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将以女妻之。
寔弟智谏曰:“華家類貪,必破門戶。
”辭之不得,竟婚華氏而生子夏。
寔竟坐夏受賂,免官。
頃之為大司農,又以夏罪免。
寔每還州裡,鄉人載酒肉以候之。
寔難逆其意,辄共啖而返其餘。
或謂寔曰:“君行高一世,而諸子不能遵。
何不旦夕切磋,使知過而自改邪!”寔曰:“吾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豈複教誨之所得乎!”世以寔言為當。
後起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
愍懷太子初封廣陵王,高選師友,以寔為師。
元康初,進爵為侯,累遷太子太保,加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冀州都督。
九年,策拜司空,遷太保,轉太傅。
太安初,寔以老病遜位,賜安車驷馬、錢百萬,以侯就第。
及長沙成都之相攻也,寔為軍人所掠,潛歸鄉裡。
惠帝崩,寔赴山陵。
懷帝即位,複授太尉。
寔自陳年老,固辭,不許。
左丞劉坦上言曰:“夫堂高級遠,主尊相貴。
是以古之哲王莫不師其元臣,崇養老之教,訓示四海,使少長有禮。
七十緻仕,亦所以優異舊德,厲廉高之風。
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浩然之志,老而彌笃。
可謂國之碩老,邦之宗模。
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逾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輿,冒險而至,展哀山陵,緻敬阙庭,大臣之節備矣。
聖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饪鼎實,斷章敦喻,經涉二年。
而寔頻上露闆,辭旨懇誠。
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謂宜聽寔所守。
” 三年,诏曰:“昔虞任五臣,緻垂拱之化,漢相蕭何,興甯一之譽,故能光隆于當時,垂裕于百代。
朕紹天明命,臨禦萬邦,所以崇顯政道者,亦賴之于元臣庶尹,畢力股肱,以副至望。
而君年耆告老,确然難違。
今聽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祿準舊,賜幾杖不朝及宅一區。
國之大政,将就谘于君,副朕意焉。
”歲餘薨,時年九十一,谥曰元。
寔少貧窭,杖策徒行,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營給。
及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
嘗詣石崇家,如廁,見有绛紋帳,裀褥甚麗,兩婢持香囊。
寔便退,笑謂崇曰:“誤入卿内。
”崇曰:“是廁耳。
”寔曰:“貧士未嘗得此。
”乃更如他廁。
雖處榮寵,居無第宅,所得俸祿,贍恤親故。
雖禮教陵遲,而行己以正。
喪妻為廬杖之制,終喪不禦内。
輕薄者笑之,寔不以介意。
自少及老,笃學不倦,雖居職務,卷弗離手。
尤精《三傳》,辨正《公羊》,以為衛辄不應辭以王父命,祭仲失為臣之節,舉此二端以明臣子之體,遂行于世。
又撰《春秋條例》二十卷。
有二子,跻、夏。
跻字景雲,官至散騎常侍。
夏以貪污棄放于世。
弟智,字子房,貞素有兄風。
少貧窭,每負薪自給,讀誦不辍,竟以儒行稱。
曆中書黃門吏部郎,出為颍川太守。
平原管辂嘗謂人曰:“吾與劉颍川兄弟語,使人神思清發,昏不假寐。
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寝矣。
”入為秘書監,領南陽王師,加散騎常侍,遷侍中、尚書、太常。
著《喪服釋疑論》,多所辨明。
太康末卒,谥曰成。
高光,字宣茂,陳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
光少習家業,明練刑理。
初以太子舍人累遷尚書郎,出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
是時武帝置黃沙獄,以典诏囚。
以光曆世明法,用為黃沙禦史,秩與中丞同,遷廷尉。
元康中,拜尚書,典三公曹。
時趙王倫篡逆,光于其際,守道全貞。
及倫賜死,齊王冏輔政,複以光為廷尉,遷尚書,加奉車都尉。
後從駕讨成都王穎有勳,封延陵縣公,邑千八百戶。
于時朝廷鹹推光明于用法,故頻典理官。
惠帝為張方所逼,幸長安,朝臣奔散,莫有從者,光獨侍帝而西。
遷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光兄誕為上官巳等所用,曆徐、雍二州刺史。
誕性任放無倫次,而決烈過人,與光異操。
常謂光小節,恆輕侮之,光事誕愈謹。
帝既還洛陽,時太弟新立,重選傅訓,以光為少傅,加光祿大夫,常侍如故。
及懷帝即位,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绶,與傅祗并見推崇。
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
以疾卒,贈司空、侍中。
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谥。
子韬字子遠,放佚無檢。
光為廷尉時,韬受貨赇,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
時人雖非光不能防閑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為累。
初,光詣長安留台,以韬兼右衛将軍。
韬與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喪中往來不絕。
時東海王越輔政,不朝觀。
韬知人心有望,密與太傅參軍姜赜、京兆杜概等謀讨越,事洩伏誅。
史臣曰: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不若進不足而退有餘也。
魏舒、劉寔發慮精華,結绶登槐,覽止成務。
季和切問近對,當官正色。
詩雲“貪人敗類”,豈劉夏之謂欤! 贊曰:舒言不矜,憙對千乘。
子真、宣茂,雅志難陵。
進忠能舉,退讓攸興。
皎皎瑚器,來光玉繩。
寔弟智谏曰:“華家類貪,必破門戶。
”辭之不得,竟婚華氏而生子夏。
寔竟坐夏受賂,免官。
頃之為大司農,又以夏罪免。
寔每還州裡,鄉人載酒肉以候之。
寔難逆其意,辄共啖而返其餘。
或謂寔曰:“君行高一世,而諸子不能遵。
何不旦夕切磋,使知過而自改邪!”寔曰:“吾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豈複教誨之所得乎!”世以寔言為當。
後起為國子祭酒、散騎常侍。
愍懷太子初封廣陵王,高選師友,以寔為師。
元康初,進爵為侯,累遷太子太保,加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冀州都督。
九年,策拜司空,遷太保,轉太傅。
太安初,寔以老病遜位,賜安車驷馬、錢百萬,以侯就第。
及長沙成都之相攻也,寔為軍人所掠,潛歸鄉裡。
惠帝崩,寔赴山陵。
懷帝即位,複授太尉。
寔自陳年老,固辭,不許。
左丞劉坦上言曰:“夫堂高級遠,主尊相貴。
是以古之哲王莫不師其元臣,崇養老之教,訓示四海,使少長有禮。
七十緻仕,亦所以優異舊德,厲廉高之風。
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浩然之志,老而彌笃。
可謂國之碩老,邦之宗模。
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逾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輿,冒險而至,展哀山陵,緻敬阙庭,大臣之節備矣。
聖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饪鼎實,斷章敦喻,經涉二年。
而寔頻上露闆,辭旨懇誠。
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謂宜聽寔所守。
” 三年,诏曰:“昔虞任五臣,緻垂拱之化,漢相蕭何,興甯一之譽,故能光隆于當時,垂裕于百代。
朕紹天明命,臨禦萬邦,所以崇顯政道者,亦賴之于元臣庶尹,畢力股肱,以副至望。
而君年耆告老,确然難違。
今聽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祿準舊,賜幾杖不朝及宅一區。
國之大政,将就谘于君,副朕意焉。
”歲餘薨,時年九十一,谥曰元。
寔少貧窭,杖策徒行,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營給。
及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
嘗詣石崇家,如廁,見有绛紋帳,裀褥甚麗,兩婢持香囊。
寔便退,笑謂崇曰:“誤入卿内。
”崇曰:“是廁耳。
”寔曰:“貧士未嘗得此。
”乃更如他廁。
雖處榮寵,居無第宅,所得俸祿,贍恤親故。
雖禮教陵遲,而行己以正。
喪妻為廬杖之制,終喪不禦内。
輕薄者笑之,寔不以介意。
自少及老,笃學不倦,雖居職務,卷弗離手。
尤精《三傳》,辨正《公羊》,以為衛辄不應辭以王父命,祭仲失為臣之節,舉此二端以明臣子之體,遂行于世。
又撰《春秋條例》二十卷。
有二子,跻、夏。
跻字景雲,官至散騎常侍。
夏以貪污棄放于世。
弟智,字子房,貞素有兄風。
少貧窭,每負薪自給,讀誦不辍,竟以儒行稱。
曆中書黃門吏部郎,出為颍川太守。
平原管辂嘗謂人曰:“吾與劉颍川兄弟語,使人神思清發,昏不假寐。
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寝矣。
”入為秘書監,領南陽王師,加散騎常侍,遷侍中、尚書、太常。
著《喪服釋疑論》,多所辨明。
太康末卒,谥曰成。
高光,字宣茂,陳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
光少習家業,明練刑理。
初以太子舍人累遷尚書郎,出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
是時武帝置黃沙獄,以典诏囚。
以光曆世明法,用為黃沙禦史,秩與中丞同,遷廷尉。
元康中,拜尚書,典三公曹。
時趙王倫篡逆,光于其際,守道全貞。
及倫賜死,齊王冏輔政,複以光為廷尉,遷尚書,加奉車都尉。
後從駕讨成都王穎有勳,封延陵縣公,邑千八百戶。
于時朝廷鹹推光明于用法,故頻典理官。
惠帝為張方所逼,幸長安,朝臣奔散,莫有從者,光獨侍帝而西。
遷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光兄誕為上官巳等所用,曆徐、雍二州刺史。
誕性任放無倫次,而決烈過人,與光異操。
常謂光小節,恆輕侮之,光事誕愈謹。
帝既還洛陽,時太弟新立,重選傅訓,以光為少傅,加光祿大夫,常侍如故。
及懷帝即位,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绶,與傅祗并見推崇。
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
以疾卒,贈司空、侍中。
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谥。
子韬字子遠,放佚無檢。
光為廷尉時,韬受貨赇,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
時人雖非光不能防閑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為累。
初,光詣長安留台,以韬兼右衛将軍。
韬與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喪中往來不絕。
時東海王越輔政,不朝觀。
韬知人心有望,密與太傅參軍姜赜、京兆杜概等謀讨越,事洩伏誅。
史臣曰: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不若進不足而退有餘也。
魏舒、劉寔發慮精華,結绶登槐,覽止成務。
季和切問近對,當官正色。
詩雲“貪人敗類”,豈劉夏之謂欤! 贊曰:舒言不矜,憙對千乘。
子真、宣茂,雅志難陵。
進忠能舉,退讓攸興。
皎皎瑚器,來光玉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