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二

關燈
王渾(子濟)王濬唐彬  王渾,字玄沖,太原晉陽人也。

    父昶,魏司空。

    渾沈雅有器量。

    襲父爵京陵侯,辟大将軍曹爽掾。

    爽誅,随例免。

    起為懷令,參文帝安東軍事,累遷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鹹熙中為越騎校尉。

    武帝受禅,加揚烈将軍,遷徐州刺史。

    時年荒歲饑,渾開倉振贍,百姓賴之。

    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戶。

    久之,遷東中郎将,監淮北諸軍事,鎮許昌。

    數陳損益,多見納用。

     轉征虜将軍、監豫州諸軍事、假節,領豫州刺史。

    渾與吳接境,宣布威信,前後降附甚多。

    吳将薛瑩、魯淑衆号十萬,淑向弋陽,瑩向新息。

    時州兵并放休息,衆裁一旅,浮淮潛濟,出其不意,瑩等不虞晉師之至。

    渾擊破之,以功封次子尚為關内侯。

    遷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壽春。

    吳人大佃皖城,圖為邊害。

    渾遣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攻破之,并破諸别屯,焚其積谷百八十餘萬斛、稻苗四千餘頃、船六百餘艘。

    渾遂陳兵東疆,視其地形險易,曆觀敵城,察攻取之勢。

     及大舉伐吳,渾率師出橫江,遣參軍陳慎、都尉張喬攻尋陽濑鄉,又擊吳牙門将孔忠,皆破之,獲吳将周興等五人。

    又遣殄吳護軍李純據高望城,讨吳将俞恭,破之,多所斬獲。

    吳曆武将軍陳代、平虜将軍硃明懼而來降。

    吳丞相張悌、大将軍孫震等率衆數萬指城陽,渾遣司馬孫疇、揚州刺史周浚擊破之,臨陣斬二将,及首虜七千八百級,吳人大震。

      孫皓司徒何植、建威将軍孫晏送印節詣渾降。

    既而王濬破石頭,降孫皓,威名益振。

    明日,渾始濟江,登建鄴宮,酾酒高會。

    自以先據江上,破皓中軍,案甲不進,緻在王濬之後。

    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頻奏濬罪狀,時人譏之。

    帝下诏曰:“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東将軍、京陵侯王渾,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衛,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

    遂平定秣陵,功勳茂著。

    其增封八千戶,進爵為公,封子澄為亭侯、弟湛為關内侯,賜絹八千匹。

    ”轉征東大将軍,複鎮壽陽。

    渾不尚刑名,處斷明允。

    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

    渾撫循羁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

    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征拜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會朝臣立議齊王攸當之籓,渾上書谏曰:“伏承聖诏,憲章古典,進齊王攸為上公,崇其禮儀,遣攸之國。

    昔周氏建國,大封諸姬,以籓帝室,永世作憲。

    至于公旦,武王之弟,左右王事,輔濟大業,不使歸籓。

    明至親義著,不可遠朝故也。

    是故周公得以聖德光弼幼主,忠誠著于《金縢》,光述文武仁聖之德。

    攸于大晉,姬旦之親也。

    宜贊皇朝,與聞政事,實為陛下腹心不貳之臣。

    且攸為人,修潔義信,加以懿親,志存忠貞。

    今陛下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虛号,而無典戎幹方之實,去離天朝,不預王政。

    傷母弟至親之體,虧友于款笃之義,懼非陛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後待攸之宿意也。

    若以攸望重,于事宜出者,今以汝南王亮代攸。

    亮,宣皇帝子,文皇帝弟,伷、駿各處方任,有内外之資,論以後慮,亦不為輕。

    攸今之國,适足長異同之論,以損仁慈之美耳。

    而令天下窺陛下有不崇親親之情,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若以妃後外親,任以朝政,則有王氏傾漢之權,呂産專朝之禍。

    若以同姓至親,則有吳楚七國逆亂之殃。

    曆觀古今,苟事輕重,所在無不為害也。

    不可事事曲設疑防,慮方來之患者也。

    唯當任正道而求忠良。

    若以智計猜物,雖親見疑,至于疏遠者亦何能自保乎!人懷危懼,非為安之理。

    此最有國有家者之深忌也。

    愚以為太子太保缺,宜留攸居之,與太尉汝南王亮、衛将軍楊珧共為保傅,幹理朝事。

    三人齊位,足相持正,進有輔納廣義之益,退無偏重相傾之勢。

    令陛下有笃親親之恩,使攸蒙仁覆之惠。

    臣同國休戚,義在盡言,心之所見,不能默已。

    私慕魯女存國之志,敢陳愚見,觸犯天威。

    欲陛下事每盡善,冀萬分之助。

    臣而不言,誰當言者。

    ”帝不納。

     太熙初,遷司徒。

    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誅楊駿,崇重舊臣,乃加渾兵。

    渾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屬绛衣。

    自以偶因時寵,權得持兵,非是舊典,皆令皁服。

    論者美其謙而識體。

      楚王玮将害汝南王亮等也。

    公孫宏說玮曰:“昔宣帝廢曹爽,引太尉蔣濟參乘,以增威重。

    大王今舉非常事,宜得宿望,鎮厭衆心。

    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

    ”玮從之。

    渾辭疾歸第,以家兵千餘人閉門距玮。

    玮不敢逼。

    俄而玮以矯诏伏誅,渾乃率兵赴官。

    帝嘗訪渾元會問郡國計吏方俗之宜,渾奏曰:“陛下欽明聖哲,光于遠近,明诏沖虛,詢及刍荛,斯乃周文疇咨之求,仲尼不恥下問也。

    舊三朝元會前計吏詣軒下,侍中讀诏,計吏跪受。

    臣以诏文相承已久,無他新聲,非陛下留心方國之意也。

    可令中書指宣明诏,問方土異同,賢才秀異,風俗好尚,農桑本務,刑獄得無冤濫,守長得無侵虐。

    其勤心政化興利除害者,授以紙筆,盡意陳聞。

    以明聖指垂心四遠,不複因循常辭。

    且察其答對文義,以觀計吏人才之實。

    又先帝時,正會後東堂見征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别駕。

    今若不能别見,可前詣軒下,使侍中宣問,以審察方國,于事為便。

    ”帝然之。

    又诏渾錄尚書事。

     渾所曆之職,前後著稱,及居台輔,聲望日減。

    元康七年薨,時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