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僞列傳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邀厚利。
改山名為大恩山。
仁恭有嬖妾曰羅氏,美姿色,其子守光烝之,事洩,仁恭怒,笞守光,谪而不齒。
四年四月,汴将李思安以急兵攻幽州,營于石子河,仁恭在大安山,城中無備,守光自外帥兵來援,登城拒守。
汴軍既退,守光乃自為幽州節度,令其部将李小喜、元行欽将兵攻大安山。
仁恭遣兵拒戰,為小喜所敗,乃擄仁恭歸幽州,囚于别室。
仁恭左右,迨至婢媵,與守光不協者畢誅之。
其兄守文在滄州,聞父被囚,聚兵大哭,谕之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自古豈有雠父者,吾家生此枭獍,吾生不如死!」即率滄、德之師讨之。
守光逆戰于雞蘇,為守文所敗。
既而守文詐悲,單馬立于陣場,泣谕于衆曰:「勿殺吾弟!」時守光骁将元行欽識之,被擒,滄兵失帥自潰。
守光乃絷兄于别室,援以叢棘,乘勝進攻滄州。
滄州賓佐孫鶴、呂兗已推守文子延祚為帥,守光攜守文于城下,攻圍累月。
城中乏食,米鬥直三萬,人首一級亦直十千,軍士食人,百姓食墐土,驢馬相遇,食其鬃尾,士人出入,多為強者屠殺。
久之,延祚力窮,以城降于守光,守文尋亦遇害。
守光性本庸昧,以父兄失勢,謂天所助,淫虐滋甚。
每刑人必以鐵籠盛之,薪火四逼,又為鐵刷劀剔人面。
嘗衣赭黃袍,顧謂将吏曰:「當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賓佐有孫鶴者,骨鲠方略之士也,率先對曰:「王西有并、汾之患,北有契丹之虞,乘時觀釁,專待薄人,彼若結黨連衡,侵我疆場,地形雖險,勢不可支,甲兵雖多,守恐不暇,縱能卻敵,未免生憂。
王但撫士愛民,補兵完賦,義聲馳于天下,諸侯自然推戴。
今若恃兵與險,未見良圖。
」守光不悅,及梁軍據深、冀,王镕乞師于守光,孫鶴勸守光出援軍以圖霸業,守光不從。
及莊宗有柏鄉之捷,守光謀攻易、定,諷動鎮人,欲為河朔元帥。
莊宗乃與鎮州節度使王镕、易定節度使王處直、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天德軍節度使宋瑤,同遣使奉冊,推守光為尚父,以稔其惡。
守光不悟,謂籓鎮畏己,仍以諸鎮狀送梁祖,言:「臣被晉王等推臣為尚父,堅辭不獲,又難推違。
臣竊料所宜,不如陛下與臣河北道都統,則并、鎮之叛,不足平殄矣。
」梁祖知其詐,優答之。
仍命閣門使王瞳、供奉官史彥璋等使于燕,冊守光為河北道采訪使。
六月,梁使至,守光令所司定尚父采訪使儀注,所司取唐朝冊太尉禮以示之。
守光曰:「此儀注中何無郊天改元之事?」梁使曰:「尚父雖尊,猶是人臣。
」守光怒,投于地,謂将吏曰:「方今天下鼎沸,英雄角逐。
硃公創号于夷門,楊渭假名于淮海,王建自尊于巴蜀,茂貞矯制于岐陽,皆因茅土之封,自假帝王之制,然兵虛力寡,疆場多虞。
我大燕地方二千裡,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我南面稱帝,誰如我何!今為尚父,孰當帝者!公等促具帝者之儀,予且為河朔天子。
」燕之将吏竊議,以為不可。
守光置斧锧于庭,令将佐曰:「今三方協贊,予難重違,擇日而帝矣。
從我者賞,橫議者誅。
孫鶴對曰:「滄州破敗,仆乃罪人,大王寬容,乃至今日,不敢阿旨,以誤家國,苟聽臣言,死且無侮。
」守光大怒,推之伏锧,令軍士割其肉生啖之。
鶴大呼曰:「百日之外,必有急兵矣!」守光命窒其口,寸斬之,有識為之嗟惋。
乃悉召部内官吏,教習朝儀,邊人既非素習,舉措失容,相顧诮笑。
八月十三日,守光僭号大燕皇帝,改年曰應天。
以梁使王瞳、判官齊涉為宰相,史彥璋為禦史大夫。
僞冊之日,契丹陷平州。
莊宗聞之大笑,監軍張承業曰:「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老氏所謂'将欲取之,必先與之'。
今守光狂蹶,請遣使省問,以觀其釁。
」十月,莊宗令太原少尹李承勳往使。
承勳至,守光怒不稱臣,械之于獄。
十二月,莊宗遣周德威出飛狐,會鎮、定之師以讨之,德威攻圍曆年,屬郡皆下。
守光堅保幽州,求援于梁,北誘契丹,救終不至。
十年十月,守光遣使持币馬見德威乞降,又乘城呼曰:「予俟晉王至即出城。
」十一月,莊宗親征。
二十三日,至幽州,單騎臨城,召守光曰:「丈夫成敗,須決所向,公将何如?」守光曰:「某俎上肉耳!」莊宗愍之,折弓為盟,許其保全。
守光辭以他日,莊宗乃令諸軍攻之。
二十四日,四面畢攻,莊宗登燕太子墓觀之。
俄而數騎執仁恭并其孥來獻,檀州遊奕将李彥晖于燕樂縣獲守光,并妻李氏、祝氏,男繼珣、繼方、繼祚等來獻。
改山名為大恩山。
仁恭有嬖妾曰羅氏,美姿色,其子守光烝之,事洩,仁恭怒,笞守光,谪而不齒。
四年四月,汴将李思安以急兵攻幽州,營于石子河,仁恭在大安山,城中無備,守光自外帥兵來援,登城拒守。
汴軍既退,守光乃自為幽州節度,令其部将李小喜、元行欽将兵攻大安山。
仁恭遣兵拒戰,為小喜所敗,乃擄仁恭歸幽州,囚于别室。
仁恭左右,迨至婢媵,與守光不協者畢誅之。
其兄守文在滄州,聞父被囚,聚兵大哭,谕之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自古豈有雠父者,吾家生此枭獍,吾生不如死!」即率滄、德之師讨之。
守光逆戰于雞蘇,為守文所敗。
既而守文詐悲,單馬立于陣場,泣谕于衆曰:「勿殺吾弟!」時守光骁将元行欽識之,被擒,滄兵失帥自潰。
守光乃絷兄于别室,援以叢棘,乘勝進攻滄州。
滄州賓佐孫鶴、呂兗已推守文子延祚為帥,守光攜守文于城下,攻圍累月。
城中乏食,米鬥直三萬,人首一級亦直十千,軍士食人,百姓食墐土,驢馬相遇,食其鬃尾,士人出入,多為強者屠殺。
久之,延祚力窮,以城降于守光,守文尋亦遇害。
守光性本庸昧,以父兄失勢,謂天所助,淫虐滋甚。
每刑人必以鐵籠盛之,薪火四逼,又為鐵刷劀剔人面。
嘗衣赭黃袍,顧謂将吏曰:「當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賓佐有孫鶴者,骨鲠方略之士也,率先對曰:「王西有并、汾之患,北有契丹之虞,乘時觀釁,專待薄人,彼若結黨連衡,侵我疆場,地形雖險,勢不可支,甲兵雖多,守恐不暇,縱能卻敵,未免生憂。
王但撫士愛民,補兵完賦,義聲馳于天下,諸侯自然推戴。
今若恃兵與險,未見良圖。
」守光不悅,及梁軍據深、冀,王镕乞師于守光,孫鶴勸守光出援軍以圖霸業,守光不從。
及莊宗有柏鄉之捷,守光謀攻易、定,諷動鎮人,欲為河朔元帥。
莊宗乃與鎮州節度使王镕、易定節度使王處直、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天德軍節度使宋瑤,同遣使奉冊,推守光為尚父,以稔其惡。
守光不悟,謂籓鎮畏己,仍以諸鎮狀送梁祖,言:「臣被晉王等推臣為尚父,堅辭不獲,又難推違。
臣竊料所宜,不如陛下與臣河北道都統,則并、鎮之叛,不足平殄矣。
」梁祖知其詐,優答之。
仍命閣門使王瞳、供奉官史彥璋等使于燕,冊守光為河北道采訪使。
六月,梁使至,守光令所司定尚父采訪使儀注,所司取唐朝冊太尉禮以示之。
守光曰:「此儀注中何無郊天改元之事?」梁使曰:「尚父雖尊,猶是人臣。
」守光怒,投于地,謂将吏曰:「方今天下鼎沸,英雄角逐。
硃公創号于夷門,楊渭假名于淮海,王建自尊于巴蜀,茂貞矯制于岐陽,皆因茅土之封,自假帝王之制,然兵虛力寡,疆場多虞。
我大燕地方二千裡,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我南面稱帝,誰如我何!今為尚父,孰當帝者!公等促具帝者之儀,予且為河朔天子。
」燕之将吏竊議,以為不可。
守光置斧锧于庭,令将佐曰:「今三方協贊,予難重違,擇日而帝矣。
從我者賞,橫議者誅。
孫鶴對曰:「滄州破敗,仆乃罪人,大王寬容,乃至今日,不敢阿旨,以誤家國,苟聽臣言,死且無侮。
」守光大怒,推之伏锧,令軍士割其肉生啖之。
鶴大呼曰:「百日之外,必有急兵矣!」守光命窒其口,寸斬之,有識為之嗟惋。
乃悉召部内官吏,教習朝儀,邊人既非素習,舉措失容,相顧诮笑。
八月十三日,守光僭号大燕皇帝,改年曰應天。
以梁使王瞳、判官齊涉為宰相,史彥璋為禦史大夫。
僞冊之日,契丹陷平州。
莊宗聞之大笑,監軍張承業曰:「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老氏所謂'将欲取之,必先與之'。
今守光狂蹶,請遣使省問,以觀其釁。
」十月,莊宗令太原少尹李承勳往使。
承勳至,守光怒不稱臣,械之于獄。
十二月,莊宗遣周德威出飛狐,會鎮、定之師以讨之,德威攻圍曆年,屬郡皆下。
守光堅保幽州,求援于梁,北誘契丹,救終不至。
十年十月,守光遣使持币馬見德威乞降,又乘城呼曰:「予俟晉王至即出城。
」十一月,莊宗親征。
二十三日,至幽州,單騎臨城,召守光曰:「丈夫成敗,須決所向,公将何如?」守光曰:「某俎上肉耳!」莊宗愍之,折弓為盟,許其保全。
守光辭以他日,莊宗乃令諸軍攻之。
二十四日,四面畢攻,莊宗登燕太子墓觀之。
俄而數騎執仁恭并其孥來獻,檀州遊奕将李彥晖于燕樂縣獲守光,并妻李氏、祝氏,男繼珣、繼方、繼祚等來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