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十五 列傳四
關燈
小
中
大
衆大敗而退。
自是守貞喪膽,不複有奔突之意。
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為華州節度使,歲餘,移鎮邢台。
太祖受命,加同平章事。
三年秋,改鎮河陽。
顯德初,世宗親征劉崇,詞奉命領所部兵随駕,行及高平南,遇樊愛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軍已敗,止詞不行,詞不聽,疾驅而北。
世宗聞而嘉之,尋命為随駕都部署,又授河東道行營副部署。
其年夏,車駕還京,授永興軍節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
二年冬,以疾卒于鎮,年六十有五。
贈中書令,谥曰忠惠。
詞發身軍校,亟曆戎事,常以忠勇自負。
洎領籓鎮,能靖恭為治,無苛政以撓民,谥以忠惠,議者韪之。
子延欽,仕皇朝為控鶴廂使。
王進,幽州良鄉人。
少落魄,不事生業,為人勇悍,走及奔馬,嘗聚黨為盜,封境患之。
符彥超為河朔郡守,以賂誘置之左右。
長興初,彥超鎮安州,屬部曲王希全構亂軍州,令進赍變狀聞于朝廷,明宗賞其捷足,诏隸于軍中。
洎契丹内寇,戰于膠口,進獨追擒六十七人,時漢祖總侍衛親軍,知其骁果,擢為馬前親校。
漢祖鎮河東,或邊上警急,令進赍封章達于阙下,自并至汴,不六七日複焉,由是恩撫頗厚。
繼任戎職,累遷至奉國軍都指揮使。
從太祖入平内難,以功遷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曆汝、鄭防禦使,亦有政聲。
俄授相州節度使,為政之道頓減于前,議者惜之。
顯德元年秋,以疾卒于任。
贈檢校太師。
史彥超,雲州人也。
性骁犷,有膽氣,累功至龍捷都指揮使。
太祖之赴内難,彥超以本軍從。
國初,與虎捷都指揮使何徵戍晉州,會劉崇與契丹入寇,攻圍州城月餘,是時本州無帥,知州王萬敢不協物情,彥超與何徵協力固拒,累挫敵鋒。
攻擊日急,禦捍有備,軍政甚嚴,居人無擾。
及朝廷遣樞密使王峻總兵為援,敵兵宵遁。
太祖嘉其善守之功,賞賜甚厚。
未幾,授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尋授鄭州防禦使。
劉崇之寇潞州也,車駕親征,以彥超為先鋒都指揮使。
高平之戰,先登陷陣,以功授華州節度使,先鋒如故。
大軍至河東城下,契丹營于忻、代之間,遙應賊勢,诏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率諸将屯忻州以拒之。
彥卿襲契丹于忻口。
彥超以先鋒軍追蕃兵,離大軍稍遠,賊兵伏發,為賊所陷。
世宗痛惜久之,诏贈太師,示加等也,仍命優恤其家焉。
史懿,字繼美,代郡人也。
本名犯太祖廟諱,故改焉。
父建瑭,事唐莊宗為先鋒都校,《唐書》有傳。
莊宗之伐鎮陽,時建瑭為流矢所中而卒,懿時年甫弱冠,莊宗以其父殁于王事,召拜昭德軍使,俄遷先鋒左右廂都校,俾嗣其家聲。
天成中,為涿州刺史。
晉初,由趙州刺史遷洺州團練使,尋曆亳、鳳二州防禦使。
晉祖以其弟翰尚晉國長公主,故尤所注意。
天福中,授彰武軍節度觀察留後。
開運初,曆澶、貝二鎮節度使。
三年,移鎮泾原。
未幾,契丹入中原,時四方征鎮為契丹所召者靡不灊至,惟懿堅壁拒命,仍送款于漢祖。
漢有天下,就拜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及賜功臣名号。
廣順初,加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邠國公。
顯德元年春,以抱病歸朝。
《東都事略·楊廷璋傳》:周太祖常谕廷璋圖泾帥史懿,廷璋屏左右,示以诏書,懿受代入朝,遂免禍。
途經洛,卒于其第,年六十三。
贈中書令。
王令溫,字順之,瀛州河間人也。
父迪,德州刺史,累贈太子太師。
令溫少以武勇稱,初隸唐莊宗麾下,稍遷?直軍校。
明宗之為統帥,嘗與契丹戰于上谷,明宗臨陣馬逸,為敵所迫,令溫乃以所乘馬授明宗,而自力戰,飛矢連發,敵兵為之稍卻。
及明宗即位,曆遷神武彰聖都校。
晉初,自淄州刺史遷洺州團練使。
及安重榮稱兵于鎮州,晉祖以令溫為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與都帥杜重威敗賊于宗城,以功授亳州防禦使,尋拜永清軍節度使。
屬契丹來寇,時令溫奉诏入朝,契丹遂陷貝州,其家屬因沒于契丹。
晉少帝憫之,授武勝軍節度使。
未幾,移鎮延州,又遷靈武。
漢有天下,複為永清軍節度使,尋改安州。
國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世宗嗣位,遷鎮安軍節度使,罷鎮歸阙。
顯德三年夏,以疾卒,時年六十有二,诏贈侍中。
周密,字德峰,應州神武川人也。
初事後唐武皇為軍職。
莊宗之平常山,明宗之襲汶陽,密皆從征有功。
莊宗平梁,授鎮州馬軍都指揮使。
明宗即位,累遷河東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晉天福初,除冀州刺史,累官至檢校司徒,入為右羽林統軍、檢校太保。
四年秋,授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屬部民作亂,密讨平之,尋移鎮晉州,加檢校太尉。
開運中,入拜右龍武統軍。
三年秋,出鎮延州。
其年冬,契丹陷中原,延州軍亂,立高允權為帥,時密據東城,允權據西城,相拒久之。
會漢高祖建義于太原,遣使安撫,密乃棄其城奔于太原,随漢祖歸汴,久居于阙下。
廣順初,授太子太師緻仕。
顯德元年春卒,時年七十五。
長子銳,仕皇朝為内職。
次子廣,曆諸衛大将軍。
李懷忠,字光孝,太原晉陽人。
父海,本府軍校。
懷忠形質魁壯,初事唐莊宗,隸于保衛軍。
夾城之役,懷忠率先
自是守貞喪膽,不複有奔突之意。
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為華州節度使,歲餘,移鎮邢台。
太祖受命,加同平章事。
三年秋,改鎮河陽。
顯德初,世宗親征劉崇,詞奉命領所部兵随駕,行及高平南,遇樊愛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軍已敗,止詞不行,詞不聽,疾驅而北。
世宗聞而嘉之,尋命為随駕都部署,又授河東道行營副部署。
其年夏,車駕還京,授永興軍節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
二年冬,以疾卒于鎮,年六十有五。
贈中書令,谥曰忠惠。
詞發身軍校,亟曆戎事,常以忠勇自負。
洎領籓鎮,能靖恭為治,無苛政以撓民,谥以忠惠,議者韪之。
子延欽,仕皇朝為控鶴廂使。
王進,幽州良鄉人。
少落魄,不事生業,為人勇悍,走及奔馬,嘗聚黨為盜,封境患之。
符彥超為河朔郡守,以賂誘置之左右。
長興初,彥超鎮安州,屬部曲王希全構亂軍州,令進赍變狀聞于朝廷,明宗賞其捷足,诏隸于軍中。
洎契丹内寇,戰于膠口,進獨追擒六十七人,時漢祖總侍衛親軍,知其骁果,擢為馬前親校。
漢祖鎮河東,或邊上警急,令進赍封章達于阙下,自并至汴,不六七日複焉,由是恩撫頗厚。
繼任戎職,累遷至奉國軍都指揮使。
從太祖入平内難,以功遷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曆汝、鄭防禦使,亦有政聲。
俄授相州節度使,為政之道頓減于前,議者惜之。
顯德元年秋,以疾卒于任。
贈檢校太師。
史彥超,雲州人也。
性骁犷,有膽氣,累功至龍捷都指揮使。
太祖之赴内難,彥超以本軍從。
國初,與虎捷都指揮使何徵戍晉州,會劉崇與契丹入寇,攻圍州城月餘,是時本州無帥,知州王萬敢不協物情,彥超與何徵協力固拒,累挫敵鋒。
攻擊日急,禦捍有備,軍政甚嚴,居人無擾。
及朝廷遣樞密使王峻總兵為援,敵兵宵遁。
太祖嘉其善守之功,賞賜甚厚。
未幾,授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尋授鄭州防禦使。
劉崇之寇潞州也,車駕親征,以彥超為先鋒都指揮使。
高平之戰,先登陷陣,以功授華州節度使,先鋒如故。
大軍至河東城下,契丹營于忻、代之間,遙應賊勢,诏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率諸将屯忻州以拒之。
彥卿襲契丹于忻口。
彥超以先鋒軍追蕃兵,離大軍稍遠,賊兵伏發,為賊所陷。
世宗痛惜久之,诏贈太師,示加等也,仍命優恤其家焉。
史懿,字繼美,代郡人也。
本名犯太祖廟諱,故改焉。
父建瑭,事唐莊宗為先鋒都校,《唐書》有傳。
莊宗之伐鎮陽,時建瑭為流矢所中而卒,懿時年甫弱冠,莊宗以其父殁于王事,召拜昭德軍使,俄遷先鋒左右廂都校,俾嗣其家聲。
天成中,為涿州刺史。
晉初,由趙州刺史遷洺州團練使,尋曆亳、鳳二州防禦使。
晉祖以其弟翰尚晉國長公主,故尤所注意。
天福中,授彰武軍節度觀察留後。
開運初,曆澶、貝二鎮節度使。
三年,移鎮泾原。
未幾,契丹入中原,時四方征鎮為契丹所召者靡不灊至,惟懿堅壁拒命,仍送款于漢祖。
漢有天下,就拜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及賜功臣名号。
廣順初,加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邠國公。
顯德元年春,以抱病歸朝。
《東都事略·楊廷璋傳》:周太祖常谕廷璋圖泾帥史懿,廷璋屏左右,示以诏書,懿受代入朝,遂免禍。
途經洛,卒于其第,年六十三。
贈中書令。
王令溫,字順之,瀛州河間人也。
父迪,德州刺史,累贈太子太師。
令溫少以武勇稱,初隸唐莊宗麾下,稍遷?直軍校。
明宗之為統帥,嘗與契丹戰于上谷,明宗臨陣馬逸,為敵所迫,令溫乃以所乘馬授明宗,而自力戰,飛矢連發,敵兵為之稍卻。
及明宗即位,曆遷神武彰聖都校。
晉初,自淄州刺史遷洺州團練使。
及安重榮稱兵于鎮州,晉祖以令溫為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與都帥杜重威敗賊于宗城,以功授亳州防禦使,尋拜永清軍節度使。
屬契丹來寇,時令溫奉诏入朝,契丹遂陷貝州,其家屬因沒于契丹。
晉少帝憫之,授武勝軍節度使。
未幾,移鎮延州,又遷靈武。
漢有天下,複為永清軍節度使,尋改安州。
國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世宗嗣位,遷鎮安軍節度使,罷鎮歸阙。
顯德三年夏,以疾卒,時年六十有二,诏贈侍中。
周密,字德峰,應州神武川人也。
初事後唐武皇為軍職。
莊宗之平常山,明宗之襲汶陽,密皆從征有功。
莊宗平梁,授鎮州馬軍都指揮使。
明宗即位,累遷河東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晉天福初,除冀州刺史,累官至檢校司徒,入為右羽林統軍、檢校太保。
四年秋,授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屬部民作亂,密讨平之,尋移鎮晉州,加檢校太尉。
開運中,入拜右龍武統軍。
三年秋,出鎮延州。
其年冬,契丹陷中原,延州軍亂,立高允權為帥,時密據東城,允權據西城,相拒久之。
會漢高祖建義于太原,遣使安撫,密乃棄其城奔于太原,随漢祖歸汴,久居于阙下。
廣順初,授太子太師緻仕。
顯德元年春卒,時年七十五。
長子銳,仕皇朝為内職。
次子廣,曆諸衛大将軍。
李懷忠,字光孝,太原晉陽人。
父海,本府軍校。
懷忠形質魁壯,初事唐莊宗,隸于保衛軍。
夾城之役,懷忠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