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五 世宗紀一

關燈
事趙上交為太子賓客。

    乙未,以樞密副使、右監門衛大将軍魏仁浦為樞密使、檢校太保。

    《東都事略》雲:議者以仁浦不由科第進,世宗曰:「顧才何如耳!」遂用之。

    丙申,以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判館事劉溫叟為禮部侍郎,判館如故。

    丁酉,相州節度使王 進卒。

     八月壬申朔,以宣徽北院使吳延祚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充職,以樞密院直學士、尚書右丞邊歸谠為尚書左丞充職。

    甲辰,幸南莊,賜從臣射。

    乙巳,以吏部侍郎顔衎為工部尚書緻仕。

    丙午,同州節度使孫方谏卒。

    己酉,前澤州刺史李彥崇責授右司禦副率。

    高平之役,帝與賊軍相遇,即令彥崇領兵守江豬嶺,以遏寇之歸路,彥崇初見王師已卻,即時而退,及劉崇兵敗,果由茲嶺而遁,故有是責。

    壬子,以金州防禦使王晖為同州留後。

    癸醜,以吳越國内外都指揮使吳延福為甯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從錢俶之請也。

    以太子少師宋彥筠為太子太師緻仕。

    甲寅,以兵部郎中兼太常博士尹拙為國子祭酒。

    丙辰,皇姑故福慶長公主追封燕國大長公主,李重進之母也。

    丁巳,以戶部郎中緻仕景初為太仆卿緻仕,宰臣範之父也。

    己巳,诏停華州鎮國軍,依舊為郡。

    庚午,以給事中劉悅、康澄并為右散騎常侍。

    辛未,以左散騎常侍裴巽為禦史中丞,以禦史中丞張煦為兵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判院事司徒诩為吏部侍郎,以左散騎常侍薛沖乂為工部侍郎。

     九月壬申朔,以東京舊宅為皇建禅院。

    甲戌,以武安軍節度副使、知潭州軍府事周行逢為鄂州節度使,知潭州軍府事,加檢校太尉。

    丙戌,右屯衛将軍薛訓除名,流沙門島,坐監雍兵倉,縱吏卒掊斂也。

    己亥,以右仆射緻仕韓昭允、左仆射緻仕楊凝式并為太子太保緻仕,以太子太傅緻仕李肅為太子太師緻仕。

    辛醜,斬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甯陵縣,坐盜掠商船不捕獲也。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軍孟漢卿賜死,坐監納厚取耗餘也。

    丙午,以安州節度使李洪義為青州節度使,以貝州節度使王饒為相州節度使,以徐州節度使王晏為西京留守,以西京留守武行德為徐州節度使。

    戊申,以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韓令坤為洋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以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永州防禦使李繼勳為利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己酉,太子太保緻仕楊凝式卒。

    诏安、貝二州依舊為防禦州,其軍額并停。

    壬子,以今上為永州防禦使,依前殿前都虞候。

    戊午,監修國史李穀等上言曰:「竊以自古王者鹹建史官,君臣獻替之謀皆須備載,家國安危之道得以直書。

    曆代已來,其名不一。

    人君言動,則起居注創于累朝;輔相經綸,則時政記興于前代。

    然後采其事實,編作史書。

    蓋緣聞見之間須有來處,記錄之際得以審詳。

    今之左右起居郎,即古之左右史也。

    唐文宗朝,命其官執筆,立于殿階螭頭之下,以紀政事。

    後則明宗朝,命端明殿及樞密直學士,皆輪修日曆,旋送史官,以備纂修。

    及近朝,此事皆廢,史官惟憑百司報狀,館司但取兩省制書,此外雖有訪聞,例非端的。

    伏自先皇帝創開昌運,及皇帝陛下缵嗣丕基,其聖德武功、神謀睿略,而皆萬幾宥密,丹禁深嚴,非外臣之所知,豈庶僚之可訪。

    此後欲望以谘詢之事、裁制之規,别命近臣旋具抄錄,每當修撰日曆,即令封付史臣,庶國事無漏略之文,職業免疏遺之咎。

    」從之。

    因命樞密直學士,起今後于樞密使處,逐月抄錄事件,送付史館。

    己未,供奉官郝光庭棄市,坐在葉縣巡檢日,挾私斷殺平人也。

    是日大閱,帝親臨之。

    帝自高平之役,睹諸軍未甚嚴整,遂有退卻,至是命今上一概簡閱,選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因是有散員、散指揮使、内殿直、散都頭、鐵騎、控鶴之号。

    複命總戎者,自龍捷、虎捷以降,一一選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諸軍士伍,無不精當。

    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且減冗食之費焉。

    《五代會要》:顯德元年,上謂侍臣曰:「侍衛兵士老少相半,強懦不分,蓋徇人情,不能選練。

    今春朕在高平,與劉崇及蕃軍相遇,臨敵有指使不前者,苟非朕親當堅陣,幾至喪敗。

    況百戶農夫,未能贍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衆,宜令一一點選,精銳者升在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虛費。

    」先是,上按于高平,觀其退縮,慨然有懲革之志。

    又以骁勇之士,多為外諸侯所占,如是召募天下豪傑,不以草澤為阻,在于阙下,躬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為殿前諸班。

     十一月戊寅,以太子賓客石光贊為兵部尚書緻仕。

    壬午,鎮州節度使曹英卒。

    乙酉,以澶州節度使郭崇為鎮州節度使。

    乙未,以荊南節度副使、歸州刺史高保勖為甯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充荊南節度行軍司馬。

    戊戌,诏宰臣李穀監築河堤。

    先是,郓州界河決,數州之地洪流為患,故命穀治之。

    役丁夫六萬人,三十日而罷。

     十二月己酉,太子太師侯益以本官緻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