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二

關燈
五,谥曰元。

    長子尚早亡,次子濟嗣。

     濟字武子。

    少有逸才,風姿英爽,氣蓋一時,好弓馬,勇力絕人,善《易》及《莊》、《老》,文詞俊茂,伎藝過人,有名當世,與姊夫和峤及裴楷齊名。

    尚常山公主。

    年二十,起家拜中書郎,以母憂去官。

    起為骁騎将軍,累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時秀彥。

    武帝嘗會公卿籓牧于式乾殿,顧濟、恂而謂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每侍見,未嘗不谘論人物及萬機得失。

    濟善于清言,修飾辭令,諷議将順,朝臣莫能尚焉。

    帝益親貴之。

    仕進雖速,論者不以主婿之故,鹹謂才能緻之。

    然外雖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傷物,侪類以此少之。

    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濬,時議譏焉。

     齊王攸當之籓,濟既陳請,又累使公主與甄德妻長廣公主俱入,稽颡泣請帝留攸。

    帝怒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以忤旨,左遷國子祭酒,常侍如故。

    數年,入為侍中。

    時渾為仆射,主者處事或不當,濟性峻厲,明法繩之。

    素與從兄佑不平,佑黨頗謂濟不能顧其父,由是長同異之言。

    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而王佑始見委任。

    而濟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性豪侈,麗服玉食。

    時洛京地甚貴,濟買地為馬埒,編錢滿之,時人謂為“金溝”。

    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裡駁”,常瑩其蹄角。

    濟請以錢千萬與牛對射而賭之。

    恺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

    一發破的,因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而至,一割便去。

    和峤性至儉,家有好李,帝求之,不過數十。

    濟候其上直,率少年詣園,共啖畢,伐樹而去。

    帝嘗幸其宅,供馔甚豐,悉貯琉璃器中。

    蒸肫甚美,帝問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

    ”帝色甚不平,食未畢而去。

     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鄣泥,前有水,終不肯渡。

    濟雲:“此必是惜鄣泥。

    ”使人解去,便渡。

    故杜預謂濟有馬癖。

     帝嘗謂和峤曰:“我将罵濟而後官爵之,何如?”峤曰:“濟俊爽,恐不可屈。

    ”帝因召濟,切讓之,既而曰:“知愧不?”濟答曰:“尺布鬥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

    他人能令親疏,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帝嘗與濟弈棋,而孫皓在側,謂皓曰:“何以好剝人面皮?”皓曰:“見無禮于君者則剝之。

    ”濟時伸腳局下,而皓譏焉。

     尋使白衣領太仆。

    年四十六,先渾卒,追贈骠騎将軍。

    及其将葬,時賢無不畢至。

    孫楚雅敬濟,而後來,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

    哭畢,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

    ”體似聲真,賓客皆笑。

    楚顧曰:“諸君不死,而令王濟死乎!” 初,濟尚主,主兩目失明,而妒忌尤甚,然終無子,有庶子二人。

    卓字文宣,嗣渾爵,拜給事中。

    次聿,字茂宣,襲公主封敏陽侯。

    濟二弟,澄字道深,汶字茂深,皆辯慧有才藻,并曆清顯。

     王濬,字士治,弘農湖人也。

    家世二千石。

    濬博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曲所稱。

    晚乃變節,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

    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十步。

    人或謂之何太過,濬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

    ”衆鹹笑之,濬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鹄之志。

    ”州郡辟河東從事。

    守令有不廉潔者,皆望風自引而去。

    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擇夫未嫁。

    邈乃大會佐吏,令女于内觀之。

    女指濬告母,邈遂妻之。

    後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待之。

    祜兄子暨白祜:“濬為人志太,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

    ”轉車騎從事中郎,識者謂祜可謂能舉善焉。

     除巴郡太守。

    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

    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産育者皆與休複,所全活者數千人。

    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

    濬夜夢懸三刀于卧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濬警覺,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

    濬設方略,悉誅弘等,以勳封關内侯。

    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

    征拜右衛将軍,除大司農。

    車騎将軍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謀伐吳,诏濬修舟艦。

    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

    以木為城,起樓橹,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

    又畫鹢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取流柿以呈孫皓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

    建平不下,終不敢渡。

    ”皓不從。

    尋以謠言拜濬為龍骧将軍、監梁益諸軍事。

    語在《羊祜傳》。

     時朝議鹹谏伐吳,濬乃上疏曰:“臣數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兇逆,荊揚賢愚無不嗟怨。

    且觀時運,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變難預。

    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

    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願陛下無失事機。

    ”帝深納焉。

    賈充、荀勖陳谏以為不可,唯張華固勸。

    又杜預表請,帝乃發诏,分命諸方節度。

    濬于是統兵。

    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  太康元年正月,濬發自成都,率巴東監軍、廣武将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盛紀。

    吳人于江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