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九 世宗紀五

關燈
戢之初,豈可高謝君臨,輕辭世務,與其慕希夷之道,曷若行康濟之心。

    重念天災流行,分野常事,前代賢哲所不能逃。

    苟盛德之日新,則景福之彌遠,勉修政理,勿倦經綸,保高義于初終,垂遠圖于家國,流芳贻慶,不亦美乎!」庚子,诏曰:「比者以近年貢舉,頗事因循,頻诏有司精加試練,所冀去留無濫,優劣昭然。

    昨據貢院奏,今年新及第進士等,所試文字或有否臧,爰命辭臣再令考覆,庶泾、渭之不雜,免玉石之相參。

    其劉坦、戰贻慶、李頌、徐緯、張觐等詩賦稍優,宜放及第;王 汾據其文辭,亦未精當,念以頃曾剝落,特與成名;熊若谷、陳保衡皆是遠人,深可嗟念,亦放及第;郭峻、趙保雍、楊丹、安元度、張昉、董鹹則、杜思道等未甚苦辛,并從退黜,更宜修進,以俟将來。

    知貢舉、右谏議大夫劉濤選士不當,有失用心,責授右贊善大夫,俾令省過,以戒當官。

    」先是,濤于東京放榜後,引新及第進士劉坦已下一十五人赴行在,帝命翰林學士李昉覆試,故有是命。

    壬寅,複幸揚州,改廬州軍額為保信軍。

    甲辰,以右龍武統軍趙贊為廬州節度使,以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為淮南節度使兼殿前副指揮使。

    遣鹽城監使申屠谔赍書及禦馬一十匹、金銀銜全、散馬四十匹、羊千口,賜江南李景。

    谔先為王師所俘,故遣之。

    丙午,江南李景遣所署宰相馮延巳獻犒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

    庚戌,诏:「故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故升府節度使徐溫各給守冢戶,應江南臣僚有先代墳墓在江北者,委所在長吏差人檢校。

    」辛亥,李景遣所署臨汝郡公徐遼進買宴錢二百萬并遣伶官五十人與遼俱來獻壽觞。

     夏四月癸醜,宴從臣及江南進奉使馮延巳等于行宮,徐遼代李景捧壽觞以獻,進金酒器、禦衣、犀帶、金銀、錦绮、鞍馬等。

    乙卯,車駕發揚州還京。

    丙辰,太常博士、權知宿州軍州事趙砺除名,坐推劾弛慢也。

    先是,翰林醫官馬道元進狀,訴壽州界被賊殺卻男,獲正賊,見在宿州,本州不為勘斷。

    帝大怒,遣端明殿學士窦儀乘驿往按之,及獄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

    儀奉辭之日,帝旨甚峻,故儀之用刑傷于深刻。

    戊午,以前延州留後李彥頵為滄州留後。

    庚申,新太廟成,遷五廟神主入于其室。

    壬申,至自淮南。

    癸酉,命宣徽北院使昝居潤判開封府事。

    甲戌,澶州節度使張永德準诏赴北邊,以契丹犯境故也。

    丁醜,兩浙奏,四月十九日杭州火,廬舍府署延燒殆盡。

      五月辛巳朔,上禦崇元殿受朝,仗衛如式。

    诏:「侍衛諸軍及諸道将士,各賜等第優給。

    應行營将士殁于王事者,各與贈官;親的子孫,并量才錄用;傷夷殘廢者,别賜救接。

    淮南諸州及徐、宿、宋、亳、陳、颍、許、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稅物,并與除放」雲。

    丙戌,命端明殿學士窦儀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辛卯,以襄州節度使安審琦為青州節度使;以許州節度使韓通為宋州節度使,依前兼侍衛馬步都虞候;以宋州節度使向訓為襄州節度使;以今上為忠武軍節度使,依前殿前都指揮使。

    淮南之役,今上之功居最,及是命之降,雖雲酬勳,止于移鎮而已,賞典太輕,物議不以為允。

    癸巳,以左武衛上将軍武行德為鄜州節度使,以右神武統軍宋延渥為滑州節度使,《小畜集·宋延渥神道碑》雲:五月,授義成軍節度使,其制略曰:「長驅下濑之師,若涉無人之境。

    除兇戡難,爾既立夫殊庸,砺嶽盟河,予豈忘于豐報。

    南燕舊邦,北阙伊迩。

    河?需作翰,遙臨白馬之津;穰下統戎,即鎮卧龍之地。

    」以前同州留後王晖為相州留後。

    乙未,立東京羅城諸門名額,東二門曰寅賓、延春,南三門曰硃明、景風、畏景,西二門曰迎秋、肅政,北三門曰元德、長景、愛景。

    辛醜,幸懷信驿。

    乙巳,诏在朝文資官各再舉堪為幕職令錄一人。

    戊申,以襄州節度使向訓兼西南面水陸發運招讨使。

    己酉,以太府卿馮延魯充江南國信使,以衛尉少卿鐘谟為副。

    賜李景禦衣、玉帶、錦绮羅縠帛共十萬匹、金器千兩、銀器萬兩、禦馬五匹、金玉鞍辔全、散馬百匹、羊三百口。

    賜江南世子李宏冀器币鞍馬等。

    别賜李景書曰:「皇帝恭問江南國主。

    煮海之利,在彼海濱,屬疆壤之初分,慮供食之有阙。

    江左諸郡素号繁饒,然于川澤之間,舊無斥鹵之地,曾承素旨,常在所懷,願均收積之餘,以助軍旅之用。

    已下三司,逐年支撥供軍食鹽三十萬石。

    」又賜李景今年曆日一軸。

     六月庚午,命中書舍人窦俨參定雅樂。

    辛未,放先俘獲江南兵士四千七百人歸本國。

    壬申,有司奏禦膳料,上批曰:「朕之常膳今後減半,餘人依舊。

    」癸酉,禘于太廟。

    乙亥,兵部尚書張昭等撰《太祖實錄》三十卷成,上之,賜器帛有差。

    丁醜,以中書舍人張正為工部侍郎,充江北諸州水陸轉運使。

    戊寅,诏谏議大夫宜依舊為正五品上,仍班在給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