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六 樂志上
關燈
小
中
大
古之王者,理定制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和人神,曆代已來,舊章斯在。
洎唐季之亂,鹹、鎬為墟;梁運雖興,《英》、《莖》掃地。
莊宗起于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将泯絕。
當同光、天成之際,或有事清廟,或祈祀泰壇,雖簨虡猶施,而宮商孰辨?遂使磬襄、鼗武,入河、漢而不歸;湯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
洎晉高祖奄登大寶,思迪前規,爰诏有司,重興二舞。
旋屬烽火為亂,明法罔修,漢祚幾何,無暇制作。
周顯德五年冬,将立歲仗,有司以崇牙樹羽,宿設于殿庭。
世宗因親臨樂懸,試其聲奏,見鐘磬之類,有設而不擊者,訊于工師,皆不能對。
世宗恻然,乃命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窦俨參詳其制,又命樞密使王樸考正其聲。
樸乃用古累黍之法,以審其度,造成律準,其狀如琴而巨,凡設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呂旋相為宮之義。
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議而行之。
今亦備紀于後,以志五代雅樂沿革之由焉。
梁開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廟,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獻之舞: 肅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憲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憲祖昭武皇帝室曰《來儀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少卿楊煥撰。
二年春,梁祖将議郊禋,有司撰進樂名、舞名: 樂曰《慶和之樂》。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慶順》。
奠玉帛登歌奏《慶平》。
迎俎奏《慶肅》。
酌獻奏《慶熙》。
飲福酒奏《慶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慶融》。
亞獻奏《慶和》。
終獻奏《慶休》。
樂章各一首。
太廟迎神,舞名《開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飲福酒、徹豆、送神,皆奏樂。
樂章各一首。
唐莊宗光聖神闵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武成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尚書兵部侍郎崔居儉撰。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室酌獻,舞《雍熙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卿盧文紀撰。
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室酌獻,舞《鹹和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子賓客、判太常寺事趙光輔撰。
漢文祖明元皇帝廟室酌獻,舞《靈長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廟室酌獻,舞《積善之舞》。
翼祖昭獻皇帝廟室酌獻,舞《顯仁之舞》。
顯祖章聖皇帝廟室酌獻,舞《章慶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卿張昭撰。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室酌獻,舞《觀德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廟室酌獻,舞《肅雍之舞》。
僖祖明憲皇帝廟室酌獻,舞《章德之舞》。
義祖翼順皇帝廟室酌獻,舞《善慶之舞》。
慶祖章肅皇帝廟室酌獻,舞《觀成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廟室酌獻,舞《定功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祖廟室樂章,太常卿田敏撰。
世宗廟室樂章,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
樂章詞多不錄。
右樂章 晉天福四年十二月,禮官奏:「來歲正旦,王公上壽,皇帝舉酒,請奏《元同之樂》;再舉酒,奏《文同之樂》。
」從之。
五年,始議重興二舞,诏曰:「正冬二節,朝會舊儀,廢于離亂之時,興自和平之代。
将期備物,全系
洎唐季之亂,鹹、鎬為墟;梁運雖興,《英》、《莖》掃地。
莊宗起于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将泯絕。
當同光、天成之際,或有事清廟,或祈祀泰壇,雖簨虡猶施,而宮商孰辨?遂使磬襄、鼗武,入河、漢而不歸;湯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
洎晉高祖奄登大寶,思迪前規,爰诏有司,重興二舞。
旋屬烽火為亂,明法罔修,漢祚幾何,無暇制作。
周顯德五年冬,将立歲仗,有司以崇牙樹羽,宿設于殿庭。
世宗因親臨樂懸,試其聲奏,見鐘磬之類,有設而不擊者,訊于工師,皆不能對。
世宗恻然,乃命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窦俨參詳其制,又命樞密使王樸考正其聲。
樸乃用古累黍之法,以審其度,造成律準,其狀如琴而巨,凡設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呂旋相為宮之義。
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議而行之。
今亦備紀于後,以志五代雅樂沿革之由焉。
梁開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廟,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獻之舞: 肅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憲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憲祖昭武皇帝室曰《來儀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少卿楊煥撰。
二年春,梁祖将議郊禋,有司撰進樂名、舞名: 樂曰《慶和之樂》。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慶順》。
奠玉帛登歌奏《慶平》。
迎俎奏《慶肅》。
酌獻奏《慶熙》。
飲福酒奏《慶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慶融》。
亞獻奏《慶和》。
終獻奏《慶休》。
樂章各一首。
太廟迎神,舞名《開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飲福酒、徹豆、送神,皆奏樂。
樂章各一首。
唐莊宗光聖神闵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武成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尚書兵部侍郎崔居儉撰。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室酌獻,舞《雍熙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卿盧文紀撰。
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室酌獻,舞《鹹和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子賓客、判太常寺事趙光輔撰。
漢文祖明元皇帝廟室酌獻,舞《靈長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廟室酌獻,舞《積善之舞》。
翼祖昭獻皇帝廟室酌獻,舞《顯仁之舞》。
顯祖章聖皇帝廟室酌獻,舞《章慶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常卿張昭撰。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室酌獻,舞《觀德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廟室酌獻,舞《肅雍之舞》。
僖祖明憲皇帝廟室酌獻,舞《章德之舞》。
義祖翼順皇帝廟室酌獻,舞《善慶之舞》。
慶祖章肅皇帝廟室酌獻,舞《觀成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廟室酌獻,舞《定功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五代會要》雲:太祖廟室樂章,太常卿田敏撰。
世宗廟室樂章,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
樂章詞多不錄。
右樂章 晉天福四年十二月,禮官奏:「來歲正旦,王公上壽,皇帝舉酒,請奏《元同之樂》;再舉酒,奏《文同之樂》。
」從之。
五年,始議重興二舞,诏曰:「正冬二節,朝會舊儀,廢于離亂之時,興自和平之代。
将期備物,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