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列傳二

關燈
高季興,字贻孫,陝州硖石人也。

    本名季昌,及後唐莊宗即位,避其廟諱改焉。

    幼隸于汴之賈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為子,賜姓,名友讓。

    梁祖嘗見季興于仆隸中,其耳面稍異,命友讓養之為子。

    梁祖以季興為牙将,漸能騎射。

    唐天複中,昭宗在岐下,梁祖圍鳳翔日久,衆議欲班師,獨季興谏止之,語在《梁祖紀》中。

    既而竟迎昭宗歸京,以季興為迎銮毅勇功臣、檢校大司空、行宋州刺史。

    從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遷颍州防禦使,梁祖令複姓高氏,擢為荊南兵馬留後。

    荊州自唐乾符之後,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季興招輯離散,流民歸複,梁祖嘉之,乃授節钺。

    梁開平中,破雷彥恭于朗州,加平章事。

    荊南舊無外壘,季興始城之,遂厚斂于民,招聚亡命,自後僭臣于吳、蜀,梁氏稍不能制焉,因就封渤海王。

    嘗攻襄州,為孔勍所敗。

     及莊宗定天下,季興來朝于洛陽,加兼中書令,時論多請留之,郭崇韬以方推信義于華夏,請放歸籓,季興促程而去。

    至襄州,酒酣,謂孔勍曰:「是行有二錯:來朝一錯,放回二錯。

    」洎至荊南,謂賓佐曰:「新主百戰方得河南,對勳臣誇手抄《春秋》;又豎手指雲:'我于指頭上得天下。

    '如此則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遊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乃增築西面羅城,備禦敵之具。

    時梁朝舊軍多為季興所誘,由是兵衆漸多,跋扈之志堅矣。

    明年,冊拜南平王。

    魏王繼岌平蜀,盡選其寶貨浮江而下,船至峽口,會莊宗遇禍,季興盡邀取之。

    明宗即位,複請夔、峽為屬郡,初俞其請,後朝廷除刺史,季興上言,稱已令子弟權知郡事,請不除刺史。

    不臣之狀既形,诏削奪其官爵。

    天成初,命西方鄴興師收複三州,又遣襄州節度使劉訓總兵圍荊南,以問其罪,屬霖潦,班師。

    三年冬,季興病腳氣而卒。

    其子從誨嗣立,累表謝罪,請修職貢。

    由是複季興官爵,谥曰武信。

     從誨,初仕梁,曆殿前控鶴都頭、鞍辔庫副使、左軍巡使、如京使、左千牛大将軍、荊南衙内都指揮使,領濠州刺史,改歸州刺史,累官至檢校太傅。

    初,季興之将叛也,從誨常泣谏之,季興不從。

    天成三年冬,季興薨,從誨乃上表謝罪,複修職貢。

    明宗嘉之,尋命起複,授荊南節度使、兼待中。

    長興三年,加檢校太尉。

    應順中,封南平王。

    清泰初,加檢校太師。

    晉天福中,加守中書令。

    六年,襄州安從進反,王師攻讨,從誨饋軍食以助焉,诏書褒美,尋加守尚書令,從誨上章固讓,朝廷遣使敦勉,竟不受其命。

    時有術士言從誨年命有厄,宜退避寵祿故也。

    及契丹入汴,漢高祖起義于太原,間道遣使奉貢,密有祈請,言俟車駕定河、汴,願賜郢州為屬郡,漢祖依違之。

    及入汴,從誨緻貢,求踐前言,漢高祖不從。

    從誨怒,率州兵攻郢州,旬日,為刺史尹實所敗,自是朝貢不至。

    從誨東通于吳,西通于蜀,皆利其供軍财貨而已。

    末年,以鎮星在翼、轸之分,乃釋羅纨,衣布素,飲食節儉,以禳災咎。

    尋令人祈托襄州安審琦,請歸朝待罪,朝廷亦開納之。

    漢乾祐元年冬十一月,以疾薨于位。

    诏贈尚書令,谥曰文獻。

     子保融嗣,位至荊南節度使、守太傅、中書令,封南平王。

    皇朝建隆元年秋卒。

    谥曰貞懿。

     其諸将之倚任者,則有王保義。

    保義本姓劉,名去非,幽州人。

    少為縣吏,粗暴無行,習騎射,敢鬥擊。

    劉仁恭之子守奇善射,惟去非許以為能。

    守奇以兄守光奪父位,亡入契丹,又自契丹奔太原,去非皆從之。

    莊宗之伐燕也,守奇從周德威引軍前進,師次涿州,刺史姜行敢登陴固守,去非呼行敢曰:「河東小劉郎領軍來為父除兇,爾何敢拒!」守奇免胄勞之,行敢遙拜,即開門迎降。

    德威害其功,密告莊宗,言守奇心不可保。

    莊宗召守奇還計事,行次土門,去非說守奇曰:「公不施寸兵下涿郡,周公以得非己力,必有如簧之間,太原不宜往也。

    公家于梁,素有君臣之分,宜往依之,介福萬全矣。

    」守奇乃奔梁,梁以守奇為滄州留後,以去非為河陽行軍司馬。

    時謝彥章移去非為郢州刺史。

    及莊宗平河、洛,去非乃棄郡歸高季興,為行軍司馬,仍改易姓名。

    自是季興父子倚為腹心,凡守籓規畫,出兵方略,言必從之。

    乾祐元年夏,高從誨奏為武泰軍節度留後,依前荊南行軍司馬,加檢校太尉。

    後卒于江陵。

     保勖,季興之幼子也。

    鐘愛尤甚,季興在世時,或因事盛怒,左右不敢竊視,惟保勖一見,季興則怒自解,故荊人目之為「萬事休」。

    皇朝建隆四年春卒。

    是歲,荊門之地不為高氏所有,則「萬事休」之言,蓋先兆也。

    《五代史補》:高季興,本陵州陝人。

    為太祖裨将,出為郢州防禦使。

    時荊南成汭征鄂州,不利而卒,太祖命季興為荊南留後。

    到未幾,會武陵土豪雷彥恭作亂,季興破之,遂以功授荊南節钺。

    莊宗定天下,季興首入觐,因拜中書令,封南平王。

    初,季興嘗從梁太祖出征,引軍早發,至逆旅,未曉,有妪秉燭迎門,具禮甚厚。

    季興疑而問之,對曰:「妾适夢有人叩關,呼曰:'速起,速起,有裂土王來。

    '及起,盥嗽畢,秉燭開門,而君子奄至,得非所謂王者耶?所以不敢亵慢爾。

    」季興喜,及來荊南,竟至封王。

    高從誨,季興之庶子而處長,為性寬厚,雖士大夫不如也。

    天成中,季興叛,從誨力谏之,不從。

    及季興卒,朝廷知從誨忠,使嗣,亦封南平王。

    初,季興之事梁也,每行軍,常以愛姬張氏自随。

    一旦軍敗,攜之而竄,遇夜,誤入深澗中。

    時張氏方妊行遲,季興恐為所累,俟其寝酣,以劍刺岸邊,而壓殺之,然後馳去。

    既而岸欲崩,張氏且驚起,呼季興曰:「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