曰《小道》。
子浮嗣。
浮字子雲,起家太子舍人。
病疽截手,遂廢。
然朝廷器重之,以為國子博士、祭酒、秘書監,皆不就。
欽弟珽字子笏,衛尉卿。
珽子志。
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書郎,出為鄴令。
成都王穎之鎮鄴也,愛其才量,委以心膂,遂為謀主。
齊王冏起義,遣使告穎。
穎召志計事,志曰:“趙王無道,肆行篡逆,四海人神,莫不憤怒。
今殿下總率三軍,應期電發,子來之衆,不召自至。
掃夷兇逆,必有征無戰。
然兵事至重,聖人所慎。
宜旌賢任才,以收時望。
”穎深然之,改選上佐,高辟掾屬,以志為谘議參軍,仍補左長史,專掌文翰。
穎前鋒都督趙骧為倫所敗,士衆震駭,議者多欲還保朝歌。
志曰:“今我軍失利,敵新得勝,必有輕易陵轹之情,若頓兵不進,三軍畏衄,懼不可用。
且戰何能無勝負,宜更選精兵,星行倍道,出賊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穎從之。
及倫敗,志勸穎曰:“齊王衆号百萬,與張泓等相持不能決,大王迳得濟河,此之大勳,莫之與比,而齊王今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