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僞列傳二

關燈
初,守光城破後,攜其妻子将走關内依劉守奇,沿路寒瘡足踵,經日不食。

    至燕樂縣,匿于坑谷,令妻祝氏乞食于田父張師造家,怪婦人異狀,诘之,遂俱擒焉。

    莊宗方宴府第,引仁恭、守光至席,父子号泣謝罪,莊宗慰撫之曰:「往事不複言。

    人誰無過,改之為貴。

    」乃歸之傳舍。

    是月己卯,晉人執守光及仁恭,露布表其罪,驅以班師。

     十一年正月,至晉陽,仁恭父子荷校于露布之下,父母唾面罵守光曰:「逆賊,破家如是!」守光俯首不顧。

    自範陽至晉陽,涉千餘裡,所在聚觀,呼守光為「劉黑子」,略無愧色。

    莊守以仁恭、守光徇于都城,即告南宮七廟,禮畢,守光與李小喜、鄭藏斐、劉延卿及其二妻皆伏誅。

    李小喜者,本晉之小校,先奔于燕,守光以為愛将。

    守光雖兇淫出于天性,然而稔惡侈毒,抑亦小喜贊成。

    守光将敗,前一日來降。

    守光将死,大呼曰:「臣之誤計,小喜熒惑故也,若罪人不死,臣必訴于地下。

    」莊宗急召小喜至,令證辯。

    小喜瞋目叱守光曰:「囚父殺兄,烝淫骨肉,亦我教耶!」莊宗怒小喜失禮,先斬之。

    守光恸哭曰:「王将定天下,臣精于騎,何不且留指使。

    」二妻讓之曰:「皇帝,事勢及此,生不如死!」即延頸就戮。

    守光猶哀訴不已。

    既誅,命判官司馬揆備轊椟祭醊,瘗于城西三裡龍山下。

    令副使盧汝弼、李存霸拘送仁恭至代州,于武皇靈前刺心血以祭,誅于雁門山下。

    自仁恭乾甯二年春入幽州,至天祐十年,父子相承,十九年而滅。

      劉陟,即劉纻,初名陟。

    其先彭城人,祖仁安,仕唐為潮州長史,因家嶺表。

    父謙,素有才識。

    唐鹹通中,宰相韋宙出鎮南海,謙時為牙校,職級甚卑,然氣貌殊常,宙以猶女妻之。

    妻以非其類,堅止之,宙曰:「此人非常流也,他日我子孫或可依之。

    」謙後果以軍功拜封州刺史兼賀水鎮使,甚有稱譽。

    謙之長子曰隐,即韋氏女所生也,幼而奇特。

    及謙卒,賀水諸将有無賴者,幸變作亂,隐定計誅之。

    連帥劉崇龜聞其才,署為右都校,複領賀水鎮,俄奏兼封州刺史,用法清肅,威望頗振。

    唐昭宗以嗣薛王知柔石門扈跸功,授清海軍節度使。

    诏下,有府之牙将盧琚、譚?謀不禀朝命,隐舉部兵誅琚、?以聞,知柔至,深德之,辟為行軍司馬,委以兵賦。

    唐昭宗命宰相徐彥若代知柔複署前職。

    彥若在鎮二年,臨薨,手表奏隐為兩使留後,昭宗未之許,命宰相崔遠為節度使。

    遠行及江陵,聞嶺表多盜,懼隐違诏,遲留不進,會遠複入相,乃诏以隐為留後,然久未即真。

    及梁祖為元帥,隐遣使持重賂以求保薦,梁祖即表其事,遂降旄節。

    梁開平初,恩寵殊厚,遷檢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

    梁祖郊禋,禮畢,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又命兼領安南都護,充清海、靜海兩軍節度使,進封南海王。

    開平四年三月卒。

      陟,隐之弟也,隐卒,代據其位。

    及梁末帝嗣位,務行姑息之政,乃盡以隐之官爵授陟。

    先是,邕州葉廣略、容州龐巨源,或自擅兵賦,數侵廣之西鄙,陟舉兵讨之,邕、容皆敗,因附庸于陟。

    又,交州土豪曲承美亦專據其地,送款于梁,因正授旄钺。

    陟不平之,遣将李知順伐之,執承美以獻,陟自是盡有嶺表之地。

    及聞錢?冊封吳越王,陟恥稱南海之号,乃歎曰:「中原多故,誰為真主,安能萬裡梯航而事僞庭乎!」梁貞明三年八月,陟乃僭号于廣州,國号大漢,僞改元為乾亨。

    明年,僭行郊禮,赦其境内,及改名岩。

    陟僭位之後,廣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窮奢極侈,娛僭一方,與嶺北諸籓歲時交聘。

    及聞莊宗平梁,遣僞宮苑使何詞來聘,稱「大漢國王緻書上大唐皇帝」。

    莊守召見于鄴宮,問南海事狀,且言本國已發使臣,大陳物貢,期今秋即至。

    初,陟聞莊宗兵威甚盛,故令何詞來視虛實,時朝政已紊,莊宗亦不能以道制禦遠方,南海貢亦不至,自是與中國遂絕。

    唐同光三年冬,白龍見于南海,改僞乾亨元年為白龍元年,陟又改名龔,以符龍之瑞也。

    白龍四年春,又改大有元年。

    是歲,陟僭行耤田之禮。

    陟之季年,有梵僧善占算之術,謂陟不利名龔,他年慮有此姓敗事,陟又改名纻。

    纻讀為俨,古文無此字,蓋妄撰也。

     陟性雖聰辯,然好行苛虐,至有砲烙、刳剔、截舌、灌鼻之刑,一方之民,若據爐炭。

    惟厚自奉養,廣務華靡,末年起玉堂珠殿,飾以金碧翠羽,嶺北行商或至其國,皆召而示之,誇其壯麗。

    每對北人自言家本鹹秦,恥為蠻夷之主。

    又呼中國帝王為洛州刺史,其妄自尊大,皆此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