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列傳一
關燈
小
中
大
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
祖铎,父端。
唐乾符中,鎮州有博野軍,宿衛京師,屯于奉天,文通時隸本軍為市巡,累遷至隊長。
黃巢犯阙,博野軍留于鳳翔,時鄭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軍敗尚讓之衆于龍尾坡,以功為神策軍指揮使。
硃玫之亂,唐僖宗再幸興元,文通扈跸山南,論功第一,遷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等州節度使,賜姓,名茂貞,僖宗親為制字曰正臣。
光啟二年,王行瑜殺硃玫于京師,李昌符擁兵于岐下,诏茂貞與陳佩等讨之。
三年,誅昌符,車駕還京,以茂貞為鳳翔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待中、隴西郡王。
大順二年,觀軍容使楊複恭得罪,奔山南,與楊守亮據興元叛,茂貞與王行瑜讨平之。
诏以宰相徐彥若鎮興元,茂貞違诏,表其假子繼徽為留後,堅請旄钺,昭宗不得已而授之。
自是茂貞恃勳恣橫,擅兵窺伺,頗幹朝政,始萌問鼎之志矣。
既而逐泾原節度使張球、洋州節度使楊守忠、鳳州刺史滿存,皆奪據其地,奏請子弟為牧伯,朝廷不能制。
大臣奏議言其過者,茂貞即上章論列,辭旨不遜,奸邪者因之附麗,遂成朋黨,朝政于是隳焉。
昭宗性英俊,不任其逼,欲加讨伐。
乾甯初,命宰臣杜讓能調發軍旅,師未越境,為茂貞所敗。
茂貞乘勝進屯三橋,京師大震,士庶奔散,天子乃誅中尉西門君遂、李周潼等謝之。
茂貞嚴兵不解,勢将指阙,抗言讓能之罪,誅之方罷。
及韋昭度、李谿為相,茂貞聽崔昭緯之邪說,複沮其事,表昭度等無相業,不可置之台司,恐亂天下。
诏報曰:「軍旅之事,吾則與籓臣圖之,朝廷命相,出自朕懷。
」又請授王珙河中節度使,诏報曰:「太原表先至,已許王珂,不可追改。
」乾甯二年五月,茂貞與王行瑜、韓建稱兵入觐,京師震恐,天子禦樓待之,抗表請殺宰相韋昭度、李谿以謝天下,移王珙于河中。
既還,留其假子繼鵬宿衛,即閻珪也。
時後唐武皇上表,請讨三鎮以甯關輔。
是歲七月,太原之師至河中,繼鵬與中尉景宣之子繼晟迫車駕幸鳳翔,昭宗曰:「太原軍未至,銮輿不可辄動,朕與諸王固守大内,卿等安輯京師,如太原實至,吾可以方略制之。
」繼鵬與景宣、中尉駱全權因燔燒東市,中夜大噪。
昭宗登承天門樓避亂,令捧日都将李雲守樓下,繼鵬率衆攻雲。
昭宗憑軒慰谕,繼鵬彎弧大呼,矢拂禦衣,中樓桷。
侍臣掖昭宗下樓還宮,繼鵬即縱火攻宮門。
昭宗诏諸王謀其所向,李雲奏曰:「事急矣,請且幸臣營。
」雲乃與扈跸都将李君慶衛昭宗出啟夏門,駐華嚴寺。
晡晚,出幸南山之莎城,駐于石門山之佛寺。
是月,武皇至渭北,遣副使王瑰奉表行在,昭宗以武皇為行營都統,進讨邠、岐。
茂貞懼,斬繼鵬、繼晟,上表待罪,昭宗原之,武皇曰:「不誅茂貞,關輔無由甯谧。
」時附茂貞者奏雲:「若太原盡殄邠、岐,必入關輔,京師憂未艾也。
」乃诏武皇與茂貞和。
及行瑜誅,武皇班師,茂貞怨望驕橫如故。
明年五月,制授茂貞東川節度使。
仍命通王、覃王治禁軍于阙下,如茂貞違诏,即讨之。
茂貞懼,将赴鎮。
王師至興平,夜自驚潰,茂貞因出乘之,官軍大敗。
車駕倉猝出幸華州,茂貞之衆因犯京師,焚燒宮阙,大掠坊市而去,自此長安大内盡為丘墟矣。
四年,昭宗複命宰臣孫偓統軍進讨,韓建谏止,令茂貞上章請雪。
光化中,加茂貞尚書令、岐王,令其子繼筠以兵宿衛。
天複元年十月,梁祖攻同、華,勢逼京師。
十一月六日,繼筠與中尉韓全誨劫昭宗幸鳳翔,茂貞遂與全誨矯诏征兵天下,将讨梁祖。
宰相崔允召梁祖引四鎮之兵屯岐下,重溝複壘圍守。
三年,茂貞山南諸州盡為王建所陷,泾、原、秦、隴、邠、鄜、延、夏皆降于汴。
茂貞獨據孤城,内外援絕,乃請車駕還京,求和于汴,即斬韓全誨等二十人首級送于梁祖。
自是兵力殚盡,垂翅不振,懼梁祖複讨,請落尚書令,許之。
《九國志·李彥琦傳》:彥琦本姓楊氏,鳳翔李茂貞委以心腹之任,易姓李氏,齒于諸子。
後昭宗西幸,梁祖迎駕,攻逼岐下者累年,及昭宗
祖铎,父端。
唐乾符中,鎮州有博野軍,宿衛京師,屯于奉天,文通時隸本軍為市巡,累遷至隊長。
黃巢犯阙,博野軍留于鳳翔,時鄭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軍敗尚讓之衆于龍尾坡,以功為神策軍指揮使。
硃玫之亂,唐僖宗再幸興元,文通扈跸山南,論功第一,遷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等州節度使,賜姓,名茂貞,僖宗親為制字曰正臣。
光啟二年,王行瑜殺硃玫于京師,李昌符擁兵于岐下,诏茂貞與陳佩等讨之。
三年,誅昌符,車駕還京,以茂貞為鳳翔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待中、隴西郡王。
大順二年,觀軍容使楊複恭得罪,奔山南,與楊守亮據興元叛,茂貞與王行瑜讨平之。
诏以宰相徐彥若鎮興元,茂貞違诏,表其假子繼徽為留後,堅請旄钺,昭宗不得已而授之。
自是茂貞恃勳恣橫,擅兵窺伺,頗幹朝政,始萌問鼎之志矣。
既而逐泾原節度使張球、洋州節度使楊守忠、鳳州刺史滿存,皆奪據其地,奏請子弟為牧伯,朝廷不能制。
大臣奏議言其過者,茂貞即上章論列,辭旨不遜,奸邪者因之附麗,遂成朋黨,朝政于是隳焉。
昭宗性英俊,不任其逼,欲加讨伐。
乾甯初,命宰臣杜讓能調發軍旅,師未越境,為茂貞所敗。
茂貞乘勝進屯三橋,京師大震,士庶奔散,天子乃誅中尉西門君遂、李周潼等謝之。
茂貞嚴兵不解,勢将指阙,抗言讓能之罪,誅之方罷。
及韋昭度、李谿為相,茂貞聽崔昭緯之邪說,複沮其事,表昭度等無相業,不可置之台司,恐亂天下。
诏報曰:「軍旅之事,吾則與籓臣圖之,朝廷命相,出自朕懷。
」又請授王珙河中節度使,诏報曰:「太原表先至,已許王珂,不可追改。
」乾甯二年五月,茂貞與王行瑜、韓建稱兵入觐,京師震恐,天子禦樓待之,抗表請殺宰相韋昭度、李谿以謝天下,移王珙于河中。
既還,留其假子繼鵬宿衛,即閻珪也。
時後唐武皇上表,請讨三鎮以甯關輔。
是歲七月,太原之師至河中,繼鵬與中尉景宣之子繼晟迫車駕幸鳳翔,昭宗曰:「太原軍未至,銮輿不可辄動,朕與諸王固守大内,卿等安輯京師,如太原實至,吾可以方略制之。
」繼鵬與景宣、中尉駱全權因燔燒東市,中夜大噪。
昭宗登承天門樓避亂,令捧日都将李雲守樓下,繼鵬率衆攻雲。
昭宗憑軒慰谕,繼鵬彎弧大呼,矢拂禦衣,中樓桷。
侍臣掖昭宗下樓還宮,繼鵬即縱火攻宮門。
昭宗诏諸王謀其所向,李雲奏曰:「事急矣,請且幸臣營。
」雲乃與扈跸都将李君慶衛昭宗出啟夏門,駐華嚴寺。
晡晚,出幸南山之莎城,駐于石門山之佛寺。
是月,武皇至渭北,遣副使王瑰奉表行在,昭宗以武皇為行營都統,進讨邠、岐。
茂貞懼,斬繼鵬、繼晟,上表待罪,昭宗原之,武皇曰:「不誅茂貞,關輔無由甯谧。
」時附茂貞者奏雲:「若太原盡殄邠、岐,必入關輔,京師憂未艾也。
」乃诏武皇與茂貞和。
及行瑜誅,武皇班師,茂貞怨望驕橫如故。
明年五月,制授茂貞東川節度使。
仍命通王、覃王治禁軍于阙下,如茂貞違诏,即讨之。
茂貞懼,将赴鎮。
王師至興平,夜自驚潰,茂貞因出乘之,官軍大敗。
車駕倉猝出幸華州,茂貞之衆因犯京師,焚燒宮阙,大掠坊市而去,自此長安大内盡為丘墟矣。
四年,昭宗複命宰臣孫偓統軍進讨,韓建谏止,令茂貞上章請雪。
光化中,加茂貞尚書令、岐王,令其子繼筠以兵宿衛。
天複元年十月,梁祖攻同、華,勢逼京師。
十一月六日,繼筠與中尉韓全誨劫昭宗幸鳳翔,茂貞遂與全誨矯诏征兵天下,将讨梁祖。
宰相崔允召梁祖引四鎮之兵屯岐下,重溝複壘圍守。
三年,茂貞山南諸州盡為王建所陷,泾、原、秦、隴、邠、鄜、延、夏皆降于汴。
茂貞獨據孤城,内外援絕,乃請車駕還京,求和于汴,即斬韓全誨等二十人首級送于梁祖。
自是兵力殚盡,垂翅不振,懼梁祖複讨,請落尚書令,許之。
《九國志·李彥琦傳》:彥琦本姓楊氏,鳳翔李茂貞委以心腹之任,易姓李氏,齒于諸子。
後昭宗西幸,梁祖迎駕,攻逼岐下者累年,及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