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五 禮志下

關燈
禮官參酌,諸私忌日,遇大朝會,入閣宣召,尚赴朝參。

    今祔飨事大,忌日屬私,齋日請比大朝會宣召例,差李愚行事。

    」從之。

      晉開運三年六月,西京留司監祭使奏:「以祠祭所定行事官,臨日或遇疾病,或奉诏赴阙,留司吏部郎中一人主判,有阙便依次第定名,庶無阙事。

    」從之。

    《永樂大典》卷一萬七千五十二。

     唐天成三年十一月,太常定議唐少帝谥,廟号景宗。

    博士呂朋龜奏:「謹按禮經,臣不诔君,稱天以谥之,是以本朝故事,命太尉率百僚奉谥冊告天于圜丘,回讀于靈座前,并在七月之内,谥冊入陵。

    若追尊定谥,命太尉讀谥冊于太廟,藏冊于本廟。

    伏以景宗皇帝,頃負沈冤,歲月深遠,園陵已修,不祔于廟,則景宗皇帝親在七廟之外。

    今聖朝申冤,追尊定谥,重新帝号,須撰禮儀。

    又,《禮》雲:君不逾年不入宗廟。

    且漢之殇、沖、質,君臣已成,晉之惠、懷、愍,俱負艱難,皆不列高食,止祀于園寝。

    臣等切詳故實,欲請立景宗皇帝廟于園所,命使奉冊書寶绶,上谥于廟,便奉太牢祀之,其四時委守奉薦。

    請下尚書省集三省官詳議施行。

    」右散騎常侍蕭希甫等議請依禮院所奏。

    奉敕:宜令本州城内選地起廟。

    乃于曹州立廟。

     四年五月,中書門下奏:「先據太常寺定少帝谥昭宣光烈孝皇帝,号景宗者。

    伏以景宗生曾為帝,飨乃承祧,既号景宗,合入宗廟,如不入宗廟,難以言宗。

    于理而論,祧一遠廟,安少帝神主于太廟,即昭穆序而宗祀正。

    今或且居别廟,即請不言景宗,但雲昭宣光烈孝皇帝。

    兼冊文内有'基'字,是明皇廟諱,雖尋常诏敕皆不回避,少帝是繼世之孫,不欲斥列聖之諱,今改'基'為'宗'字。

    」從之。

    《五代會要》:《風俗通》陳孔璋雲:尊卑有叙,喪祭哀敬,各有攸終,欲令言著而可遵,事施而不犯。

    《禮》雲:「卒哭之後,宰執木铎徇于宮,曰舍故而諱新。

    」故,謂毀廟之主也,恩遠屬絕,名不可諱。

    今昭宣上去明皇十四世,奏改冊文,非典故也。

      八月戊申,明宗服兗冕,禦文明殿,追冊昭宣光烈孝皇帝。

    禮畢,冊使兵部尚書盧質押冊出應天門登車,鹵簿鼓吹前導,入都亭驿,翌日,登車赴曹州。

    時議者以追尊則可,立之為宗,不入太廟,深為失禮。

    夫言宗者,功業纂于祖祢,德澤被于生民,發号申令可也。

    且輝王纂嗣之日,國命出于賊臣,君父銜冤,母後塗炭,遭罹放逐,鼎祚覆亡,追谥易名,當循故實。

    如漢之沖、質,晉之闵、懷,但尊稱而無廟号;前代亡國者周赧、漢獻、魏陳留,亦不稱宗;中興之追谥者孺子嬰,光武竟無追宗之典。

    設如自我作古,酌于人情,則謂之為「景宣光烈」,深不稱也。

    古之周景、漢景、周宣、漢宣,皆中興再造之主。

    至如國朝,太祖曰景皇帝,以受命而有唐室,宣宗皇帝以隔代承運,皇綱複振故也。

    今輝王亡國墜業,謂之「宣景」,得無謬乎!先是,太常既奏,下尚書省集議,雖有智者,依違不言。

    至是,既立為景宗,陵号溫陵,乃于曹州置廟,以時告享,仍以本州刺史以下為三獻官。

    後宰臣知其非,奏去廟号。

     晉天福四年十一月,太常禮院奏:議立唐朝帝廟,引武德年故事,祀隋三帝。

    今請立近朝莊宗、明宗、闵帝三廟,庶合前規。

    诏曰:「德莫盛于繼絕,禮莫重于奉先。

    莊宗立興複之功,明宗垂光大之業,逮乎闵帝,實繼本枝,然則丕緒洪源,皆尊唐室。

    繼周者須崇後稷,嗣漢者必奉高皇,将啟嚴祠,當崇茂典。

    宜立唐高祖、太宗及莊宗、明宗、闵帝五廟。

    」其月,太常禮院又奏:「唐廟制度,請以至德宮正殿隔為五室,三分之,南去地四尺,以石為坎,中容二主。

    廟之南一屋三門,門戟二十有四;東西一屋一門,門無棨戟。

    四仲之祭,一羊一豕,如其中祠,币帛牲牢之類,光祿主之。

    祠祝之文,不進不署,神廚之具,鴻胪督之。

    五帝五後,凡十主,未遷者六,未立者四,未谥者三。

    高祖、太宗與其後暨莊宗、明宗,其主在清化裡之寝宮,祭前二日,以殿中傘扇二十,迎置新廟以享祀。

    闵皇帝、莊宗明宗二後及魯國孔夫人神主四座,請修制祔廟,及三後請定谥法。

    」從之。

      周廣順元年二月,太常禮院上言:「準敕,遷漢廟入升平宮。

    其唐、晉兩朝,皆止五廟遷移,今漢七廟,未審總移,為複隻移五廟?敕宜準前敕,并移于升平宮。

    其法物、神廚、齋院、祭服、祭器、馔料,皆依中祠例,用少牢,光祿等寺給;其讀文太祝及奉禮郎,太常寺差。

    每仲飨,以漢宗子為三獻。

    」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