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十四 列傳三

關燈
》有傳。

    審琦性骁果,善騎射,幼以良家子事莊宗為義直軍使,遷本軍指揮使。

    天成初,唐末帝由潞邸出鎮河中,奏審琦為牙兵都校,未幾,入為歸化指揮使。

    王師伐蜀,充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及凱旋,改龍武右廂都校,領富州刺史。

    清泰初,為捧聖指揮使,領順化軍節度使。

    其年鎮邢州,兼北面行營排軍陣使,從張敬達圍太原。

    及楊光遠舉晉安寨降于晉祖,審琦亦預焉。

    晉祖踐阼,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旋以母喪起複。

    天福三年,就加檢校太尉,尋改晉昌軍節度使、京兆尹。

    七年,移鎮河中。

    晉少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開運末,朝廷以契丹入寇,以審琦為北面行營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與諸将會兵于洺州。

    俄而敵騎大至,時皇甫遇、慕容彥超亦預其行,乃率所部兵與敵戰于安陽河上。

    時遇馬為流矢所中,勢已危蹙,諸将相顧,莫有敢救者。

    審琦謂首将張從恩曰:「皇甫遇等未至,必為敵騎所圍,若不急救,則為擒矣。

    」從恩曰:「敵勢甚盛,無以枝梧,将軍獨往何益?」審琦曰:「成敗命也,若不濟,與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何面目以見天子!」遂率鐵騎北渡。

    敵見塵起,謂救兵至,乃引去。

    遂救遇與彥超而還。

    晉少帝嘉之,加兼侍中,移領許州,未幾,移鎮兗海。

     漢有天下,授襄州節度使、兼中書令。

    屬荊人叛命,潛遣舟師數千屠襄、郢,審琦禦之而遁,朝廷賞功,就加守太保,進封齊國公。

    歲餘,又加守太傅。

    國初,封南陽王。

    顯德初,進封陳王。

    世宗嗣位,加守太尉。

    三年,拜章請觐,優诏許之,加守太師,增食邑至一萬五百戶,食實封二千三百戶。

    審琦鎮襄、沔僅一紀,嚴而不殘,威而不暴,故南邦之民甚懷其惠。

    五年,移平盧軍節度使,承诏赴鎮,因朝于京師,世宗以國之元老,禮遇甚厚,車駕親幸其第以寵之。

    六年正月七日夜,為其隸人安友進、安萬合所害,時年六十三。

    初,友進與審琦之愛妾私通,有年數矣。

    其妾常慮事洩見誅,因與友進謀害審琦,友進甚有難色。

    其妾曰:「爾若不從,我當反告。

    」友進乃許之。

    至是夕,審琦沈醉,寝于帳中,其妾乃取審琦所枕劍與友進,友進猶惶駭不敢剚刃,遽召其黨安萬合,便殺審琦。

    既而慮事洩,乃引其帳下數妓,盡殺以滅其迹。

    不數日,友進等竟敗,悉為子守忠脔而戮之。

    世宗聞之震悼,辍視朝三日,诏贈尚書令,追封齊王。

      守忠仕皇朝,累為郡守。

     安審晖,字明遠,審琦之兄也。

    起家自長直軍使,轉外衙左廂軍使。

    從莊宗平幽、薊,戰山東,定河南,皆預其功。

    同光中,授蔚州刺史。

    天成初,改汝州防禦副使,曆鳳翔徐州節度副使、河東行軍司馬。

    晉高祖龍飛,以霸府上僚授振武兵馬留後,遷河陽節度使,不逾月移鎮鄜州,丁内艱,起複視事。

    五年,李金全據安州叛,诏馬全節為都部署,領兵讨之,以審晖為副。

    安睦平,移鎮鄧州,進位檢校太傅。

    六年冬,襄州安從進叛,舉漢南之衆北攻南陽。

    南陽素無城壁,唯守衙城,賊傅城下,審晖登陴,召賊帥以讓之,從進不克而退。

    襄州平,就加檢校太尉。

    少帝嗣位,加檢校太師,罷鎮,授右羽林統軍。

    歲餘,出鎮上黨,屬契丹内侵,授邢州節度使。

    居無何,目疾暴作,上章求代,歸于京師,養疾累年。

    太祖即位,召于内殿,從容顧問,尤所歎重。

    将以祿起之,審晖辭以暮齒,願就頤養。

    拜太子太師緻仕,封魯國公,累食邑五千戶,實封四百戶。

    廣順二年春卒,年六十三。

    廢朝二日,诏贈侍中,谥曰靜。

      子守鏻,仕皇朝為贊善大夫。

     安審信,字行光,審琦之從父兄也。

    父金祐,世為沙陀部偏裨,名聞邊塞。

    審信習騎射。

    從父金全,天成初,為振武節度使,補為牙将。

    俄而兄審通為滄州節度使,用為衙内都虞候,曆同、陝、許三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晉祖起義于太原,唐末帝命張敬達以兵攻之,而審信率先以部下兵遁入并州,晉祖以其故人,得之甚悅。

    其妻與二子在京師,皆為唐末帝所戮,但貸其老母而已。

    契丹既降晉安寨,晉高祖以審信為汾州刺史、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