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十四 列傳三

關燈
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

    生于妫州懷戎軍之雕窠裡。

    曾祖順厲,世戍懷戎。

    父思繼,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幹,聲馳朔塞。

    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劉仁恭為帥,仍留兵以戍之。

    以思繼兄為先鋒都将、妫州刺史,思繼為中軍都将、順州刺史,思繼弟為後軍都将,昆仲分掌燕兵。

    部下士伍,皆山北之豪也,仁恭深憚之。

    武皇将歸,私謂仁恭曰:「高先鋒兄弟,勢傾州府,為燕患者,必此族也,宜善籌之。

    」久之,太原戍軍恣橫,思繼兄弟制之以法,所殺者多。

    太祖怒,诟讓仁恭,乃訴以高氏兄弟,遂并遇害。

    仁恭因以先鋒子行珪為牙将,諸子并列帳下,厚撫之以慰其心。

    時行周十餘歲,亦補職,在仁恭左右。

    行珪别有傳,在《唐書》。

      及莊宗收燕,以行周隸明宗帳下,常與唐末帝分率牙兵。

    明宗征燕,率其下擁從。

    鄉人趙德鈞謂明宗曰:「行周心甚謹厚,必享貴位。

    」梁将劉鄩之據莘也,與太原軍對壘,旦夕轉鬥。

    嘗一日,兩軍成列,元行欽為敵軍追蹑,劍中其面,血戰未解。

    行周以麾下精騎突陣解之,行欽獲免。

    莊宗方寵行欽,召行周撫谕賞勞,而欲置之帳下,又念于明宗帳下已奪行欽,更取行周,恐傷其意,密令人以利祿誘之。

    行周辭曰:「總管用人,亦為國家,事總管猶事王也。

    餘家昆仲,脫難再生,承總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兩軍屯于河上,觇知梁軍自汴入楊村寨,明宗晨至鬥門,設伏将邀之,衆寡不敵,反為所乘。

    時矛槊叢萃,勢甚危蹙。

    行周聞之,出騎橫擊梁軍,遂得解去。

    明宗之襲郓州也,行周為前鋒。

    會夜分澍雨,人無進志,行周曰:「此天贊也,彼必無備。

    」是夜,涉河入東城,比曙平之。

    莊宗平河南,累加檢校太保,領端州刺史。

    同光末,出守绛州。

    明宗即位,特深委遇。

    天成中,從王晏球圍定州,敗王都,擒托諾,皆有功。

    賊平,遷颍州團練使。

    長興初,以北邊陷契丹,用為振武節度使。

    明年,以河西用軍,移鎮延安。

    清泰初,改潞州節度使。

    晉祖建義于太原,唐末帝命張敬達征之,行周與符彥卿為左右排陣使。

    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彥卿引騎拒之,尋為契丹所敗,遂與敬達保晉安寨,累月救軍不至。

    楊光遠欲圖敬達,行周知之,引壯士護之。

    敬達性戆,不知其營護,謂人曰:「行周每踵餘後,其意何也?」繇是不複敢然,敬達遂為光遠所害。

      晉祖入洛,令行周還籓,加同平章事。

    晉祖都汴,以行周為西京留守,未幾,移鄴都。

    晉祖幸鄴,會安從進叛,命行周為襄州行營都部署。

    明年秋,平定漢南。

    晉少帝嗣位,加兼侍中,移鎮睢陽。

    開運初,從幸澶淵,拒敵于河上。

    車駕還京,代景延廣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移郓州節度使。

    時李彥韬為侍衛都虞候,可否在己。

    行周雖典禁兵,心遊事外,退朝歸第,門宇翛然,賓友過從,但引滿而已。

    尋改歸德軍節度使,以李守貞代掌兵柄,許行周歸籓。

    晉軍降于中渡也,少帝命行周與符彥卿同守澶州。

    契丹入汴,召赴京師,會草寇攻宋州急,遣行周歸鎮。

    《宋史·高懷德傳》:杜重威降契丹,京東諸州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行周率兵歸鎮,敵遂解去。

    及契丹主死于栾城,契丹将蕭翰立許王李從益知南朝軍國事,遣死士召行周,辭之以疾,退謂人曰:「衰世難輔,況兒戲乎!」 漢高祖入汴,加守太傅、兼中書令,代李守貞為天平節度使。

    杜重威據鄴叛,漢祖以行周為招讨使,總兵讨之。

    鄴平,授鄴都留守,加守太尉,進爵臨清王。

    乾祐中,入觐,加守太師,進封鄴王,複授天平節钺,改封齊王。

    太祖踐阼,加守尚書令,增食邑至一萬七千戶。

    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賜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

    慕容彥超據兗叛,太祖親征,奉迎輿駕,傾家載贽,奉觞進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

    廣順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

    赗赙加等,冊贈尚書令,追封秦王,谥曰武懿。

     子懷德,皇朝驸馬都尉、宋州節度使。

      安審琦,字國瑞,其先沙陀部人也。

    祖山盛,朔州牢城都校,贈太傅。

    父金全,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累贈太師,《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