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五 世宗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史李廷誨以城歸順。
甲子,皇妹壽安公主張氏進封晉國長公主。
乙醜,東京奏,太師、中書令馮道薨。
丙寅,太祖皇帝神主祔于太廟。
庚午,曲赦潞州見禁罪人,除死罪外并釋放。
是日,車駕發潞州,親征劉崇。
癸酉,忻州僞監軍李勍殺其刺史趙臯及契丹所遣大将楊努瑚,以州城歸順。
诏授李勍忻州刺史。
五月乙亥,以尚書右丞邊歸谠守本官,充樞密直學士;以尚書戶部侍郎陶穀守本官,充翰林學士。
《宋史·陶穀傳》:從征太原,時魚崇諒迎母後至,穀乘間言曰:「崇諒宿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诏許歸陝州就養,以穀為翰林學士。
丙子,車駕至太原城下。
是日,僞代州防禦使鄭處謙以城歸順。
丁醜,觀兵于太原城下,帝親自慰勉,錫赉有差。
升代州為節鎮,以靜塞軍為額,以鄭處謙為節度使。
戊寅,斬僞命石州刺史安彥進于太原城下,以其拒王師也。
庚辰,以前忠武軍節度使郭從義為天平軍節度使。
遣符彥卿、郭從義、向訓、白重贊、史彥超等,率步騎萬餘赴忻州。
《宋史·符彥卿傳》:彥卿之行也,世宗以并人雖敗,朝廷饋運不繼,未議攻擊,且令觀兵城下,徐圖進取。
及周師入境,汾、晉吏民望風款接,皆以久罹虐政,願輸軍需以資兵力。
世宗從之,而連下數州。
彥卿等皆以刍糧未備,欲旋軍,世宗不之省,乃調山東近郡輓軍食濟之。
是夜大風,發屋拔樹。
壬午,以宰臣李穀判太原行府事。
辛醜,升府州為節鎮,以永安軍為軍額,以本州防禦使折德扆為節度使。
六月癸卯朔,诏班師,車駕發離太原。
時大集兵賦,及征山東、懷、孟、蒲、陝丁夫數萬,急攻其城,旦夕之間,期于必取。
會大雨時行,軍士勞苦,複以忻口之師不振,帝遂決旋師之意。
指麾之間,頗傷匆遽,部伍紛亂,無複嚴整,不逞之徒訛言相恐,随軍資用頗有遺失者,賊城之下,糧草數十萬,悉焚棄之。
《通鑒考異》引《晉陽見聞錄》:六月旦,周師南轅返騑,惟數百騎,間之以步卒千人,長槍赤甲,衒趫捷跳梁于城隅,晡晚殺行而抽退。
《宋史·藥元福傳》:诏令班師,元福上言曰:「進軍甚易,退軍甚難。
」世宗曰:「一以委卿。
」遂部分卒伍為方陣而南,元福以麾下為後殿。
崇果出兵來追,元福擊走之。
乙巳,車駕至潞州。
癸醜,帝發潞州。
乙醜,幸新鄭縣。
丙寅,帝親拜嵩陵,祭奠而退。
賜守陵将吏及近陵戶帛有差。
《五代會要》:顯德元年二月,車駕征太原回,親拜嵩陵,望陵号恸。
至陵所,俯伏哀泣,感于左右,再拜訖,祭奠而退。
庚午,帝至自河東。
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軍節度使申師厚責授右監門衛率府副率。
師厚在涼州歲餘,以所部艱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尋留其子為留後,不俟诏離任,故責之。
乙亥,天雄軍節度使、衛王府彥卿進位守太傅,改封魏王;郓州郭從義加兼中書令;河陽劉詞移鎮永興軍,加兼侍中;潞州李筠加兼侍中;河中王彥超移鎮許州,加兼侍中;許州節度、侍衛都虞候李重進移鎮宋州,加同平章事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以武信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典軍如故;同州藥元福移鎮陝州,加檢校太尉;鄜州白重贊移鎮河陽,加檢校太尉;陝州韓通移鎮曹州,加檢校太傅。
帝即位之初,覃慶于諸侯,是賞從征之功也。
丙子,以前禮部侍郎邊光範為刑部侍郎,權判開封府事。
丁醜,天下兵馬元帥、吳越國王錢俶加天下兵馬都元帥;襄州節度使、陳王安審琦加守太尉。
戊寅,右散騎常侍張可複卒。
以前亳州防禦使李萬金為鄜州留後。
庚辰,幸南莊。
辛巳,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保融加守中書令,夏州節度使、西平王李彜興加守太保,西京留守武行德、徐州王晏、鄧州侯章并加兼中書令。
癸未,湖南王進逵加兼中書令;天德軍節度使郭勳、邠州折從阮、安州李洪義并加兼侍中;以前華州節度使孫方谏為同州節度使,加兼中書令;以前永興軍節度使王仁鎬為河中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乙酉,滄州李晖、貝州王饒、鎮州曹英并加兼侍中,泾州張铎、相州王進、延州袁鳷并加檢校太尉。
壬辰,百僚上表,請以九月二十四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
癸巳,以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範質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國老談苑》雲:周太祖嘗令世宗詣範質,時為親王,軒車高大,門不能容,世宗即下馬步入。
及嗣位,從容語質曰:「卿所居舊宅耶,門樓一何小哉。
」因為治第。
以左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三司李穀為守司徒兼門下侍朗、平章事,監修國史;以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以樞密院學士、工部侍郎景範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樞密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鄭仁誨加兼侍中;靈武馮繼業、定州孫行友、邢州田景鹹并加檢校太傅;晉州楊廷璋加檢校太保;以太子詹
甲子,皇妹壽安公主張氏進封晉國長公主。
乙醜,東京奏,太師、中書令馮道薨。
丙寅,太祖皇帝神主祔于太廟。
庚午,曲赦潞州見禁罪人,除死罪外并釋放。
是日,車駕發潞州,親征劉崇。
癸酉,忻州僞監軍李勍殺其刺史趙臯及契丹所遣大将楊努瑚,以州城歸順。
诏授李勍忻州刺史。
五月乙亥,以尚書右丞邊歸谠守本官,充樞密直學士;以尚書戶部侍郎陶穀守本官,充翰林學士。
《宋史·陶穀傳》:從征太原,時魚崇諒迎母後至,穀乘間言曰:「崇諒宿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诏許歸陝州就養,以穀為翰林學士。
丙子,車駕至太原城下。
是日,僞代州防禦使鄭處謙以城歸順。
丁醜,觀兵于太原城下,帝親自慰勉,錫赉有差。
升代州為節鎮,以靜塞軍為額,以鄭處謙為節度使。
戊寅,斬僞命石州刺史安彥進于太原城下,以其拒王師也。
庚辰,以前忠武軍節度使郭從義為天平軍節度使。
遣符彥卿、郭從義、向訓、白重贊、史彥超等,率步騎萬餘赴忻州。
《宋史·符彥卿傳》:彥卿之行也,世宗以并人雖敗,朝廷饋運不繼,未議攻擊,且令觀兵城下,徐圖進取。
及周師入境,汾、晉吏民望風款接,皆以久罹虐政,願輸軍需以資兵力。
世宗從之,而連下數州。
彥卿等皆以刍糧未備,欲旋軍,世宗不之省,乃調山東近郡輓軍食濟之。
是夜大風,發屋拔樹。
壬午,以宰臣李穀判太原行府事。
辛醜,升府州為節鎮,以永安軍為軍額,以本州防禦使折德扆為節度使。
六月癸卯朔,诏班師,車駕發離太原。
時大集兵賦,及征山東、懷、孟、蒲、陝丁夫數萬,急攻其城,旦夕之間,期于必取。
會大雨時行,軍士勞苦,複以忻口之師不振,帝遂決旋師之意。
指麾之間,頗傷匆遽,部伍紛亂,無複嚴整,不逞之徒訛言相恐,随軍資用頗有遺失者,賊城之下,糧草數十萬,悉焚棄之。
《通鑒考異》引《晉陽見聞錄》:六月旦,周師南轅返騑,惟數百騎,間之以步卒千人,長槍赤甲,衒趫捷跳梁于城隅,晡晚殺行而抽退。
《宋史·藥元福傳》:诏令班師,元福上言曰:「進軍甚易,退軍甚難。
」世宗曰:「一以委卿。
」遂部分卒伍為方陣而南,元福以麾下為後殿。
崇果出兵來追,元福擊走之。
乙巳,車駕至潞州。
癸醜,帝發潞州。
乙醜,幸新鄭縣。
丙寅,帝親拜嵩陵,祭奠而退。
賜守陵将吏及近陵戶帛有差。
《五代會要》:顯德元年二月,車駕征太原回,親拜嵩陵,望陵号恸。
至陵所,俯伏哀泣,感于左右,再拜訖,祭奠而退。
庚午,帝至自河東。
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軍節度使申師厚責授右監門衛率府副率。
師厚在涼州歲餘,以所部艱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尋留其子為留後,不俟诏離任,故責之。
乙亥,天雄軍節度使、衛王府彥卿進位守太傅,改封魏王;郓州郭從義加兼中書令;河陽劉詞移鎮永興軍,加兼侍中;潞州李筠加兼侍中;河中王彥超移鎮許州,加兼侍中;許州節度、侍衛都虞候李重進移鎮宋州,加同平章事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以武信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典軍如故;同州藥元福移鎮陝州,加檢校太尉;鄜州白重贊移鎮河陽,加檢校太尉;陝州韓通移鎮曹州,加檢校太傅。
帝即位之初,覃慶于諸侯,是賞從征之功也。
丙子,以前禮部侍郎邊光範為刑部侍郎,權判開封府事。
丁醜,天下兵馬元帥、吳越國王錢俶加天下兵馬都元帥;襄州節度使、陳王安審琦加守太尉。
戊寅,右散騎常侍張可複卒。
以前亳州防禦使李萬金為鄜州留後。
庚辰,幸南莊。
辛巳,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保融加守中書令,夏州節度使、西平王李彜興加守太保,西京留守武行德、徐州王晏、鄧州侯章并加兼中書令。
癸未,湖南王進逵加兼中書令;天德軍節度使郭勳、邠州折從阮、安州李洪義并加兼侍中;以前華州節度使孫方谏為同州節度使,加兼中書令;以前永興軍節度使王仁鎬為河中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乙酉,滄州李晖、貝州王饒、鎮州曹英并加兼侍中,泾州張铎、相州王進、延州袁鳷并加檢校太尉。
壬辰,百僚上表,請以九月二十四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
癸巳,以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範質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國老談苑》雲:周太祖嘗令世宗詣範質,時為親王,軒車高大,門不能容,世宗即下馬步入。
及嗣位,從容語質曰:「卿所居舊宅耶,門樓一何小哉。
」因為治第。
以左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三司李穀為守司徒兼門下侍朗、平章事,監修國史;以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以樞密院學士、工部侍郎景範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樞密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鄭仁誨加兼侍中;靈武馮繼業、定州孫行友、邢州田景鹹并加檢校太傅;晉州楊廷璋加檢校太保;以太子詹