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終皆如所言。
趙王倫之敗,朝廷追述充勳,議立其後。
欲以充從孫散騎侍郎衆為嗣,衆陽狂自免。
以子秃後充,封魯公,又病死。
永興中,立充從曾孫湛為魯公,奉充後,遭亂死,國除。
泰始中,人為充等謠曰:“賈、裴、王,亂紀綱。
王、裴、賈,濟天下。
”言亡魏而成晉也。
充弟混,字宮奇,笃厚自守,無殊才能。
太康中,為宗正卿。
曆鎮軍将軍,領城門校尉,加侍中,封永平侯。
卒,贈中軍大将軍、儀同三司。
充從子彜、遵并有鑒裁,俱為黃門郎。
遵弟模最知名。
模字思範,少有志尚。
頗覽載籍,而沈深有智算,确然難奪。
深為充所信愛,每事籌之焉。
充年衰疾劇,恆憂己谥傳,模曰:“是非久自見,不可掩也。
”起家為邵陵令,遂曆事二宮尚書吏部郎,以公事免,起為車騎司馬。
豫誅楊駿,封平陽鄉侯,邑千戶。
及楚王玮矯诏害汝南王亮、太保衛瓘,诏使模将中驺二百人救之。
是時賈後既豫朝政,欲委信親黨,拜模散騎常侍,二日擢為侍中。
模乃盡心匡弼,推張華、裴顗同心輔政。
數年之中,朝野甯靜,模之力也。
乃加授光祿大夫。
然模潛執權勢,外形欲遠之,每有啟奏賈後事,入辄取急,或托疾以避之。
至于素有嫌忿,多所中陷,朝廷甚憚之。
加貪冒聚斂,富拟王公。
但賈後性甚強暴,模每盡言為陳禍福,後不能從,反謂模毀己。
于是委任之情日衰,而讒間之徒遂進。
模不得志,憂憤成疾。
卒,追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成。
子遊字彥将嗣,曆官太子侍講、員外散騎侍郎。
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後從舅也。
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
曆散騎常侍、尚書、衛将軍,封冠軍縣侯。
及賈後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
世人稱為“賈郭”,謂谧及彰也。
卒,谥曰烈。
楊駿,字文長,弘農華陰人也。
少以王官為高陸令,骁騎、鎮軍二府司馬。
後以後父超居重位,自鎮軍将軍遷車騎将軍,封臨晉侯。
識者議之曰:“夫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
後妃,所以供粢盛,弘内教也。
後父始封而以臨晉為侯,兆于亂矣。
”尚書褚?、郭奕并表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
武帝不從。
帝自太康以後,天下無事,不複留心萬機,惟耽酒色,始寵後黨,請谒公行。
而駿及珧、濟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号。
及帝疾笃,未有顧命,佐命功臣,皆已沒矣,朝臣惶惑,計無所從。
而駿盡斥群公,親侍左右。
因辄改易公卿,樹其心腹。
會帝小間,見所用者非,乃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乃诏中書,以汝南王亮與駿夾輔王室。
駿恐失權寵,從中書借诏觀之,得便藏匿。
中書監華廙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肯與。
信宿之間,上疾遂笃,後乃奏帝以駿輔政,帝颔之。
便召中書監華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诏,曰:“昔伊望作佐,勳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
侍中、車騎将軍、行太子太保,領前将軍楊駿,經德履吉,鑒識明遠,毗翼二宮,忠肅茂著,宜正位上台,拟迹阿衡。
其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将軍如故。
置參軍六人、步兵三千人、騎千人,移止前衛将軍珧故府。
若止宿殿中宜有翼衛,其差左右衛三部司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十人給駿,令得持兵仗出入。
”诏成,後對暠、劭以呈帝,帝親視而無言。
自是二日而崩,駿遂當寄托之重,居太極殿。
梓宮将殡,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衛。
不恭之迹,自此而始。
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钺,錄朝政,百官總己。
慮左右間己,乃以其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之職。
凡有诏命,帝省訖,入呈太後,然後乃出。
駿知賈後情性難制,甚畏憚之。
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
于是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
駿弟珧、濟并有俊才,數相谏止,駿不能用,因廢于家。
駿暗于古義,動違舊典。
武帝崩未逾年而改元,議者鹹以為違《春秋》逾年書即位之義。
朝廷惜于前失,令史官沒之,故明年正月複改年焉。
駿自知素無美望,懼不能輯和遠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開封賞,欲以悅衆,為政嚴碎,愎谏自用,不允衆心。
馮翊太守孫楚素與駿厚,說之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重,握大權,輔弱主。
當仰思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
于周則周召為宰,在漢則硃虛、東牟,未有庶姓專朝,而克終慶祚者也。
今宗室親重,籓王方壯,而公不與共參萬機,内懷猜忌,外樹私昵,禍至無日矣。
”駿不能從。
弘訓少府蒯欽,駿之姑子。
少而相昵,直亮不回,屢以正言犯駿,珧、濟為之寒心。
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必當疏我。
我得疏外,可以不與俱死。
不然,傾宗覆族,其能久乎!” 殿中中郎孟觀、李肇,素不為駿所禮,陰構駿将圖社稷。
賈後欲預政事,而憚駿未得逞
趙王倫之敗,朝廷追述充勳,議立其後。
欲以充從孫散騎侍郎衆為嗣,衆陽狂自免。
以子秃後充,封魯公,又病死。
永興中,立充從曾孫湛為魯公,奉充後,遭亂死,國除。
泰始中,人為充等謠曰:“賈、裴、王,亂紀綱。
王、裴、賈,濟天下。
”言亡魏而成晉也。
充弟混,字宮奇,笃厚自守,無殊才能。
太康中,為宗正卿。
曆鎮軍将軍,領城門校尉,加侍中,封永平侯。
卒,贈中軍大将軍、儀同三司。
充從子彜、遵并有鑒裁,俱為黃門郎。
遵弟模最知名。
模字思範,少有志尚。
頗覽載籍,而沈深有智算,确然難奪。
深為充所信愛,每事籌之焉。
充年衰疾劇,恆憂己谥傳,模曰:“是非久自見,不可掩也。
”起家為邵陵令,遂曆事二宮尚書吏部郎,以公事免,起為車騎司馬。
豫誅楊駿,封平陽鄉侯,邑千戶。
及楚王玮矯诏害汝南王亮、太保衛瓘,诏使模将中驺二百人救之。
是時賈後既豫朝政,欲委信親黨,拜模散騎常侍,二日擢為侍中。
模乃盡心匡弼,推張華、裴顗同心輔政。
數年之中,朝野甯靜,模之力也。
乃加授光祿大夫。
然模潛執權勢,外形欲遠之,每有啟奏賈後事,入辄取急,或托疾以避之。
至于素有嫌忿,多所中陷,朝廷甚憚之。
加貪冒聚斂,富拟王公。
但賈後性甚強暴,模每盡言為陳禍福,後不能從,反謂模毀己。
于是委任之情日衰,而讒間之徒遂進。
模不得志,憂憤成疾。
卒,追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成。
子遊字彥将嗣,曆官太子侍講、員外散騎侍郎。
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後從舅也。
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
曆散騎常侍、尚書、衛将軍,封冠軍縣侯。
及賈後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
世人稱為“賈郭”,謂谧及彰也。
卒,谥曰烈。
楊駿,字文長,弘農華陰人也。
少以王官為高陸令,骁騎、鎮軍二府司馬。
後以後父超居重位,自鎮軍将軍遷車騎将軍,封臨晉侯。
識者議之曰:“夫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
後妃,所以供粢盛,弘内教也。
後父始封而以臨晉為侯,兆于亂矣。
”尚書褚?、郭奕并表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
武帝不從。
帝自太康以後,天下無事,不複留心萬機,惟耽酒色,始寵後黨,請谒公行。
而駿及珧、濟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号。
及帝疾笃,未有顧命,佐命功臣,皆已沒矣,朝臣惶惑,計無所從。
而駿盡斥群公,親侍左右。
因辄改易公卿,樹其心腹。
會帝小間,見所用者非,乃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乃诏中書,以汝南王亮與駿夾輔王室。
駿恐失權寵,從中書借诏觀之,得便藏匿。
中書監華廙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肯與。
信宿之間,上疾遂笃,後乃奏帝以駿輔政,帝颔之。
便召中書監華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诏,曰:“昔伊望作佐,勳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
侍中、車騎将軍、行太子太保,領前将軍楊駿,經德履吉,鑒識明遠,毗翼二宮,忠肅茂著,宜正位上台,拟迹阿衡。
其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将軍如故。
置參軍六人、步兵三千人、騎千人,移止前衛将軍珧故府。
若止宿殿中宜有翼衛,其差左右衛三部司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十人給駿,令得持兵仗出入。
”诏成,後對暠、劭以呈帝,帝親視而無言。
自是二日而崩,駿遂當寄托之重,居太極殿。
梓宮将殡,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衛。
不恭之迹,自此而始。
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钺,錄朝政,百官總己。
慮左右間己,乃以其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之職。
凡有诏命,帝省訖,入呈太後,然後乃出。
駿知賈後情性難制,甚畏憚之。
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
于是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
駿弟珧、濟并有俊才,數相谏止,駿不能用,因廢于家。
駿暗于古義,動違舊典。
武帝崩未逾年而改元,議者鹹以為違《春秋》逾年書即位之義。
朝廷惜于前失,令史官沒之,故明年正月複改年焉。
駿自知素無美望,懼不能輯和遠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開封賞,欲以悅衆,為政嚴碎,愎谏自用,不允衆心。
馮翊太守孫楚素與駿厚,說之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重,握大權,輔弱主。
當仰思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
于周則周召為宰,在漢則硃虛、東牟,未有庶姓專朝,而克終慶祚者也。
今宗室親重,籓王方壯,而公不與共參萬機,内懷猜忌,外樹私昵,禍至無日矣。
”駿不能從。
弘訓少府蒯欽,駿之姑子。
少而相昵,直亮不回,屢以正言犯駿,珧、濟為之寒心。
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必當疏我。
我得疏外,可以不與俱死。
不然,傾宗覆族,其能久乎!” 殿中中郎孟觀、李肇,素不為駿所禮,陰構駿将圖社稷。
賈後欲預政事,而憚駿未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