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三

關燈
江,綏慰新附,宣揚威惠。

    吳光祿勳石偉方直,不容皓朝,稱疾歸家。

    戎嘉其清節,表薦之。

    诏拜偉為議郎,以二千石祿終其身。

    荊土悅服。

    征為侍中。

    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

    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

    後遷光祿勳、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

    性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後起。

    裴頠往吊之,謂人曰:“若使一恸能傷人,濬沖不免滅性之譏也。

    ”時和峤亦居父喪,以禮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于戎。

    帝謂劉毅曰:“和峤毀頓過禮,使人憂之。

    ”毅曰:“峤雖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

    ”戎先有吐疾,居喪增甚。

    帝遣醫療之,并賜藥物,又斷賓客。

     楊駿執政,拜太子太傅。

    駿誅之後,東安公繇專斷刑賞,威震外内。

    戎誡繇曰:“大事之後,宜深遠之。

    ”繇不從,果得罪。

    轉中書令,加光祿大夫,給恩信五十人。

    遷尚書左仆射,領吏部。

     戎始為甲午制,凡選舉皆先治百姓,然後授用。

    司隸傅鹹奏戎,曰:“《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今内外群官,居職未期而戎奏還,既未定其優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詐由生,傷農害政。

    戎不仰依堯舜典谟,而驅動浮華,虧敗風俗,非徒無益,乃有大損。

    宜免戎官,以敦風俗。

    ”戎與賈、郭通親,竟得不坐。

    尋轉司徒。

    以王政将圮,苟媚取容,屬愍懷太子之廢,竟無一言匡谏。

     裴頠,戎之婿也,頠誅,戎坐免官。

    齊王冏起義,孫秀祿戎于城内,趙王倫子欲取戎為軍司。

    博士王繇曰:“濬沖谲詐多端,安肯為少年用?”乃止。

    惠帝反宮,以戎為尚書令。

    既而河間王颙遣使就說成都王穎,将誅齊王冏。

    檄書至,冏謂戎曰:“孫秀作逆,天子幽逼。

    孤糾合義兵,掃除元惡,臣子之節,信著神明。

    二王聽讒,造構大難,當賴忠謀,以和不協。

    卿其善為我籌之。

    ”戎曰:“公首舉義衆,匡定大業,開辟以來,未始有也。

    然論功報嘗,不及有勞,朝野失望,人懷貳志。

    今二王帶甲百萬,其鋒不可當,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權崇讓,此求安之計也。

    ”冏謀臣葛CM怒曰:“漢魏以來,王公就第,甯有得保妻子乎!議者可斬。

    ”于是百官震悚,戎僞藥發堕廁,得不及禍。

      戎以晉室方亂,慕蘧伯玉之為人,與時舒卷,無蹇谔之節。

    自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沈,戶調門選而已。

    尋拜司徒,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采。

    間乘小馬,從便門而出遊,見者不知其三公也。

    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

    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

    而又儉啬,不自奉養,天下人謂之膏肓之疾。

    女适裴頠,貸錢數萬,久而未還。

    女後歸甯,戎色不悅,女遽還直,然後乃歡。

    從子将婚,戎遣其一單衣,婚訖而更責取。

    家有好李,常出貨之,恐人得種,恆鑽其核。

    以此獲譏于世。

     其後從帝北伐,王師敗績于蕩陰,戎複詣鄴,随帝還洛陽。

    車駕之西遷也,戎出奔于郏。

    在危難之間,親接鋒刃,談笑自若,未嘗有懼容。

    時召親賓,歡娛永日。

    永興二年,薨于郏縣,時年七十二,谥曰元。

     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

    謂裴頠拙于用長,荀勖工于用短,陳道甯纟畟纟畟如束長竿。

    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

    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見。

    敦後果為逆亂。

    其鑒嘗先見如此。

    嘗經黃公酒垆下過,顧謂後車客曰:“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酣暢于此,竹林之遊亦預其末。

    自嵇、阮雲亡,吾便為時之所羁绁。

    今日視之雖近,邈若山河!”初,孫秀為琅邪郡吏,求品于鄉議。

    戎從弟衍将不許,戎勸品之。

    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誅,而戎、衍獲濟焉。

     子萬,有美名。

    少而大肥,戎令食穅,而肥愈甚。

    年十九卒。

    有庶子興,戎所不齒。

    以從弟陽平太守愔子為嗣。

     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

    總角嘗造山濤,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甯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父乂,為平北将軍,常有公事,使行人列上,不時報。

    衍年十四,時在京師,造仆射羊祜,申陳事狀,辭甚清辯。

    祜名德貴重,而衍幼年無屈下之色,衆鹹異之。

    楊駿欲以女妻焉,衍恥之,遂陽狂自免。

    武帝聞其名,問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之。

    ” 泰始八年,诏舉奇才可以安邊者,衍初好論從橫之術,故尚書盧欽舉為遼東太守。

    不就,于是口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而已。

    嘗因宴集,為族人所怒,舉?累擲其面。

    衍初無言,引王導共載而去。

    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謂導曰:“爾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父卒于北平,送故甚厚,為親識之所借貸,因以舍之。

    數年之間,家資罄盡,出就洛城西田園而居焉。

    後為太子舍人,還尚書郎。

    出補元城令,終日清談,而縣務亦理。

    入為中庶子、黃門侍郎。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

    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

    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

    ”衍甚重之。

    惟裴頠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

    兼聲名藉甚,傾動當世。

    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

    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義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黃。

    ”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累居顯職,後進之士,莫不景慕放效。

    選舉登朝,皆以為稱首。

    矜高浮誕,遂成風俗焉。

    衍嘗喪幼子,山簡吊之。

    衍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

    然則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簡服其言,更為之恸。

     衍妻郭氏,賈後之親,藉中宮之勢,剛愎貪戾,聚斂無厭,好幹預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

    時有鄉人幽州刺史李陽,京師大俠也,郭氏素憚也。

    衍謂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陽亦謂不可。

    ”郭氏為之小損。

    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

    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

    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後曆北軍中候、中領軍、尚書令。

    女為愍懷太子妃,太子為賈後所誣,衍懼禍,自表離婚。

    賈後既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