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列傳二
關燈
小
中
大
适夢大山崩而壓妾身,有神人披金甲執戈以手托之,遂免。
」季興聞之,謂必生貴子,遂挈之行,後生從誨。
梁震,蜀郡人。
有才略,登第後寓江陵,高季興素聞其名,欲任為判官。
震恥之,然難于拒,恐禍及,因謂季興曰:「本山野鄙夫也,非有意于爵祿,若公不以孤陋,令陪軍中末議,但白衣從事可矣。
」季興奇而許之,自是震出入門下,稱前進士而已。
同光中,莊宗得天下,季興懼而入觐,時幕客皆贊成,震獨以為不可,謂季興曰:「大王本梁朝,與今上世稱仇敵,血戰二十年,卒為今上所滅,神器大寶雖歸其手,恐餘怒未息,觀其舊将,得無加害之心,宜深慮焉。
」季興不從。
及至,莊宗果欲留之,樞密郭崇韬切谏,以為不可:「天下既定,四方諸侯雖相繼稱慶,然不過子弟與将吏耳,惟季興而躬自入觐,可謂尊獎王室者也。
禮待不聞加等,反欲留絷之,何以來遠臣?恐此事一行,則天下解體矣。
」莊宗遂令季興歸。
行已浃旬,莊宗易慮,遽以诏命襄州節度劉訓伺便囚之。
而季興至襄州,就館而心動,謂吏曰:「吾方寸擾亂,得非朝廷使人追而殺吾耶!梁先輩之言中矣,與其住而生,不若去而死。
」遂棄辎重,與部曲甗健者數百人南走。
至鳳林關,已昏黑,于是斬關而去。
既而是夜三更,向之急遞果至襄州,劉訓料其去遠,不可追而止。
自是季興怨憤,以兵襲取複州之監利、玉沙二縣,命震草奏,請以江為界。
震又曰:「不可,若然則師必至矣,非大王之利也。
」季興怒,卒使為之。
既而奏發,未幾,朝廷遣夏魯奇、房知溫等領兵來伐。
季興登城望之,見其兵少,喜,欲開城出戰,震複谏曰:「大王何不思之甚耶!且朝廷禮樂征伐之所自出,兵雖小而勢實大,加以四方諸侯各以相吞噬為志,但恨未見得其便耳。
若大王不幸,或得一戰勝,則朝廷征兵于四方,其誰不欲仗順而起,以取大王之土地耶!如此則社稷休矣。
為大王計者,莫若緻書于主帥,且以牛酒為獻,然後上表自劾,如此則庶幾可保矣。
不然,則非仆之所知也。
」季興從之,果班師。
震之裨贊,皆此類也。
洎季興卒,子從誨繼立,震以從誨生于富貴,恐相知不深,遂辭居于龍山别業,自号處士。
從誨見召,皆跨黃牛直抵?事前下,呼從誨不以官閥,但郎君而已。
末年尤好篇詠,與僧齊已友善,贻之詩曰:「陳琳筆硯甘前席,角裡煙霞憶共眠。
」蓋以寫其高尚之趣也。
馬殷,字霸圖,許州鄢陵人也。
少為木工,及蔡賊秦宗權作亂,始應募從軍。
初,随孫儒渡淮,陷廣陵。
及儒敗于宣州,殷随别将劉建峰過江西,連陷洪、鄂、潭、桂等州,建峰盡有湖南之地,遂自為潭帥。
頃之,建峰為部下所殺,潭人推行軍司馬張佶為帥。
時殷方統兵攻邵州,佶曰:「吾才不及馬殷。
」即牒殷付以軍府事。
殷自邵州還軍,犒勞将士,誅害建峰者數十人,自為留後。
久之,朝廷命為湖南節度使,遂有潭、衡七州之地。
唐天複中,楊行密急攻江夏,杜洪求援于荊南,成汭舉舟師援之。
時澧朗節度使雷彥恭乘汭出師,襲取荊州,載其寶貨,焚毀州城而去。
彥恭東連行密,斷江、嶺行商之路,殷與高季興合勢攻彥恭于澧朗。
數年,擒之,盡有其地,及以張佶為朗州節度使,由是兵力雄盛。
殷于梁貞明中,為時姑息,所求皆允,累官至守太師、兼中書令,封楚王。
又上章請依唐秦王故事,乃加天策上将軍之号。
又請官位内添制置靜江、武平、甯遠等軍事,皆從之。
既封楚王,仍請依唐諸王行台故事,置諸天官幕府,有文苑學士之号,知诏令之名,總制二十餘州,自署官吏,征賦不供,民間采茶,并抑而買之。
又自鑄鉛鐵錢,凡天下商賈所赍寶貨入其境者,隻以土産鉛鐵博易之無餘,遂緻一方富盛,窮極奢侈,貢奉朝廷不過茶數萬斤而已。
于中原賣茶之利,歲百萬計。
唐同光初,首修職貢,複授太師、兼尚書令、楚王。
天成初,加守尚書令。
長興二年十一月十日,薨于位,時年七十有八。
明宗聞之,廢朝三日,谥曰武穆。
子希聲嗣。
初,殷微時,隐隐見神人侍側,因默記其形像。
及貴,因谒衡山廟,睹廟中神人塑像,宛如微時所見者。
則知人之貴者,必有陰物護之,豈偶然哉! 希範,晉天福中,授江南諸道都統,又加天策上将軍。
谿州洞蠻彭士愁寇辰、澧二州,希範讨平之。
士愁以五州乞盟,乃銘于銅柱。
希範自言漢伏波将軍援之後,故鑄銅柱以繼之。
案:此傳有阙文,《馬希廣希萼傳》全篇俱佚。
《五代史補》:高郁為武穆王謀臣,莊宗素聞其名,及有天下,且欲離間之。
會武穆王使其子希範入觐,莊宗以希範年少易激發,因其敷奏敏速,乃拊其背曰:「國人皆言馬家社稷必為高郁所取,今有子如此,高郁安得取此耶!」希範居常嫉郁,忽聞莊宗言,深以為然。
及歸,告武穆請誅之,武穆笑曰:「主上争戰得天下,能用機數,以郁資吾霸業,故欲間之耳!若梁朝罷王彥章兵權也。
蓋遭此計,必至破滅,今汝誅郁,正落其彀中,慎勿言也。
」希範以武穆不決,禍在朝夕,因使誣告郁謀反而族滅之。
自是軍中之政,往往失序,識者痛之。
初,郁與武穆俱起行陣,郁貪且僭,常以所居之井不甚清澈,思所以澄汰之,乃用銀葉護其四方,自内至外皆然,謂之「拓裡」,其奉養過差,皆此類也,故莊宗得以媒蘖。
自後陰晦中見郁,後竟為所患爾。
馬希範,武穆之嫡子,性奢侈,嗣位未幾,乞依故事置天策府僚屬,于是擢從事有才行者,有若都統判官李铎、靜江府節度判官潘?、武安軍節度判官拓拔坦、都統掌書記李臯、鎮南節度判官李莊、昭順軍節度判官徐收
」季興聞之,謂必生貴子,遂挈之行,後生從誨。
梁震,蜀郡人。
有才略,登第後寓江陵,高季興素聞其名,欲任為判官。
震恥之,然難于拒,恐禍及,因謂季興曰:「本山野鄙夫也,非有意于爵祿,若公不以孤陋,令陪軍中末議,但白衣從事可矣。
」季興奇而許之,自是震出入門下,稱前進士而已。
同光中,莊宗得天下,季興懼而入觐,時幕客皆贊成,震獨以為不可,謂季興曰:「大王本梁朝,與今上世稱仇敵,血戰二十年,卒為今上所滅,神器大寶雖歸其手,恐餘怒未息,觀其舊将,得無加害之心,宜深慮焉。
」季興不從。
及至,莊宗果欲留之,樞密郭崇韬切谏,以為不可:「天下既定,四方諸侯雖相繼稱慶,然不過子弟與将吏耳,惟季興而躬自入觐,可謂尊獎王室者也。
禮待不聞加等,反欲留絷之,何以來遠臣?恐此事一行,則天下解體矣。
」莊宗遂令季興歸。
行已浃旬,莊宗易慮,遽以诏命襄州節度劉訓伺便囚之。
而季興至襄州,就館而心動,謂吏曰:「吾方寸擾亂,得非朝廷使人追而殺吾耶!梁先輩之言中矣,與其住而生,不若去而死。
」遂棄辎重,與部曲甗健者數百人南走。
至鳳林關,已昏黑,于是斬關而去。
既而是夜三更,向之急遞果至襄州,劉訓料其去遠,不可追而止。
自是季興怨憤,以兵襲取複州之監利、玉沙二縣,命震草奏,請以江為界。
震又曰:「不可,若然則師必至矣,非大王之利也。
」季興怒,卒使為之。
既而奏發,未幾,朝廷遣夏魯奇、房知溫等領兵來伐。
季興登城望之,見其兵少,喜,欲開城出戰,震複谏曰:「大王何不思之甚耶!且朝廷禮樂征伐之所自出,兵雖小而勢實大,加以四方諸侯各以相吞噬為志,但恨未見得其便耳。
若大王不幸,或得一戰勝,則朝廷征兵于四方,其誰不欲仗順而起,以取大王之土地耶!如此則社稷休矣。
為大王計者,莫若緻書于主帥,且以牛酒為獻,然後上表自劾,如此則庶幾可保矣。
不然,則非仆之所知也。
」季興從之,果班師。
震之裨贊,皆此類也。
洎季興卒,子從誨繼立,震以從誨生于富貴,恐相知不深,遂辭居于龍山别業,自号處士。
從誨見召,皆跨黃牛直抵?事前下,呼從誨不以官閥,但郎君而已。
末年尤好篇詠,與僧齊已友善,贻之詩曰:「陳琳筆硯甘前席,角裡煙霞憶共眠。
」蓋以寫其高尚之趣也。
馬殷,字霸圖,許州鄢陵人也。
少為木工,及蔡賊秦宗權作亂,始應募從軍。
初,随孫儒渡淮,陷廣陵。
及儒敗于宣州,殷随别将劉建峰過江西,連陷洪、鄂、潭、桂等州,建峰盡有湖南之地,遂自為潭帥。
頃之,建峰為部下所殺,潭人推行軍司馬張佶為帥。
時殷方統兵攻邵州,佶曰:「吾才不及馬殷。
」即牒殷付以軍府事。
殷自邵州還軍,犒勞将士,誅害建峰者數十人,自為留後。
久之,朝廷命為湖南節度使,遂有潭、衡七州之地。
唐天複中,楊行密急攻江夏,杜洪求援于荊南,成汭舉舟師援之。
時澧朗節度使雷彥恭乘汭出師,襲取荊州,載其寶貨,焚毀州城而去。
彥恭東連行密,斷江、嶺行商之路,殷與高季興合勢攻彥恭于澧朗。
數年,擒之,盡有其地,及以張佶為朗州節度使,由是兵力雄盛。
殷于梁貞明中,為時姑息,所求皆允,累官至守太師、兼中書令,封楚王。
又上章請依唐秦王故事,乃加天策上将軍之号。
又請官位内添制置靜江、武平、甯遠等軍事,皆從之。
既封楚王,仍請依唐諸王行台故事,置諸天官幕府,有文苑學士之号,知诏令之名,總制二十餘州,自署官吏,征賦不供,民間采茶,并抑而買之。
又自鑄鉛鐵錢,凡天下商賈所赍寶貨入其境者,隻以土産鉛鐵博易之無餘,遂緻一方富盛,窮極奢侈,貢奉朝廷不過茶數萬斤而已。
于中原賣茶之利,歲百萬計。
唐同光初,首修職貢,複授太師、兼尚書令、楚王。
天成初,加守尚書令。
長興二年十一月十日,薨于位,時年七十有八。
明宗聞之,廢朝三日,谥曰武穆。
子希聲嗣。
初,殷微時,隐隐見神人侍側,因默記其形像。
及貴,因谒衡山廟,睹廟中神人塑像,宛如微時所見者。
則知人之貴者,必有陰物護之,豈偶然哉! 希範,晉天福中,授江南諸道都統,又加天策上将軍。
谿州洞蠻彭士愁寇辰、澧二州,希範讨平之。
士愁以五州乞盟,乃銘于銅柱。
希範自言漢伏波将軍援之後,故鑄銅柱以繼之。
案:此傳有阙文,《馬希廣希萼傳》全篇俱佚。
《五代史補》:高郁為武穆王謀臣,莊宗素聞其名,及有天下,且欲離間之。
會武穆王使其子希範入觐,莊宗以希範年少易激發,因其敷奏敏速,乃拊其背曰:「國人皆言馬家社稷必為高郁所取,今有子如此,高郁安得取此耶!」希範居常嫉郁,忽聞莊宗言,深以為然。
及歸,告武穆請誅之,武穆笑曰:「主上争戰得天下,能用機數,以郁資吾霸業,故欲間之耳!若梁朝罷王彥章兵權也。
蓋遭此計,必至破滅,今汝誅郁,正落其彀中,慎勿言也。
」希範以武穆不決,禍在朝夕,因使誣告郁謀反而族滅之。
自是軍中之政,往往失序,識者痛之。
初,郁與武穆俱起行陣,郁貪且僭,常以所居之井不甚清澈,思所以澄汰之,乃用銀葉護其四方,自内至外皆然,謂之「拓裡」,其奉養過差,皆此類也,故莊宗得以媒蘖。
自後陰晦中見郁,後竟為所患爾。
馬希範,武穆之嫡子,性奢侈,嗣位未幾,乞依故事置天策府僚屬,于是擢從事有才行者,有若都統判官李铎、靜江府節度判官潘?、武安軍節度判官拓拔坦、都統掌書記李臯、鎮南節度判官李莊、昭順軍節度判官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