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僞列傳三
關燈
小
中
大
王建,陳州項城人。
唐末,隸名于忠武軍。
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
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
時梁祖為巢将,領衆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複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
是歲,複光入援京師,明年破賊收京城。
初,複光以忠武軍八千人立為八都,晏宏與建各一都校也。
複光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諸郡縣,得兵數萬,進逼興元,節度使牛叢棄城而去,晏宏因自為留後,建等為屬郡刺史,不令之任。
俄而晏宏正授節旄,恐部下謀己,多行忍虐,由是部衆離心。
建與别将韓建友善,晏宏益猜二建,僞待之厚,引入卧内。
二建懼,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謀所向,謂韓建曰:「仆射甘言厚德,是疑我也,禍難無日矣,早宜擇利而行。
」韓曰:「善。
」因率三千人趨行在,僖宗嘉之,賜與巨萬。
分其兵為五都,仍以舊校主之,即晉晖、李師泰、張造與二建也,因号曰随駕五都,田令孜皆錄為假子。
及僖宗還宮,建等分典神策軍,皆遙領刺史。
光啟初,從僖宗再幸興元,令孜懼逼,求為西川監軍,楊複恭代為觀軍容使。
建等素為令孜所厚,複恭懼不附己,乃出五将為郡守,以建為壁州刺史。
天子還京,複恭以楊守亮鎮興元,尤畏建侵己,屢召之。
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衆八千,寇阆州,陷之,複攻利州,刺史王珙棄城而去。
建播剽二郡,所至殺掠,守亮不能制。
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初于關輔破賊時與建相聞,每使人勞問,分貨币軍食以給之,故建不侵梓、遂。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憂其膠固,謀于監軍田令孜,曰:「王八,吾子也,彼無他腸,作賊山南,實進退無歸故也。
吾馳咫尺之書,可以坐置麾下。
」即飛書招建。
建大喜,遣使謂彥朗曰:「監軍阿父遣信見招,仆欲諸成都省阿父,因依陳太師得一大郡,是所願也。
」即之梓州見彥朗,留家寄東川,選精甲三千之成都。
行次鹿頭,或謂敬瑄曰:「建,今之劇賊,鸱視狼顧,專謀人國邑,傥其即至,公以何等處之?彼建雄心,終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養虎自贻其患也。
」敬瑄懼,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
建怒,遂據漢州,領輕兵至成都。
敬瑄讓之曰:「若何為者,而犯吾疆理?」建軍吏報曰:「阆州司徒比寄東川,而軍容太師使者繼召,今複拒絕,何也?司徒不惜改轅而東,而北省太師,反為拒絕,慮顧梓州複相嫌間,謂我何心故也。
使我來報,且欲寄食漢州,公勿複疑。
」時光啟三年。
居浃旬,建盡取東川之衆,設梯沖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複保漢州。
月餘,大剽蜀土,進逼彭州,百道攻之,敬瑄出兵來援,建解圍,縱兵大掠,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軍勢日盛,複攻成都,敬瑄患之,顧彥朗亦懼侵己。
昭宗即位,彥朗表請雪建,擇大臣為蜀帥,移敬瑄他鎮,乃诏宰臣韋昭度鎮蜀,以代敬瑄。
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顧彥朗、楊守亮讨之,時昭度以建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
《鑒戒錄》雲:昭度以部兵置行府。
及王師無功,建謂昭度曰:「相公興數萬之衆,讨賊未效,饷運交不相屬。
近聞遷洛以來,籓鎮相噬,朝廷姑息不暇,與其勞師以事蠻方,不如從而赦之,且以兵威靖中原,是國之本也。
相公盍歸朝觐,與主上畫之。
」昭度持疑未決。
一日,建陰令軍士于行府門外擒昭度親吏,脔而食之,建徐啟昭度曰:「蓋軍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懼,遂留符節與建,即日東還。
才出劍門,建即嚴兵守門,不納東師。
月餘,建攻西川管内八州,所至響應,遂急攻成都,田令孜登城謂建曰:「老夫與八哥相厚,太師久以知聞,有何嫌恨,如是困我之甚耶!」建曰:「軍容父子之恩,心何敢忘,但天子付以兵柄,太師孤絕朝廷故也。
苟太師悉心改圖,何福如之!」又曰:「吾欲與八哥軍中相款,如何?」曰:「父子之義,何嫌也。
」是夜,令孜攜蜀帥符印入建軍授建。
建泣謝曰:「太師初心太過,緻有今日相戾,既此推心,一切如舊。
」翌日,敬瑄啟關迎建,以蜀帥讓之,建乃自稱留後,表陳其事。
明年春,制授檢校太傅、成都尹、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内觀察處置、雲南八國招撫等使,時龍紀元年也。
移敬瑄于雅州安置,仍以其子為刺史,既行,建令人殺之于路,令孜仍舊監軍事。
數月,或告令孜通鳳翔書問,下獄餓死。
《蜀梼杌》雲:「敬瑄廢處雅州,以其子為刺史。
既行,建遣殺于三江,令孜仍監其軍,複以令孜陰附鳳翔,下獄餓死。
建雄猜多機略,意常難測,既有蜀土,複欲窺伺東川,又以彥朗婚姻之舊,未果行。
會彥朗卒,弟彥晖代為梓帥,交情稍怠。
李茂貞乘其有間,密構彥晖,因與茂貞連盟,關征疆吏之間,與蜀人得失。
大順末,建出師攻梓州,彥晖求援于鳳翔,李茂貞出師援之,建即圍解,自是秦、川交惡
唐末,隸名于忠武軍。
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
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
時梁祖為巢将,領衆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複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
是歲,複光入援京師,明年破賊收京城。
初,複光以忠武軍八千人立為八都,晏宏與建各一都校也。
複光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諸郡縣,得兵數萬,進逼興元,節度使牛叢棄城而去,晏宏因自為留後,建等為屬郡刺史,不令之任。
俄而晏宏正授節旄,恐部下謀己,多行忍虐,由是部衆離心。
建與别将韓建友善,晏宏益猜二建,僞待之厚,引入卧内。
二建懼,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謀所向,謂韓建曰:「仆射甘言厚德,是疑我也,禍難無日矣,早宜擇利而行。
」韓曰:「善。
」因率三千人趨行在,僖宗嘉之,賜與巨萬。
分其兵為五都,仍以舊校主之,即晉晖、李師泰、張造與二建也,因号曰随駕五都,田令孜皆錄為假子。
及僖宗還宮,建等分典神策軍,皆遙領刺史。
光啟初,從僖宗再幸興元,令孜懼逼,求為西川監軍,楊複恭代為觀軍容使。
建等素為令孜所厚,複恭懼不附己,乃出五将為郡守,以建為壁州刺史。
天子還京,複恭以楊守亮鎮興元,尤畏建侵己,屢召之。
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衆八千,寇阆州,陷之,複攻利州,刺史王珙棄城而去。
建播剽二郡,所至殺掠,守亮不能制。
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初于關輔破賊時與建相聞,每使人勞問,分貨币軍食以給之,故建不侵梓、遂。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憂其膠固,謀于監軍田令孜,曰:「王八,吾子也,彼無他腸,作賊山南,實進退無歸故也。
吾馳咫尺之書,可以坐置麾下。
」即飛書招建。
建大喜,遣使謂彥朗曰:「監軍阿父遣信見招,仆欲諸成都省阿父,因依陳太師得一大郡,是所願也。
」即之梓州見彥朗,留家寄東川,選精甲三千之成都。
行次鹿頭,或謂敬瑄曰:「建,今之劇賊,鸱視狼顧,專謀人國邑,傥其即至,公以何等處之?彼建雄心,終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養虎自贻其患也。
」敬瑄懼,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
建怒,遂據漢州,領輕兵至成都。
敬瑄讓之曰:「若何為者,而犯吾疆理?」建軍吏報曰:「阆州司徒比寄東川,而軍容太師使者繼召,今複拒絕,何也?司徒不惜改轅而東,而北省太師,反為拒絕,慮顧梓州複相嫌間,謂我何心故也。
使我來報,且欲寄食漢州,公勿複疑。
」時光啟三年。
居浃旬,建盡取東川之衆,設梯沖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複保漢州。
月餘,大剽蜀土,進逼彭州,百道攻之,敬瑄出兵來援,建解圍,縱兵大掠,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軍勢日盛,複攻成都,敬瑄患之,顧彥朗亦懼侵己。
昭宗即位,彥朗表請雪建,擇大臣為蜀帥,移敬瑄他鎮,乃诏宰臣韋昭度鎮蜀,以代敬瑄。
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顧彥朗、楊守亮讨之,時昭度以建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
《鑒戒錄》雲:昭度以部兵置行府。
及王師無功,建謂昭度曰:「相公興數萬之衆,讨賊未效,饷運交不相屬。
近聞遷洛以來,籓鎮相噬,朝廷姑息不暇,與其勞師以事蠻方,不如從而赦之,且以兵威靖中原,是國之本也。
相公盍歸朝觐,與主上畫之。
」昭度持疑未決。
一日,建陰令軍士于行府門外擒昭度親吏,脔而食之,建徐啟昭度曰:「蓋軍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懼,遂留符節與建,即日東還。
才出劍門,建即嚴兵守門,不納東師。
月餘,建攻西川管内八州,所至響應,遂急攻成都,田令孜登城謂建曰:「老夫與八哥相厚,太師久以知聞,有何嫌恨,如是困我之甚耶!」建曰:「軍容父子之恩,心何敢忘,但天子付以兵柄,太師孤絕朝廷故也。
苟太師悉心改圖,何福如之!」又曰:「吾欲與八哥軍中相款,如何?」曰:「父子之義,何嫌也。
」是夜,令孜攜蜀帥符印入建軍授建。
建泣謝曰:「太師初心太過,緻有今日相戾,既此推心,一切如舊。
」翌日,敬瑄啟關迎建,以蜀帥讓之,建乃自稱留後,表陳其事。
明年春,制授檢校太傅、成都尹、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内觀察處置、雲南八國招撫等使,時龍紀元年也。
移敬瑄于雅州安置,仍以其子為刺史,既行,建令人殺之于路,令孜仍舊監軍事。
數月,或告令孜通鳳翔書問,下獄餓死。
《蜀梼杌》雲:「敬瑄廢處雅州,以其子為刺史。
既行,建遣殺于三江,令孜仍監其軍,複以令孜陰附鳳翔,下獄餓死。
建雄猜多機略,意常難測,既有蜀土,複欲窺伺東川,又以彥朗婚姻之舊,未果行。
會彥朗卒,弟彥晖代為梓帥,交情稍怠。
李茂貞乘其有間,密構彥晖,因與茂貞連盟,關征疆吏之間,與蜀人得失。
大順末,建出師攻梓州,彥晖求援于鳳翔,李茂貞出師援之,建即圍解,自是秦、川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