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十六 列傳五

關燈
,安可久為留守,汝宜急去代之。

    」文珂不敢違,于是即時禮上。

    頃之,吏馳去報守恩曰:「白侍中受樞密命,為留守訖。

    」守恩大驚,奔馬而歸,但見家屬數百口皆被逐于通衢中,百姓莫不聚觀。

    其亦有乘便号叫索取貸錢物者。

    高祖使吏籍其數,立命償之,家财為之一空。

    朝廷悚然,不甚為理。

     孔知濬,字秀川,徐州滕縣人。

    太子太師緻仕勍之猶子也。

    父延緘,左武衛大将軍緻仕,年九十餘卒。

    知濬仕梁為天興軍使。

    同光末,勍鎮昭義,時莊宗用唐朝故事,以黃門為監軍,皆恃恩暴橫,節将不能制。

    明宗鄴城之變,諸鎮多殺監軍。

    時監潞者懼誅,欲誘鎮兵謀變,知濬伏甲于室,淩晨監軍來谒,執而殺之,軍城遂甯。

    明宗嘉之,洎勍罷鎮,以知濬為澤州刺史,入為左骁衛大将軍。

    長興、清泰中,曆唐、複、成三郡刺史。

    晉高祖即位,用為奉國右廂都指揮使,領舒州刺史,從征範延光于鄴,遷宿州團練使,俄改隴州防禦使。

    開運中,移刺鳳州,累官至檢校太傅。

    河池據關防之要,密迩邛、蜀,兵少勢孤,知濬撫士得宜,人皆盡力,故西疆無牧圉之失。

    契丹主稱制,署滑州節度使。

    漢祖受命,自鎮入朝。

    隐帝嗣位,授密州防禦使,逾歲,以疾受代歸朝。

    廣順三年冬,卒于京師。

     王繼宏,冀州南宮人。

    少嘗為盜,攻剽闾裡,為吏所拘,械系于鎮州獄,會赦免死,配隸本軍,時明宗作鎮,緻之麾下。

    晉高祖為明宗将,署為帳中小校。

    天福中,為六宅副使。

    性負氣不遜,禁中與同列忿争,出配義州軍。

    歲餘,為奉國指揮使,從契丹主至相州,遂令以本軍戍守。

    契丹主留高唐英為相州節度使。

    唐英善待繼宏,每候其第,則升堂拜繼宏之母,贈遺甚厚,倚若親戚,又給以兵仗,略無猜忌。

    會契丹主死,漢祖趨洛,唐英遣使歸款,漢祖大悅,将厚待唐英。

    使未回,繼宏與指揮使樊晖等共殺唐英,繼宏自稱留後,令判官張易奉表于漢祖。

    人或責以見利忘義,繼宏曰:「吾侪小人也,若不因利乘便,以求富貴,畢世以來,未可得志也。

    」及漢祖征杜重威至德清軍,繼宏來朝,乃正授節旄。

    是歲,就加檢校太傅。

    節度判官張易,每見繼宏不法,必切言之,繼宏以為輕己。

    乾祐中,因事誣奏殺之,尋又害觀察推官張制。

    漢末,移鎮貝州,就加檢校太尉。

    廣順初,加同平章事。

    三年六月,移鎮河陽,會永壽節入觐,遇疾卒于京師,诏贈侍中。

     子永昌,仕皇朝,曆内諸司使。

     馮晖,魏州人也。

    始為效節軍士,拳勇騎射,行伍憚之,初事楊師厚為隊長。

    唐莊宗入魏,以銀槍效節為親軍,與梁人對壘河上,晖以犒給稍薄,因竄入南軍,梁将王彥章置之麾下。

    莊宗平河南,晖首罪,赦之。

    從明宗征潞州,誅楊立有功。

    又從魏王繼岌伐蜀,蜀平,授夔州刺史。

    時荊州高季興叛,以兵攻其城,晖拒之,屢敗荊軍。

    長興中,為興州刺史,以乾渠為治所。

    會兩川叛,蜀人來侵,晖以衆寡不敵,奔歸鳳翔,朝廷怒其失守,诏于同州衙職安置。

    未幾,從晉高祖讨蜀,蜀人守劍門,領部下兵逾越險阻,從他道出于劍門之左掩擊之,殺守兵殆盡。

    會晉祖班師,朝廷以晖為澶州刺史。

    晉天福初,範延光據鄴叛,以晖為馬步都将,孫銳為監軍,自六明鎮渡河,将襲滑台,尋為官軍所敗,晖退歸鄴,為延光城守。

    明年秋,晖因出戰而降,授滑州節度使、檢校太傅。

    鄴平,移鎮靈武。

    初,張希崇鎮靈州,以久在蕃,頗究邊事,數年之間,侵盜并息。

    希崇卒,未有主帥,蕃部寇鈔,無複畏憚,朝廷以晖強暴之名聞于遐徼,故以命之。

    及晖到鎮,大張宴席,酒殽豐備,部衆告醉,争陳獻賀,晖皆以錦彩酬之,蕃情大悅。

    黨項拓拔彥昭者,州界部族之大者,晖至來谒,厚加待遇,仍為治第,豐其服玩,因留之不令歸部。

    河西羊馬,由是易為交市。

    晖期年得馬五千匹,而蕃部歸心,朝議患之。

    《隆平集·藥元福傳》:西戎三族攻靈州,命元福佐朔方節度使馮晖讨之。

    朔方距威州七百裡,地無水草,謂之「旱海」。

    攜糧至,晖食盡,诘朝行四十裡,而敵騎數萬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