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四

關燈
鄭袤(子默默子球)李胤盧欽(弟珽珽子志志子谌)華表(子廙廙子恆廙弟峤)石鑒溫羨  鄭袤,字林叔,荥陽開封人也。

    高祖衆,漢大司農。

    父泰,揚州刺史,有高名。

    袤少孤,早有識鑒。

    荀攸見之曰:“鄭公業為不亡矣。

    ”随叔父渾避難江東。

    時華歆為豫章太守,渾往依之,歆素與泰善,撫養袤如己子。

    年十七,乃還鄉裡。

    性清正。

    時濟陰魏諷為相國掾,名重當世,袤同郡任覽與結交。

    袤以諷奸雄,終必為禍,勸覽遠之。

    及諷敗,論者稱焉。

      魏武帝初封諸子為侯,精選賓友,袤與徐幹俱為臨淄侯文學,轉司隸功曹從事。

    司空王朗辟為掾,袤舉高陽許允、扶風魯芝、東萊王基,朗皆命之,後鹹至大位,有重名。

    袤遷尚書郎。

    出為黎陽令,吏民悅服。

    太守班下屬城,特見甄異,為諸縣之最。

    遷尚書右丞。

    轉濟陰太守,下車旌表孝悌,敬禮賢能,興立庠序,開誘後進。

    調補大将軍從事中郎,拜散騎常侍。

    會廣平太守缺,宣帝謂袤曰:“賢叔大匠垂稱于陽平、魏郡,百姓蒙惠化。

    且盧子家、王子雍繼踵此郡,使世不乏賢,故複相屈。

    ”袤在廣平,以德化為先,善作條教,郡中愛之。

    征拜侍中,百姓戀慕,涕泣路隅。

    遷少府。

    高貴鄉公即位,袤與河南尹王肅備法駕奉迎于元城,封廣昌亭侯。

    徙光祿勳,領宗正。

     毌丘儉作亂,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東,袤疾病不任會。

    帝謂中領軍王肅曰:“唯不見鄭光祿為恨。

    ”肅以語袤,袤自輿追帝,及于近道。

    帝笑曰:“故知侯生必來也。

    ”遂與袤共載,曰:“計将何先?”袤曰:“昔與儉俱為台郎,特所知悉。

    其人好謀而不達事情,自昔建勳幽州,志望無限。

    文欽勇而無算。

    今大軍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銳而不能固,深溝高壘以挫其氣,此亞夫之長也。

    ”帝稱善。

    轉太常。

    高貴鄉公議立明堂辟雍,精選博士,袤舉劉毅、劉寔、程鹹、庾峻,後并至公輔大位。

    及常道鄉公立,與議定策,進封安城鄉侯,邑千戶。

    景元初,疾病失明,屢乞骸骨,不許。

    拜光祿大夫。

    五等初建,封密陵伯。

     武帝踐阼,進爵為侯。

    雖寝疾十餘年,而時賢并相推薦。

    泰始中,诏曰:“光祿密陵侯袤,履行純正,守道沖粹,退有清和之風,進有素絲之節,宜登三階之曜,補衮職之阙。

    今以袤為司空。

    ”天子臨軒,遣五官中郎将國坦就第拜授。

    袤前後辭讓,遣息稱上送印绶,至于十數。

    謂坦曰:“魏以徐景山為司空,吾時為侍中,受诏譬旨。

    徐公語吾曰:‘三公當上應天心,苟非其人,實傷和氣,不敢以垂死之年,累辱朝廷也。

    ’終于不就。

    遵大雅君子之迹,可不務乎!”固辭,久之見許,以侯就第,拜儀同三司,置舍人官騎,賜床帳簟褥、錢五十萬。

      九年薨,時年八十五。

    帝于東堂發哀,賜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絹布各百匹,以供喪事。

    谥曰元。

    有子六人,長子默嗣,次質、舒、诩、稱、予,位并列卿。

     默字思元。

    起家秘書郎,考核舊文,删省浮穢。

    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後,硃紫别矣。

    ”轉尚書考功郎,專典伐蜀事,封關内侯,遷司徒左長史。

    武帝受禅,與太原郭奕俱為中庶子。

    朝廷以太子官屬宜稱陪臣。

    默上言:“皇太子體皇極之尊,無私于天下。

    宮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國。

    ”事遂施行。

    出為東郡太守,值歲荒人饑,默辄開倉振給,乃舍都亭,自表待罪。

    朝廷嘉默憂國,诏書褒歎,比之汲黯。

    班告天下,若郡縣有此比者,皆聽出給。

    入為散騎常侍。

      初,帝以貴公子當品,鄉裡莫敢與為輩,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舉默。

    文帝與袤書曰:“小兒得廁賢子之流,愧有竅賢之累。

    ”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謂默曰:“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裡舉卿相輩,常愧有累清談。

    ”遂問政事,對曰:“勸穑務農,為國之基。

    選人得才,濟世之道。

    居官久職,政事之宜。

    明慎黜陟,勸戒之由。

    崇尚儒素,化導之本。

    如此而已矣。

    ”帝善之。

     後以父喪去官,尋起為廷尉。

    是時鬲令袁毅坐交通貨賂,大興刑獄。

    在朝多見引逮,唯默兄弟以潔慎不染其流。

    遷太常。

    時仆射山濤欲舉一親親為博士,謂默曰:“卿似尹翁歸,令吾不敢複言。

    ”默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類也。

      及齊王攸當之國,下禮官議崇錫典制。

    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異議,默容過其事,坐免。

    尋拜大鴻胪。

    遭母喪,舊制,既葬還職,默自陳懇至,久而見許。

    遂改法定令,聽大臣終喪,自默始也。

    服阕,為大司農,轉光祿勳。

      太康元年卒,時年六十八,谥曰成。

    尚書令衛瓘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論道,五升九卿,位未稱德,宜贈三司。

    ”而後父楊駿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讀《隽不疑傳》,常想其人。

    畏遠權貴,奕世所守。

    ”遂辭之。

    駿深為恨。

    至此,駿議不同,遂不施行。

    默寬沖博愛,謙虛溫謹,不以才地矜物,事上以禮,遇下以和,雖僮豎厮養不加聲色,而猶有嫌怨,故士君子以為居世之難。

    子球。

     球字子瑜。

    少辟宰府,入侍二宮。

    成都王為大将軍,起義讨趙王倫,球自頓丘太守為右長史,以功封平壽公。

    累遷侍中、尚書、散騎常侍、中護軍、尚書右仆射,領吏部。

    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